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倔老頭”,致富帶頭不用愁!

蘇遠清今年55歲的黨員蘇遠清是遵義供電局員工,他被派到綏陽縣鄭場鎮傘水村擔任駐村幹部已有4年。4年間,蘇遠清讓傘水村村容村貌大變樣,他帶領村民們修建通組公路20.2公里,成立了集體經濟項目,想盡辦法引進了1200萬元的食用菌產業和光伏發電項目。

蘇遠清剛到傘水村的時候,是一個不被人看好的駐村幹部。

電力“倔老頭”,致富帶頭不用愁!

蘇遠清(右一)正與農戶們在食用菌基地大棚旁挑選香菇,準備入市售賣。

2015年初,綏陽縣委組織部下文,任命綏陽供電局時年51歲的蘇遠清為鄭場鎮傘水村駐村幹部。“年輕人還幹不好呢,供電局還派了一個老頭來。”“駐村,駐村,估計不過是住在村裡吧。”傘水村村民談笑間沒有把蘇遠清當回事,認為他不過是來做做樣子,甚至只是在傘水村“住”一年。

誰也沒有想到,蘇遠清不但非常實幹,而且只用短短一年時間就和傘水村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2016年3月,一年的駐村時間到了,按照計劃,蘇遠清將返回綏陽供電局工作,可村民們的一封按滿手印的聯名信把蘇遠清留了下來。

這一留就又是三年,現在,曾經不被看好的蘇遠清依舊留在傘水村,他實幹依舊,為傘水村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食用菌種植及光伏發電等20多個脫貧項目,涉及資金2500多萬元,其中個人牽頭爭取的資金就有2000萬元。傘水村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3670元增加到2017年的4600元,貧困戶從118戶減少到43戶,近三年來農民工返鄉務業達231戶,2017年傘水村如期脫貧出列。

“倔老頭”一不做二不休

身為一名供電局的扶貧幹部,蘇遠清把協助村民用電當作他進村後的第一個任務,也試圖藉此拉進和當地村民的關係,讓當地村民接納他。

傘水村距離綏陽縣城只有十幾公里,因河中出石傘(傘狀的石頭)而得名,這裡毗鄰遵義新蒲新區新舟鎮、匯川區團澤鎮,地處要道,卻因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缺乏產業支撐等原因,長期發展緩慢,貧困程度越來越深。加上從上世紀90年代起,有不少村民陸續到外地求學、打工,村中幾乎只剩下了老人和留守兒童。

“電飯煲用不了,打米機也用不了,愁慘了。”正常用電是當時傘水村村民最基本的需求。傘水村原有8臺總容量為280千伏安的變壓器,卻要供給29個村民組,村民們常常遇到電壓不穩,米飯蒸不熟,無法保障最基本的生活。

“當時他經常來找我們,有時候脾氣還不好,問局裡要設備,要資金,生怕怠慢了當地村民。”一名綏陽供電局的員工悄悄告訴記者,“因為流程關係,我們不是不幫他,只是時間會花費很長,我們慢了他也不高興。倒是不會罵人,但是會一直纏著我們。”

不過回憶起這段經歷,“倔老頭”蘇遠清卻對記者說:“當時局裡一點也沒猶豫,爭取80多萬資金為村裡增容200千伏安配變1臺、100千伏安配變2臺,更換舊50千伏安配變2臺。”

蘇遠清好像天生知道如何和別人打持久戰,很多事情,他要不然不做,要做就一定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今年55歲的蘇遠清看起來溫文爾雅,穿著一絲不苟,衣服也好像是精心燙過的一樣,一點褶皺也沒有,皮鞋擦得鐙亮,外貌的乾淨程度甚至讓人懷疑他到底是不是一個駐村幹部。

和蘇遠清交流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他的素養極高,他不易怒,看上去非常平和,只有眼神裡透著倔強。如果一個問題他覺得你沒有和他解釋清楚,他會纏著你直到他徹底瞭解為止。

在傘水村他簡陋的駐村宿舍裡,能夠看到各種處理電力日常故障的工器具、開關、導線。憑著一股倔勁,傘水村的1000多戶人家,蘇遠清在駐村之初就帶著這些工具,一家一戶去拜訪過,見到電路出現問題,甚至是電器出現問題,力所能及範圍內的,蘇遠清都會隨手修了。

“倔老頭”蘇遠清就是靠著這種能力,和村裡人搞好了關係。

“村裡來了懂業務的幹部,電有人檢修,以前用電電壓不夠,煮飯都難,自從蘇書記來了,換了新的變壓器,沒有他,哪裡會發生這些變化!”在傘水村6組楊恆珍老人的眼裡,蘇遠清就是家家戶戶免費的電力維修工。

