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二胖历史观


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甘肃省中部,今天的甘肃省地形像是一个狭长的条状区域,中间十分细长,地貌上又以戈壁荒原为主,整个地方位于黄河河套平原以西,早年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是属于甘肃省的,所以整个被称为河西地区。

汉武帝中期,霍去病大破匈奴右翼,收复河西,设立河西四郡就是著名的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全是汉代古称,其中张掖后为甘州,酒泉后为肃州,就是今天甘肃的名称由来。但是为什么河西地区和甘肃对中原有十分的重要性,今天的人难以体会到,如果再看地图就能发现,甘肃这个狭长的地区分别隔着北方蒙古高原、西部新疆中亚和南部青海西藏,就古代来说,假如没有河西地区的缓冲制衡,陕西、四川、山西、河南,一夜之间可以变成边疆地区。对于中原的安全性可以想见了,为什么汉武帝要消耗国力拓展西北,为什么堪称伟大,确立中华和汉族的地位,今天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汉武帝并不是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后期安置西域诸国以后,还继续让李广利打击匈奴和大宛,中原人就不可想象了,认为他劳民伤财,汉武帝是把西域各部也视为归附汉朝的百姓,要确保整个地区彻底断绝匈奴的骚扰,打下大宛以后,才基本切断匈奴右臂,这样龟兹、莎车都亲汉了,楼兰在傅介子行刺以后也平复了,汉朝基本能够拥有西域的威望,尽管后来反反复复,但西域和中原的关系是此后一直确立了,可见汉武帝的高瞻远瞩,中原人当时是不了解他这些做法的。


何运超


在甘肃,汉武帝当年打下的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

战国末期,匈奴人开始崛起于蒙古高原,强大后的匈奴人经常南下劫掠。为了防范匈奴人,燕国、赵国、秦国相继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之后又将燕、赵、秦三国的长城链接起来,构成了最早的万里长城。

在秦始皇驾崩第二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射杀了他的父亲,成为匈奴之主。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匈奴人是击败东胡,此后又横扫西域,驱逐大月氏,夺回了被蒙恬占领的河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草原帝国。

汉初,韩王信叛逃匈奴,引得冒顿单于领兵围攻马邑。汉高祖刘邦闻讯统兵30万北上拒敌,但却中了单于的埋伏,被围困于白登山。最后是陈平献计,给单于正妻阏氏送去许多礼物,单于才在阏氏的劝说下退兵。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为匈奴不可击,于是对匈采取和亲政策。此后历经吕后、文帝、景帝三朝,汉帝国一直奉行和亲。虽然这期间双方边境也时有大的冲突,但总归没有引发全面战争。

汉武帝上台之后,汉朝国力已经非常强盛,武帝不想再忍受匈奴的骚扰,于是决定反击匈奴。

为了与匈奴开战,汉武帝派遣张骞率领使团出使西域,试图找到并说服当年被匈奴赶走的大月氏人与汉朝一同夹击匈奴。

当时前往西域必须经过一道狭长的通道,这条通道北邻戈壁沙漠,南依祁连山,非常狭长。由于该通道位于黄河以西,于是被称之为“河西走廊”。但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河西走廊尚且是匈奴领土,张骞在通过匈奴领地时不幸被匈奴人抓获。(河西走廊位置)

为了消磨张骞的意志,匈奴人为张骞取了名匈奴妻子,在滞留匈奴的日子里张骞和匈奴妻子还生了个孩子。不过作为堂堂大汉的使者,张骞怎么可能就被一个女人给腐化呢!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被扣押的第十年,张骞借机逃跑。得益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匈奴语,张骞伪装成匈奴人顺利躲过重重盘查,并成功地到达了大月氏。

在张骞到达大月氏后他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但对于张骞的共同夹击匈奴的建议,大月氏人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张骞在大月氏待了一年仍不见回复,于是只得返回。然而不想在返回途中他又被匈奴人抓获了,运气真是不太好。不过由于匈奴人发生内乱,张骞这次仅在匈奴待了一年就逃回来了。

此次西行,前后共计历时13年,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是却大大开拓了汉人的眼界,为日后汉朝经略西域打下了基础。

在张骞回国后不久,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取了河西走廊,并在这里设立设河西四郡。自霍去病夺取河西地区后,这里便成为中原前往新疆的毕竟之路,历代中原政权经略西域都必须通过河西走廊。

(位于河西走廊上的玉门关遗址)

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河西走廊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初年,西夏政权在河西走廊设立甘肃军司,“甘肃”一词由此而来。此后在元、明、清三朝,甘肃都是西北重要的省份,尤其在清代,甘肃实际上还控制着青海和新疆,是西北第一要地。

