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燃”——中国十年火灾大数据警示

来源: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全社会电力消费量持续增加,各类用电设备层出不穷,电力在越来越多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火灾风险。据统计,2009年起,电气首次超过用火不慎,成为我国亡人火灾的首要原因;到2016年,电气已成为三成以上亡人火灾的罪魁祸首。

而过去十年的较大以上火灾,半数以上起于各类电气问题。客厅过热的电器设备、出租房老化的线路、操作间超负荷运转的机器都是潜在风险,且一旦着火,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值得注意的是,60余起大火由电动车引发,249人因此遇难,造成财产损失高达3800余万元。楼道里违规停放,蓄电池长时间通电,车体失修,线路老化,若再赶上夜间的充电高峰,极易酿成大祸。

居民用火不慎是引发火灾的第二大原因,十年间,共导致较大和重特大火灾61起,此外还有各类火种复燃引发的大火103起,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5亿人民币。殒命的678人中,有224人死于烟头和蚊香引发的火灾。在棉纺仓库吸烟,将火柴头扔进草垛,或是置蚊香于床头,惯常的坏习惯害人害己;有两起大火的肇事者,更是酒后卧床吸烟,错上加错。

违规用电用火、随意处理火种等现象,在农村地区表现明显。据统计,电气和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中,半数以上发生在农村。农村自建民宅和小型加工厂多,防火条件和生活设施质量参差不齐,居民安全防范意识较差且火场偏僻,火灾一旦发生,短时间内很难得到专业消防力量的救助,极易酿成伤亡惨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