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檢察院把檢察建議做成剛性做到剛性

大冶市檢察院大力推進檢察建議工作規範化、法治化,公開化,有力推動了檢察建議工作新機制的落實,近三年來,共發出檢察建議181件,收到回覆172件,回覆率達到95%。

大冶市檢察院牢固樹立“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工作理念,紮實推進檢察建議工作提質增效,把生態環境保護、食藥安全、未成年人成長等領域作為重點監督範圍,聚焦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促進依法行政。

大冶市檢察院把檢察建議做成剛性做到剛性

副檢察長熊良榮(左一)與市教育局局長成國勝(左二)就落實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進行交流

首先是建立走訪調研機制,提高檢察建議的針對性、可行性。為避免檢察建議書出現泛泛而談、內容空洞、可操作性不強,導致被建議單位產生牴觸情緒,拒絕或拖延執行等問題,大冶市檢察院將事前同被建議單位溝通作為檢察建議質量評估的必經環節。通過走訪、座談等形式對行業、系統問題深入研究,幫助被建議單位分析並做好防範工作,有效提出堵漏建制的建議。如在辦理未成年人章某涉嫌尋釁滋事一案時,針對案件中暴露出的教育、文化、治安等部門管理漏洞,辦案檢察官3次走訪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問題成因、探討防範措施,提出了五條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得到被建議單位高度重視和認可。教育局收到檢察建議後,一週內全部整改到位,副局長親自帶隊上門回覆整改情況。

大冶市檢察院把檢察建議做成剛性做到剛性

檢察官就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落實情況到鄉鎮派出所督辦

為避免檢察建議發出後,被建議單位“一回了之”,造成監督實效不強的現象,大冶市檢察院積極探索檢察建議公開送達或公開宣告制度,邀請第三方參與,“儀式化”送達,現場向被建議單位及社會團體釋法說理,拓展檢察建議知情面,使多方力量關注檢察建議的整改落實,倒逼剛性提升。如在辦理胡某某汙染環境一案中,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媒體代表等第三方舉行送達儀式,檢察官公開宣讀檢察建議書,單位負責人現場簽收,起到很好的督促效果,相關單位在10日內回覆整改情況。

大冶市檢察院把檢察建議做成剛性做到剛性

相關單位負責人現場簽收檢察建議

針對少數被建議單位認為檢察建議可改可不改,從而嚴重影響監督效果的問題,大冶市檢察院根據被建議單位的回覆情況,採取上門交流、座談調研、跟蹤監督等方式瞭解問題整改情況,做到監督沒有迴音不止步、問題沒有解決不放手,努力提升檢察建議的監督剛性。如辦理武九客專大冶湖特大橋施工圍堰未清除案時,檢察院分別向黃石市水利水產局、大冶市水務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並多次進行實地查看、聯合環保志願者實時跟蹤監督、定期聽取整改彙報,最終成功督促有關方清除圍堰31萬方。《檢察日報》、《楚天都市報》等媒體均對此案作了報道,該案還被推薦參評全國檢察機關精品案件。

大冶市檢察院把檢察建議做成剛性做到剛性

向市人大報告檢察建議工作開展情況

由於一些部門對檢察建議不瞭解,潛意識裡認為檢察建議是“找麻煩”,為消除這種錯誤認識,大冶市檢察院堅決去除“監督就高人一等”的思想,積極向市委、市人大彙報相關工作,主動與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溝通聯繫,充分聽取意見,爭取各方對檢察建議的支持和理解。如在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行動時,院領導親自帶隊與食藥品監督部門、工商部門主要負責人溝通聯繫,取得兩部門的積極配合。隨後,針對十二鋒味木桶飯等7家外賣商戶未在服務平臺上傳食品安全檔案、信息不對等情形,適時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食藥品監督部門、工商部門依法履職。兩部門迅速採取措施進行整治,先後兩次就處理結果進行書面回覆,並對全市300多家“美團”、“餓了麼”外賣商戶進行全面整治,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實現了監督者與被監督者雙贏局面。

與此同時,大冶市檢察院還全面推進“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的落實,將檢察建議與普法教育相結合,落實“雙贏、多贏、共贏”新理念。通過兩微一端和公開宣告、上門走訪等方式,以案釋法,在普法、預防犯罪上形成合力,促進了行政機關及事業單位依法行政。 (楊運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