新加坡有座日本人公墓,裡面埋葬著幾百名日本娼女!

開篇先呻吟一段,在日本古時候,孝和娼是平等的,中國古代有“十惡”,是要受律法嚴懲的,日本模仿中國的律法,但把“十惡”裡的“不睦”和“內亂”去掉,變成了八惡,其原因是日本的賣兒鬻女和近親通姦現象十分普遍,比如在《日本女性史》記載一女子把自己賣為娼,賺的錢來撫養母親和弟弟,被政府表彰,評為“孝心奇特女子”所以在日本雞院和餐館一樣多,都是居民普通消費品。

新加坡有座日本人公墓,裡面埋葬著幾百名日本娼女!

圖為新加坡日本墓地公園,此地近千座墳,大部分為當年下南洋的日本娼女。

而近代日本娼女和經濟、政治是聯繫在一起的,日本的文化是,男性武士階層是效忠天皇,而女性是為了男性奉獻自己的,所以就有了明治時期女性下海賣春為國家獻身,二戰時期女性為了戰士獻身充當慰安婦的事例。當年日本明治時期,推行富國強兵路線,但奈何國家基礎條件差,廣大百姓都很貧困,沒錢搞建設,在傳統女性賣身光榮的背景下,日本政府號召女性以血肉之軀賺取外匯來振興經濟,在今天漠河金礦有大量日本娼女墳,在新加坡也有日本人墓園,裡面埋葬著幾百名日本娼女。

新加坡有座日本人公墓,裡面埋葬著幾百名日本娼女!

圖為日本國防婦人會成員正在前線,為日軍侵略拖波助瀾。

有人在1911年統計,日本明治時期,下海賣春的日本女性有超過十萬人,她們被稱為黃色娘子軍,一批又一批的娼女背井離鄉,去往中國、東南亞,遠到西伯利亞、印度,比如1885年在上海定居的日本人有700人,除了一家雜貨店一家藥店外,其餘全是娼妓館。日本電影《望鄉》把這段歷史演繹的淋漓盡致。在日本的《海外邦人發展史》一書上介紹,西伯利亞一年往日本匯款達百萬,其中有80萬是海外娼女的匯款,日本女性的賣身錢大大刺激了國內的富國強兵目標,這玩意兒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於是二戰的從軍慰安婦產生了。

新加坡有座日本人公墓,裡面埋葬著幾百名日本娼女!

圖為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現最大、保存最完整日本慰安所歷史罪證。

二戰時,日本男子既然為了國家捐軀,那女子也要為戰士而獻身,當時為了滿足日本軍人的慾望,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日本女性爭相去獻身當從軍慰安婦。其實早先的日軍是沒有這個團體的,但日本士兵獸性大發時,常成群結隊的去輪姦佔領區婦女,帶來了很多疾病,降低了戰鬥力,於是日軍與國內的賣春業一拍即合,慰安婦應運而生,日軍打到哪裡,慰安所就開到哪裡,日本政府和賣春業還在國內大肆宣傳,參加前線慰問團、國防婦人會,為國獻身,大量的婦女加入慰安婦行列,再由慰安婦用肉體來喚醒日軍的戰鬥力,在日本國內,婦女上前線極大刺激男子參軍,那些無動於衷的男子都要受到老人小孩的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