也是憑著這股倔勁,沒有路燈,蘇遠清通過協調申請,為村裡安裝20盞太陽能路燈;沒有垃圾埇,蘇遠清向縣裡申請添置75個果皮箱,並爭取80萬元修建2個人工溼地和11個垃圾池,同時,還硬化了1.5公里鄉村公路。

耐心與謀略

“倔老頭”蘇遠清這輩子只做了兩項職業,一個是村幹部,一個是供電所所長。兩個都是小官兒,但接觸過他的人都說,他當小官“當得有智慧”——從不板臉,從不擺官架子,卻把一切都處理得妥妥帖帖。

事實上,蘇遠清雖然性格倔強,但他當小官兒,和老百姓打交道的這麼多年來,用的一直都不是蠻力,他有的是耐心與謀略。

16歲那年,蘇遠清因為讀過初中,相對其他村民來說“有點墨水”,被村民推舉、村幹部指派,接替父親成為了竹林村小組長,父親的耿直和嚴厲曾造成和當地村民頻繁的衝突,甚至讓蘇遠清家裡也“雞犬不寧”,蘇遠清的家鄉竹林村民風彪悍,村民一言不合就會吵到家裡,甚至大打出手。讀過初中的蘇遠清相較父親而言則靈活機智得多,記工分嚴苛引發村民不滿時,他主動利用當獸醫的特長義務幫村民的牲畜看病,賠幾個笑臉,叫幾聲親戚,衝突往往迎刃而解。

這種耐心與機智一直被蘇遠清帶到青槓塘供電所所長的崗位上,2000年,綏陽開展首輪農網改造,試圖改變原本小水電電壓低、價格高的窘境。然而,裝表入戶的措施卻遭到很多村民的抗拒,“任憑怎麼講國家政策,講實際作用,效果都不好。”

村民抗拒得最厲害的時候,一個村小的民辦教師甚至準備了一盆石頭,要直接扣到蘇遠清的頭上。

蘇遠清思來想去,決定打通熟人關係,先從親朋好友處入手。在說服岳父安裝電錶的過程中,他苦口婆心地談了大半天。起先怎麼講道理都講不通,身為村支書的岳父反倒被惹急了,說不光自己不裝表,還讓村裡都不裝。

無奈之下,蘇遠清只好拎了兩隻鴨子去找岳父,“我說岳父,你要是不裝表,我工作就做不下去,只能捲鋪蓋走人回家種地了,你女兒跟著我也受苦,我也不能再給你送鴨子了。”岳父最終同意了戶表安裝。

蘇遠清的“謀略”同樣被他帶到了傘水村。他一直知道,修建基礎設施只是最基本的,如何真正帶領傘水村村民發家致富才是關鍵。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無意中知道了貴州綠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仁義是傘水村本地人,一直在外地投資種植中藥材。

說幹就幹,蘇遠清開始苦口婆心地動員黃仁義返鄉發展,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蘇遠清記不清去找了黃仁義多少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外村人”蘇遠清為了家鄉好的倔強讓“本村人”黃仁義深受感動,他決定在傘水村先行投資300萬元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

沒曾想,項目剛起步便在土地流轉環節“卡了殼”,遇到一些村民極力反對。需要流轉的土地大多已經閒置多年,有的甚至長滿了雜草,土地的主人們不少已經在外地務工多年,然而這些荒蕪的土地,一旦被徵用,村民們卻紛紛覺得動了自己的根本。

在傘水村六組,蘇遠清一上門,就遭到了村民林永喜一家的反對,林永喜的妻子唐芬經常把門一關,扛上農具直接下地幹活,把蘇遠清撂在一邊。

於是一有空閒蘇遠清就往傘水村六組跑,單去林永喜家一週就跑了六次。“由於菌子週期極短,全年大多數時間均可種植,每人年收入粗略估算過萬。”蘇遠清和林永喜軟磨硬泡,耐心地跟他算起細緻的經濟賬。

面對同樣激烈反對的張忠義,蘇遠清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張忠義一家已搬到縣城居住多年,並不缺錢,性格固執的張忠義看不到流轉土地對他實際的好處。對於這種情況,蘇遠清對張忠義說:“老張啊,等土地流轉完,你家附近的環境會變好,門口還會修一條‘硬路’,以後回鄉下度假多方便!”