今天的甘肃西北部基本就是依照河西走廊而划定的,时至今日,这里仍旧是内地前往新疆的必经之地,而沟通内地和新疆的兰新线铁路就是经过甘肃的河西走廊。(甘肃河西走廊)


千佛山车神


河西走廊现全境处于甘肃省境内,河西走廊对于整个中原王朝非常的重要,是中国在西北的重要门户和战略要地。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全长1000公里,地处一条狭长的平台峡谷地带,该地土地肥沃,水系发达,物产丰富;河西走廊天然的将北方游牧民族和青藏高原的吐蕃隔离开来,如同一个木楔子直抵西域(现新疆地区)各国,打通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甚至西亚地区的贸易通道,史称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从周朝到战国时代一直被游牧民族匈奴控制,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策略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保守和亲转变为军事对抗,由于汉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在对匈战争中逐渐的占据了优势。

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对于收复河西走廊起了重要的作用,建下了不世的功勋,甚至很多地方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武威郡,霍去病远征河西走廊,收复河西后,汉武帝在此建立郡县,以“武功军威”为意,取名武威,自从武威市沿用此名字自今。

张掖,汉武帝取意“伸张国掖,以通西域”,建立张掖郡,此名沿用至今。

酒泉,霍去病出征匈奴,到达酒泉水草肥美之地,为了激励将士,将汉武帝赏赐的酒倒入河中,众将士一同喝取,以彰显汉武帝皇恩,后以此建立酒泉郡,该名沿用至今。

敦煌,敦煌是当地西域吐罗火文的音译,但在从字面上解释“敦,大也;煌,盛也”,汉武帝建立敦煌郡就以此为名,不但结合了当地的文化和语言,更又显示大汉的强大富强,该名沿用至今。

西河走廊自汉朝收复后,后世王朝对此战略要道非常看重,几乎再也没有丢失过,最近的一次通过河西走廊进行中国领土巩固的是清朝末期,左宗棠经河西走廊平乱新疆,确保了中国领土在那个时期没有分裂出去。


沉墨I方之城


河西走廊在华夏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道,对东西方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经过,将中国和西方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甘肃省的形状,宛若一把玉如意,两头大,中间狭长。中部狭长地带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横贯甘肃中部的一个长约1200公里,宽约数公里至一百多公里的地理大通道。这个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的地理大通道的形成,和那里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

大通道的北面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南面是连绵不绝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祁连山脉,其他的地方要么是高山峡谷,要么是戈壁荒漠,只有南北山脉之间留下的狭长的形似走廊的通道方便通行,这个狭长的通道位于黄河以西,故被称为河西走廊。

这个狭长的特殊地理大通道的形成,是源于亿万年前地壳的剧烈运动,印度大陆板块撞击亚欧板块,而形成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并由此形成巍峨的祁连山脉。因为高高隆起的青藏高原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在西北地区形成大片的沙漠戈壁,只在祁连山脉之北留下狭长的通道。这个狭长的走廊,东西两端是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北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这条走廊起到联系各方的纽带作用。

河西走廊有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以及石羊河和疏勒河,这几大河流是河西走廊以及古丝绸之路的生命之线。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三省(自治区)的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北麓中段的走廊南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而得名),源头为八一冰川,东西岔汇流处的黄藏寺进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而后流出莺落峡,入河西走廊。

华夏民族对河西走廊的探索,和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之前华夏民族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于甘肃以东地区,对西域情况的了解几乎处于空白。当时盘踞西域的是实力强悍的匈奴,马背上的民族对农耕的华夏民族来说,是个噩梦。从汉高祖刘邦起,汉初几代帝王被迫采取同匈奴和亲的政策来休养生息,匈奴的存在对汉帝国是严重的威胁,却又奈何不了它。

经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决定一雪前耻,彻底解决掉匈奴这个心腹大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联合被匈奴抢占家园的大月氏,两边夹击大败匈奴。张骞花了十几年时间,历经千辛万苦,翻山越岭趟沙漠过戈壁,找到了大月氏,结果大月氏已经在新的地方安定下来,无心回归。张骞虽然没有完成使命,不过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熟悉了西域的情况,给汉帝国带回了关于西域非常重要的情报,为日后汉武帝打败匈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之前可能有商人穿过河西走廊,但是详细记录其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对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探索,张骞功不可没,由此将华夏民族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对奠定我国日后的版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河西走廊对华夏民族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地图帝


