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劍上的這兩個字,連郭沫若都認錯,一專家及時糾正


古劍上的這兩個字,連郭沫若都認錯,一專家及時糾正


1965年,在湖北江陵爆出了一個特大新聞。考古工作者在當地的一座楚國的墓葬中,發現了一把青銅劍。本來春秋戰國時期,以寶劍陪葬並不算什麼,出土的青銅劍也很多,然而這把寶劍顯然不同。它出土時就沒有一絲鏽蝕,寒光逼人,有個年輕的考古隊員不小心還被劃破了手指,鮮血直流。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與其它青銅劍一比,立即顯示出來它的高貴不同。很快,它就被認定是一級文物,甚至是稀世之寶,受到理所應當的重視。然而,它的劍身之上,有八個字卻讓人很犯難,它是“鉞王XX,自乍用鐱”。

古劍上的這兩個字,連郭沫若都認錯,一專家及時糾正


這八個字,是用“鳥蟲書”所書寫的。所謂鳥蟲書,又稱蟲書、鳥蟲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南方諸國的一種文字。大部分的“鳥蟲書”文字,都難不倒文史專家,但這八個字中,其它六個字都沒有問題,“鉞王”就是越王,“自乍用鐱”表示是其親自監工並佩戴的。

但是,最為關鍵的兩個字,卻引起了爭議,因為這是個人名,平時出現的幾率較小,而且在當時的文字特別是人名都發生了一些改變。當時現場最知名的專家方壯猷先生認為是“邵滑”。

古劍上的這兩個字,連郭沫若都認錯,一專家及時糾正


邵滑又叫召滑,是戰國時楚國人,他奉楚懷王命入越,在越國從事間諜活動,最終趁越國內亂之時,將其滅掉。他是一個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後來接替昭陽擔任大司馬,是楚國抗秦派的代表人物。

如果這兩個字認定是“邵滑”,那就是他所佩戴的寶劍,但這把劍明顯帶有越國的風格。因此有人認為,很可能是因為邵滑立下大功後,楚王將這把戰利品分給了他,並封他做越王。方壯猷先生甚至提出,邵滑很可能是越王無疆的兒子越王玉,因為對父王不滿而投靠了楚國,成為了隱藏在越國內部的奸細。

古劍上的這兩個字,連郭沫若都認錯,一專家及時糾正


隨後,這把劍的照片和相關資料寄給了當時的知名學者。郭沫若也發表了自己看法,他通曉文史,對甲骨文、金文都有很深入的研究。郭沫若也很贊同方壯猷先生的意見,如此一來,這把寶劍有可能會被命名為“邵滑劍”。

但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唐蘭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兩個字是“鳩淺”,在古越語中,“鳩淺”和“勾踐”的發音一致,是通假字。因此,他認定,這把寶劍的主人是越王勾踐。

古劍上的這兩個字,連郭沫若都認錯,一專家及時糾正


臥薪嚐膽的勾踐,名氣比邵滑可大多了,這個結論引起了轟動。當然,作為文字學家、金石學家、歷史學家的唐蘭先生,精通甲骨文和金文。唐蘭先生自然不會是我這文章這樣點到即止,他寫下了很多論據,引用了相當豐富的材料,併發給其它專家徵求意見。

顯然,唐蘭先生的論點無懈可擊,就連郭沫若和現場專家方壯猷也不得不糾正自己的觀點,認同了這個結論。最後,這把寶劍的的八個字確定為“鉞王鳩淺,自乍用鐱”,蓋棺定論,塵埃落定。

古劍上的這兩個字,連郭沫若都認錯,一專家及時糾正


這把越王勾踐劍在出土的青銅劍中,出類拔萃,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人甚至懷疑,它就是傳說中的純鈞劍。據《越絕書》記載,著名的鑄劍大師歐冶子曾經鑄造五把名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越王勾踐曾經邀請相劍大事薛燭賞劍,薛燭見多識廣,連毫曹和巨闕都不放在眼中,然而對純鈞卻是又愛又敬,甚至說連“千匹駿馬三處富鄉兩座大城”也不能交換。

當然,越王勾踐劍是不是純鈞還有待考證,但它精湛的工藝,削鐵如泥的鋒利,足以傲視同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