蘇遠清堅持天天上門做工作終於取得了成效,300畝的土地流轉工作宣告全部完成。

“他的耐性比我好多了,而且有辦法,會和百姓打交道。”曾在傘水村委會一同共事的廖中華對蘇遠清深表欽佩。土地流轉協議簽訂工作全部完成後,黃仁義把全村父老鄉親聚在一起,舉辦了一次長桌宴,感謝鄉親,也感謝蘇遠清。

今年春天,14個大棚裡的20多萬根菌棒長勢喜人,農戶們搶抓時機,採摘香菇上市,以供應市場需求。

目前,食用菌項目正漸漸成長為傘水村致富產業,蘇遠清與村支兩委積極引導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直接帶動10餘戶貧困群眾參與,解決就業難題。在雙新組木油小學周邊,20餘個食用菌種植大棚連成一片,待大棚內設施建設完成後就可種植食用菌,又帶動20多名貧困群眾長期務工。

“小蘑菇在傘水村撐起了致富傘。”看著村民們發自內心的笑容,蘇遠清說。

最初的夢想深藏內心

蘇遠清同意駐村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奇怪的決定。

“當時村裡只剩下‘9961部隊了’,‘9961部隊’指的是隻剩下過九九重陽節的留守老人和過六一兒童節的留守兒童。”2015年初,綏陽供電局黨支部副書記郭航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派誰去鄭場鎮傘水村駐村。當時綏陽供電局正是缺人手的時候,派年輕人去駐村,一是怕他們沒有鄉村工作經驗,二是綏陽供電局也確實缺人走不開,派有鄉村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呢,又怕老員工們不願意去。

蘇遠清那時候51歲,按照綏陽供電局50歲後退居二線的規定,他剛剛卸職青槓塘鎮供電所所長回縣城工作,在綏陽供電局市場營銷部做營銷稽查。

作為綏陽供電局裡的中層幹部,蘇遠清對退居二線沒有太多不甘心,他有三個可愛的孫輩要照顧,在縣城上班,可以方便“含飴弄孫”,此前一直遠離家人在距離縣城較遠的青槓塘鎮工作的蘇遠清感覺很滿足。

“老蘇呀,你願不願意去駐村?”一天午後,已經碰了好幾天壁的郭航找到了蘇遠清。

4年後,面對記者的採訪,蘇遠清說同意駐村是因為他最初的夢想一直都在。

多年來,午夜夢迴時,蘇遠清總會想起他離開竹林村的那個清晨。

那時候32歲的他意氣風發,壯志滿滿,由於工作突出,當了十幾年村幹部的蘇遠清被縣裡選派到專職學校進行脫產進修,專門學習農業科學技術與管理,以便將來更好地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蘇遠清期待用他的所學帶領竹林村的村民“發家致富”。

誰曾想,學習剛結束,由於第一輪農網改造升級需要人管理和協調,蘇遠清被任命為青槓塘供電所所長,成為整個青槓塘鎮電網升級改造的負責人。

“我當年走的時候,還有村民組沒有通上水、通上電,我一直都沒有讓竹林村的人真正實現富裕。”竹林村彷彿是“倔老頭”蘇遠清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每每提及竹林村,蘇遠清都很動情,甚至接近哽咽。

當知道這種遺憾可以通過另一種形式彌補時,蘇遠清對郭航表示,他願意用別人含飴弄孫的年齡回到村裡,做一名實幹的駐村幹部,帶領村民們“發家致富”,就像他年輕的時候渴望做到的那樣。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蘇遠清為此付出的代價,他會為了村民的利益和綏陽供電局吵架,但是他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綏陽供電局爭取分毫。

2017年,蘇遠清的妻子患肺癌,他沒有要求離開傘水村;2018年,蘇遠清的父親患直腸癌,他也沒有要求離開傘水村。

“我不能在第二個村再留遺憾了。”蘇遠清對記者說。舍掉了“小家”,蘇遠清為“大家”付出了更多。傘水村1047戶,蘇遠清每一戶都去過,傘水村4392人,有接近4000人蘇遠清能叫出名字。

“傘水河中石傘現,牆腳上坡長起坎。”聽說傘水村有一句民謠,記者問了好幾個村民都不知道,蘇遠清認真地寫在了記者的筆記本上。“老百姓才是我們真正的衣食父母,老百姓就是在泥巴地裡我也願意跟他們打交道。”愛乾淨、外表一絲不苟的蘇遠清對記者說。

“想起來,這些年的經歷都沒有白費。”在傘水村簡陋的駐村宿舍裡,蘇遠清看著他厚厚的一摞駐村日記並排放在他年輕時在竹林村的工作日記旁自言自語道。

傘水村的傍晚,天漸漸黑下來,路邊的野花滿枝頭。在傘水村新架設的路燈下,村民們正沐浴著燈光悠然踱步。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帶給農村、農民的不僅是光明。山水田園、生機勃勃的農業發展、生動活潑的民俗生態、歡歌笑語的美好生活,這些最樸實地詮釋了“美麗鄉村”的含義。(南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