古代九州的雍州、凉州因地处黄河之西所以被称为河西之地,其间有一条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因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又称“甘肃走廊”,它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地域指甘肃省的兰州以西的“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直观地讲,兰州和河西四郡五个点状城市串起来的狭长地带统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隔离带,又是中原沟通西域的咽喉,地处游牧和农耕的缓冲过渡地区,古时游牧民族占主导地位,北羌、马羌、西戎等最强悍的几个嗜血部落就称雄河西长达几个世纪,西汉霍去病出凉州西击匈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方的山丹军马场,打通古道,组织两次河西之战,设河西四郡,河西走廊才算真正意义上纳入大汉版图。

河西走廊在古代军事上极具战略意义,分布在走廊上的这几个城市都与大汉息息相关,匈奴强盛时,河西走廊称为他们的右臂,所以在汉武帝取得河西走廊后高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歌一路远去。

而汉武帝深知只有“断匈奴之右臂,”才能“张中国之肩腋”一一张掖,“犯汉者,虽远必诛”,方显汉军之“武威”一一武威,犒三军以“美酒”一一酒泉,联西域之“敦实”一一敦煌。所以汉武大帝才耗毕生之心血,把华夏战略重心延伸西北,中原传统版图第一次向西北渗透。汉唐以来,河西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河西走廊是我国历代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条经济走廊,位于我国甘肃省的西北部地区,最东边起源于乌鞘岭,西边到达玉门关,河西走廊全长一千多公里,位于黄河以西被称为河西走廊,像我国的历史名城敦煌也就坐落在河西走廊区域,河西走廊在我国古代是和西域连接的黄金要道,早在西汉时期,河西走廊就是我国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虽然河西走廊在之后上千年时间里,对我国和西域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最初的河西走廊地区却是危机四伏的,在秦朝时期,秦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就盘踞在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时刻威胁着大秦帝国的安全,后来秦始皇派蒙恬将匈奴驱逐出了河西走廊一带,但是随着大秦帝国的灭亡,匈奴人又慢慢的迁移回河西走廊地区,并且仍然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但是西汉才建立,国力也不够强大,所以只能先隐忍着。

后来汉武帝登基之后,就决定派使者张骞出始西域诸国,但是张骞却在前往西域时,在河西走廊一带被匈奴抓住,软禁起来,这一关就是十年,张骞也在河西走廊娶妻生子,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终于在后来找到机会逃跑,前往西域各国出使。张骞完成任务之后,在当时只能原路返回才能回到长安,他又一次被匈奴俘获,幸运的是这次只过去一年张骞就成功逃回了长安。

后来大汉的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决定不再对匈奴容忍,公元前129年,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讨伐匈奴,卫青也是第一次来到塞外,首战就以虏敌700人大捷,从这时起,卫青正式就开始了自己的军队生涯,并且屡立战功,深受汉武帝赏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自幼善于骑射,在公元前123年,西汉再次和匈奴交战,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封为骠姚校尉,随舅舅卫青一同征讨匈奴,他率八百轻骑和匈奴交战,斩获敌军两千余人。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两次率军征讨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匈奴这支游牧民族,单于是他们部落联盟的首领,下面是其他分散的部族,并没有完善统一的管理。)杀敌四万余,匈奴王被俘获,同年秋天,匈奴浑邪王部发生叛乱,霍去病率兵帮匈奴浑邪王斩杀了叛变者,浑邪王率领自己部落4万多人归降了大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各领兵5万,深入漠北,想要一举歼灭匈奴主力,彻底控制河西走廊,这一战霍去病率军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在这举行祭天大典,又从狼居胥山追杀匈奴到了贝加尔湖,杀敌7万多人彻底击溃了匈奴。

自此河西走廊便在西汉的控制之下,也就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正在追杀匈奴的时候,汉武帝再次派遣了张骞出使西域,由于卫青,霍去病在河西走廊两次征讨匈奴,这次张骞的出使非常顺利,张骞受汉武帝之托,联合了西域其他长期受匈奴压迫的其他部族一同对抗匈奴,并且还建立起了西汉和西域各国的贸易路线,大汉和西域的交通也就由此打通了,后来大汉又在西域设立了行政机构,派遣常驻官员,所以在西域,也就是新疆这一带设置行政机构,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历史可寻。

河西走廊的重要意义,不单单只是连通了中原和西域,在后来西亚乃至欧洲和东方的交流都主要同过河西走廊建立起的丝绸之路。可以说这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一条连通世界的文化交流之路。河西走廊在后来的朝代,甚至是今天也仍然是我国的西北边防重地,沟通我国东部和新疆的重要干道,河西走廊彻底成为中原王朝的控制区域,霍去病和卫青两人功不可没,汉武帝曾下令将霍去病的墓垒成祁连山的形状,以此来纪念霍去病征讨匈奴的功劳。


