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丢东西”

回忆就像一面倒视镜,回放未必是幸福。

终于将号称“垮掉的那一代”的 《在路上》刷完,说实在的,这部由纯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没有所谓的高潮迭起,娓娓道来式的讲述故事,我敢打包票 ,就算许多人冲着小K去这部电影,也会在半个小时内选择放弃观影。

因为,前一个半小时,小K的镜头屈指可数。

为什么还能看下去?

越看越觉得,这像极了我们每天都在度过的生活。

电影中,一群年轻人抛弃安逸的生活横穿全美,一路狂喝烂饮,耽于美色、流浪吸毒、偷窃——音乐、激情、性、书、自由——你能想到关于青春的一切,让生命澎湃灵魂飞扬的一切,都在Dean Moriaty的路上。

深夜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丢东西”

电影名叫《在路上》,所以整部影片都在路上,一辆车急速飞驰在公路上,一群人在车里摇摇晃晃,明明可以回家的人,却始终不愿回家,“向前走”成为电影的终极意义。

他们在路上豁然开朗的向前,在路上嘶声力竭挣扎,同样,他们也在路上得到与失去。

虽然《在路上》起源于四十年代的美国,但映射的却是每个时代年轻一代的心历路程。

只要你在成长,有些书你迟早都会读,有些人和事终究逃不过遇见和选择。

你有没有发现,自从工作以后,你与之前的朋友联系越来越少,甚至打小同穿一条裤衩长大的好哥们儿也已经少有联系。

之前,华为做了一场实验性测试。

在测试之前,测试员让受访者猜一下自己手机通讯录里的人数。

实际上的人数远超于自己猜测的人数,删除那些不会主动联系的人,不考虑工作和应酬,还能剩下多少?

深夜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丢东西”

除了家人,你能说真心话的人还剩几个?

留下的人,你们上一次联系是什么时候?

最后,让受访者在现场给留下来的人打电话,电话为空、关机、秒挂……说实在的,当其中一位受访者说出“挂了”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心狠狠的揪了一下,好友真的就在不知不觉中走散了。

深夜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丢东西”

我翻了翻自己的通讯录,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我却想不起很多人的模样,岁月悠悠,时光走走,每一天我们都在为目标披荆斩棘的时候,收获与失去,其实如同双生花一般,勾连缠绕着我们的生活。

在现在这个通讯发达的年代,人们的沟通显得简单迅速,交朋友的成本逐渐降低,通讯录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能说真心话的人却寥寥无几。

成年人的世界野心勃勃,在不自觉的脚步声中,养成了边走边丢的习惯,最后却只能望着手机屏幕失落。

深夜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丢东西”

这一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在看《傅雷家书》,拥挤的地铁站里,时常不小心会踩到别人,甚至会因为地铁突然刹车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我始终沉迷于书信中,觉得傅聪拥有及博学多才又善于表达的爸爸真是太棒了!

我很羡慕50年代的父子亲情,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只靠书信互通有无,信刚寄出去,就在期待回信,短暂十来天的牵肠挂肚,长则几十天的茶饭不思,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分享不玩的趣事。

深夜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丢东西”

儿子在信中报告在波兰(傅聪1954年北上然后到波兰学钢琴,赴美则定居上海)近况,遇见什么烦心事,或者取得钢琴上的进步都会跟父母分享,而这厢的老父亲也是如此,就连摔倒这样糟心的事情都会在信中说,末了不忘提醒儿子要保重身体。

儿子在成长路上,遇见了不一样的精彩,却与父母亲人关系更甚,父亲在老去的路上,始终参与和分享儿子的辉煌与成长。我相信,在那个时代,他们不仅没有边走边丢,而是在路上越走越富有。

相信你看过这书之后,也会产生与我相同或跟丰富的感悟!

犹记得,傅雷对年轻气盛的傅聪说,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个心理的人很少……

所以成长,经常让人误会。

深夜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丢东西”

一定有人问过你类似的话,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在深夜想找个人谈谈心的时候,翻遍手机通讯录却不知找谁,那一刻的孤独感可以淹没整座城市。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在路上》,那群看似不羁的鲜活灵魂,也在孤独黑夜挣扎不休,那个年代,迷茫和孤独外显是逃离现状,拥抱未知,而如今的年轻一代,也选择“逃离”,不过是人们是从这个圈子,逃到了另外一个圈子罢了。

饮鸩止渴,循环反复,无止无休。

所以,收获是必然,但我更愿你能抓得住那些曾经“上刀山下火海”努力得到的一切。同时,在成长过程在中,依旧能守得住珍贵,张开双臂拥抱眼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