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一直以來,一說到我們的考古隊,大家的印象也許就會是拿著手鏟探杆、揹著水壺和圖冊,坐在田間地頭搞發掘的考古隊,偶爾挖出個陶器瓦罐,大家如獲至寶。但如果說起美國、英國的考古隊,我們就經常會想起幾個電影,想起人家考古隊在埃及挖金字塔挖法老。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其實考古也是一個比較燒錢的項目,比如配備文物保護、科技考古的相關實驗室、監測設備、無人機,還要配備專業領域的人才。考古水平其實也是綜合國力的體現。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2018年昌明君走進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實驗室)

這兩天,位於塔什干的烏茲別克斯坦國家博物館,就像趕集一樣熱鬧。很多研究世界史、中亞史和絲路史的專家趕到了那裡,在他們國家的社交媒體上不斷刷著屏。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而吸引他們過來觀展刷屏的,其實是一項由中國西北大學和烏茲別克斯坦考古研究所、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主辦的“中烏聯合考古成果展——月氏與康居的考古發現”,120多件(組)新出土的金帶飾、玻璃、玉石、瑪瑙等器物,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都是第一次見到。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成功的展覽背後其實是中國西北大學考古團隊連續多年來的調查、發掘與研究。2009年來,中烏兩國考古學者在烏茲別克斯坦南部撒馬爾罕州等西天山地區,開展了連續多年的系統考古調查,全面瞭解了古代遊牧文化和農業文化遺存的分佈狀況,併成立了中烏聯合考古隊,也獲得了陝西省政府專項經費支持。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考古工地惡劣的環境)

為什麼要在西天山地區開展中烏考古項目呢,其實是為了尋找一個消失的古代民族——月氏。

月氏,是一個曾經橫掃北方草原的馬背民族,活躍在河西走廊一帶。公元前2世紀,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烏孫的打擊下,被迫西遷中亞。西漢建元三年,漢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同攻擊匈奴,委派張騫擔任使者,從長安出發,途經匈奴被俘後又逃脫,幾經周折,抵達大月氏,從而開闢了漢朝與西部少數民族的交往的路線以及絲綢之路全線貫通的壯舉。而對於月氏西遷後的居住地,《史記》中記載“媯水北”,學界公認是在阿姆河以北,即今烏茲別克斯坦東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找到月氏留下的文化遺存。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拉巴特一號墓地遺址區)

對古代月氏的研究,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重大學術課題。關於月氏的文化遺存、體質特徵以及西遷前的居住地,學術界爭議很大。

2016年以來,中烏聯合考古隊在拉巴特遺址已發掘小型墓葬78座。這支文化的時空範圍、文化特徵與文獻記載的西遷中亞後的大月氏較為吻合,基本確定是我們尋覓多年的大月氏的文化遺存。而此次發掘以及月氏文化的認定,為月氏的考古學探索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已知點和出發點,在學術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說到底,考古學就是根據人類留下的各種遺蹟遺物,研究古代人類社會歷史的學科,而人類社會又是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結果。對於此次聯合考古成果,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支持中國考古學界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學術機構合作,持續深入地聯合開展考古工作。

這一次,中國考古隊幫著外國人挖了一座大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