玄坤


河西走廊就是河道西部的一条走廊,但是这里的河不是简单的河,他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他夹在祁连山和北山的中间,成为了我们联通西亚的必经之路。我们真正开始和匈奴争夺此地之前,这里一直被月氏所占领。
后来随着匈奴的发展,他们渐渐把手伸到这里。再加上匈奴为了扩展的需要,赶走了这里的月氏,终于成为这里的一霸。由于匈奴的多次骚扰,从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一直把匈奴当做是心腹大患。用了很多的精力去对付他们,从秦朝一直带了汉武帝时期,才算是短暂的解决了这里的问题。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的西侧位置,南面是祁连山脉,北边是阿拉善高原,西侧是隔壁沙漠。相对于其他地区,他不是很大,但是东西也有一千公里,南北十公里。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很多诸如酒泉这样的城市都在黄河西侧,而他形似走廊才有了这个名字。

河西走廊作为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通地带,同时他还是新疆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他对于中亚的重要性,基本上不亚于一条陆地上的马六甲海峡。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匈奴占领此地之后,极大的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开始不断的去骚扰中原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可以联系匈奴的敌人月氏,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然而前往这里的道路全部都是匈奴人的领土,再加上双方之间的矛盾一直积怨很深。因此张骞刚出发没多久,就被匈奴人给扣押了下来。

但是没想到这一关就是十几年时间,汉武帝左等右等等不回来大使团。又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汉武帝决定干脆自己去打他们。于是有了卫青,也有了霍去病。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算是彻底的打下了河西走廊的核心地带。为此匈奴特地作诗为证:“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不愧是我大汉王朝,盘踞在这里几百年时间的匈奴问题,终于在这里暂时的告一段落。因为霍去病这一打,直接把匈奴内部给打出了分裂。由于当时匈奴内部的单于突然去世,匈奴内部渐渐地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其中的南匈奴完全的被汉所折服,直接带着人马归顺了汉朝,和北匈奴开始对质。
在这之后为了彻底的解决匈奴大患,汉武帝让卫青与霍去病各自带着五万多人队伍,深入漠北主动去歼灭匈奴余孽。这一场战役基本上把北匈奴打到完全的抬不起头来,之前匈奴丧失的领土,他们是再也不敢去想着了。此次战役之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还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力最远的时候到达了现在的贝加尔湖畔。从这里之后匈奴元气大伤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卷土重来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但是在汉武帝时期,是第一次彻底的打破了之前的局面。

而张骞当年回来之后,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再次踏上西行的道路。此次张骞出使西域,也是真正的弘扬了大汉朝的威武。先后访问了中亚各个国家,让中国第一次的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秦皇汉武不愧是千古一帝!


史之策


“河西走廊”在今天的甘肃境内,在古代因被治于雍,凉二州之下,又称其为“雍凉之地”。这个地区因位于黄河“几”字形地区的西面而被称为“河西”,因其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所以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这里物产丰富,资源充足,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


别的不说,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走的就是河西走廊,而古代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就是其中的咽喉要道,后来很多的农作物,佛教文化经典等都是从西域经由这里传入我国,也正是由于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自古以来河西走廊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汉武帝之前,河西走廊先后被大月氏和匈奴占据,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包括河西走廊),汉武帝在河西走廊上设置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这就是著名的河西四郡,将河西走廊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基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下令在天下十三州中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刺史部,一州刺史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而河西四郡则归属为凉州。



河西走廊被纳入汉朝版图不仅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贸及文化的交流往来,而且切断了西域各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联系,使中原王朝能更好的控制西域各国,更充分的对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因而“河西走廊”对中原王朝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怪不得霍去病收回河西之地后,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所以现在来看,当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远征匈奴收回河西之地是多么英明有远见的决策,而霍去病一战成名,又是多么的英雄气概!


咸鱼闲聊


回答历史地理问题,不上图解释是难以让读者清楚明白的,但是这个身临其境的视频却更能表达题主所问!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371011699206860784, "vid": "49cc93f581d24e8991f5326b3c5531e9\

大福读史


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的甘肃,古代河西走廊的地理划分与今天甘肃的行政区域划分大致是相同的。

河西走廊在古代称为雍州或者凉州,简称河西,是一个位于祁连山以北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历史上曾有许多昙花一现的政权在这里建都。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一直就是丝绸之路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初期,大月氏曾经生活在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崛起的匈奴打败,这里遂成为匈奴右贤王部的草场。

后来,汉武帝用兵匈奴,年轻的将军霍去病在焉支山下打败匈奴右贤王部,并乘胜追击,使整个河西走廊尽归大汉所有。

更多关于河西走廊的历史,推荐大家看纪录片《河西走廊》,很经典很不错的一部纪录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