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保“寶刀未老” 洽洽梅開二度業績拐點到來

文|安可

老薑陳先保親自“上陣”後,洽洽終於扭轉了多年的頹勢,變得“美麗”起來。不過,對一家老牌上市公司而言,這點成績還不足以驕傲。

1、“好看”的年報

昨日晚間,洽洽公司“好看”的年報如期而至,且一改過往頹勢,其2018年業績讓人眼前一亮。

數據顯示,去年,洽洽實現營業收入41.97億,同比增長16.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33億,同比增長35.58%,基本每股收益0.854元,同比增長35.56%。得益於去年的產品提價,洽洽經營性現金流淨額7.47億,創上市以來新高,同比增長154.95%。

這是洽洽上市以來交出的最好成績。

去年7月,洽洽對香瓜子、原香瓜子、小而香西瓜子等八個品類的產品進行了價格調整(出廠價),提價幅度為6%-14.5%不等。有市場人士估計,該行為對全年業績的提振大概在

10%

年報顯示,洽洽葵花子貢獻了28.09億,同比增長12.22%。但有投資人士認為,瓜子增長幅度太小,而且是在去年提價基礎之上,說明葵花子銷售確實一般。

陳先保“寶刀未老” 洽洽梅開二度業績拐點到來

不過,在包裝瓜子領域,洽洽仍然是毋庸置疑的行業龍頭,雖然“歇”了好幾年,競爭對手還是沒有趕上來,市場佔有率仍在60%以上

相比瓜子銷售的“溫吞”,新品藍袋、黃袋和山藥脆片,甚至紅袋的銷量都在轉好。2018年,洽洽重點打造山核桃、焦糖瓜子為代表的藍袋系列瓜子小黃袋每日堅果;新品山藥脆片等三類產品。其中,藍袋系列產品銷售突破7.1億元,小黃袋每日堅果銷售突破5億,2018年6、7月份推出的山藥脆片產品山藥妹,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每日堅果推出後,年增長都在100%以上,但由於基數小,按去年5億的銷售額計算,在主營業務裡也只能佔到11.97%;佔大頭的還是葵花子,66.94%

。顯然,這和洽洽董事長陳先保設想的,五年之內堅果類佔據40%的比例、40億目標而言,還離得很遠。

陳先保“寶刀未老” 洽洽梅開二度業績拐點到來

事實上,洽洽業績整體轉好,與去年大刀闊斧的剝離不良資產有關。去年,洽洽接連出售了上海洽洽、江蘇洽康和包頭華葵100%股權。不斷瘦身的洽洽,資金流更加良性,也更加聚焦主業。

一定程度上,洽洽並不缺錢。公司賬上躺著3.7億資金,比2017年增長了60%。“公司有錢的同時還不忘做一件良心事,拋出億元回購計劃。”前述投資人士表示。

年報發佈的同時,洽洽還發布了一個回購計劃,額度5000萬-1億之間,股價不超過30元,不超過50%用於股權激勵或者員工持股計劃,剩餘部分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若按回購資金總額上限、回購價格上限進行測算,預計回購股份總額為333萬股,佔總股本0.66%。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這也算是一個“小驚喜”。

2、狼性迴歸

去年的一次活動上,陳先保公開表示:“過去幾年,我們的日子比較好過,太安逸,導致我們狼性不夠。

2015年,陳先保迴歸洽洽,推出了新品——藍袋瓜子,資本市場用漲停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甚至有人表示,我們並不是多麼看好這款新品,而是看好做出產品的人

正是陳先保的狼性,決定了洽洽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把冰棒賣到天寒地凍的東北,在還沒有400萬的時候,敢在央視上花400萬砸廣告……

於是,失去了陳先保的洽洽,變得“溫吞”。與資本聯姻,本來是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但與洽洽7年的“婚後生活”,洽洽的股東們並不感到愉快。創始人陳先保2012年離開後,洽洽就開始了資本市場的橫盤之路,市值始終在63億-80億之間,就算是2015年轟轟烈烈的牛市,市值最高也僅衝到105億。

疲軟,大多源於洽洽淨利潤的停滯不前。毫無疑問,靈魂人物陳先保離開對於洽洽管理層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他的侄女陳冬梅上位之後,在產品多元化上的探索都是失敗的,把精力都花在搞副業(果凍、牛肉醬、喀吱脆等)上,於是,主業也廢了。

陳先保“寶刀未老” 洽洽梅開二度業績拐點到來

陳先保卸任之時,也許沉溺於安徽首富的快感,而忽略了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並不知道危機正在逼近。於是,洽洽錯過了電商紅利。

2012年,三隻松鼠上市,開啟了國內堅果電商時代。年報顯示,洽洽去年電商僅僅錄得2.8億,只佔營收6.68%,但三隻松鼠一年的銷售額(主要線上)已經超過50億了,良品鋪子一年的線上銷售額也超過了30億。

為了拓展線上,洽洽專門開發了適合線上銷售的產品,也希望通過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來完成洽洽的蛻變。但是,線上的目標受眾已基本被百草味、三隻松鼠和良品鋪子瓜分殆盡,洽洽想再分一杯羹,難度很大。

不過,洽洽在線下渠道的優勢是無可替代的。KA、商超、特通渠道,這是其他休閒食品公司所不能比擬的。

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點,是洽洽的特色。電商紅利錯過了,它把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場。目前,洽洽已和國外多個具有豐富銷售經驗的經銷商客戶建立了合作關係。去年12月,洽洽泰國工廠一期建築工程竣工,未來可直供國外。不過,海外市場當前銷量佔比仍然很低,只佔營收的5.7%。

眾所周知,堅果類的產品原料大多需要進口,這導致國內休閒食品企業常常受夾板氣,而且毛利率很低。在原料上,洽洽選擇自己生產。2018年,洽洽大股東華泰國際成立了堅果派農業有限公司,分別在廣西、池州、長豐縣等建設堅果基地。

總之,陳先保大刀闊斧的改革,就像給洽洽動了一場及時的手術。2015年再次上任後,對外,渠道精耕,以KA渠道為核心,重塑經銷體系,對內,已經施行三期員工持股計劃,用人方面不拘一格,副總王斌2014年進入洽洽,很快就被重用,近幾年推出的新品也都是他主導的。

去年,陳先保定了目標,五年內洽洽規模突破100億,其中堅果40億,葵花子60億。餅足夠大,可如何實現,是個問題。

在“瓜子圈”裡,洽洽穿著回力,追趕者穿的是拖鞋,但在“堅果圈”裡,三隻松鼠和良品鋪子都已經穿上了耐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