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前言

提及葉赫那拉氏(一作葉赫納喇),許多人並不陌生,例如,清帝國的第一任皇后-皇太極母親孝慈高皇后(葉赫首領金臺石的妹妹孟古),同治皇帝母親慈禧太后都是葉赫家族人氏。此外,還有康熙時期的名相納蘭明珠、清詞三大家之一的納蘭性德都葉赫家族成員。明朝末期,葉赫部曾為海西女真中最強大的部落,與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鏖戰多年,萬曆四十七年(1619 年)最終兵敗城破。當時的葉赫東、西兩城的部落首領金臺石(納蘭性德的曾祖)、布揚古叔侄二人在城破後被絞死。為防止葉赫餘眾東山再起,努爾哈赤將葉赫貴族和其他各城寨部眾遷往建州(遼寧新賓),分散編入八旗,至此,葉赫部滅亡。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海西女真南遷

明朝統治下,將東北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支。萬曆十五年(1587年)重修頒行的《大明會典》中記載:“女直,古肅慎地,在混同江東、開原城北,東濱海、西接兀良哈、南鄰朝鮮、為金餘孽。永樂元年,野人頭目來朝,其後悉境歸附。九年始設奴兒干都司、建州兀者等衛,及千百戶所。以某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賜敕印。又置馬市開原城,以通貿易。蓋女直三種:居海西等處者為海西女直,居建州、毛憐等處者為建州女真,各衛所外,又有地面,有站、有寨,建官賜敕,一如三衛之制;其極東為野人女直,野人女直去中國遠甚,朝貢不常。海西、建州,歲一遣人朝貢。”這也是學界常見的女真三分法,而此前正德年間修訂的《明會典》中未見此分類一說,其後,嘉靖年間雖修但發頒行,因此而可推斷出女真三分方法應該始於嘉靖年間。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本文所述的葉赫部(塔魯木衛)就是海西女真中一個分支,其與哈達(前身為塔山左衛)、烏拉(前身為塔山左衛,趙東昇的另一觀點認為塔山前衛乃烏拉( 扈倫) 的支派)、輝發(原為弗提衛一部)共同構成了海西女真四部,即後來的扈倫四部,是由海西女真南遷過程中不斷分化、組合而成。這其中,扈倫四部中烏拉與哈達同宗。

至於內遷的原因,有學界研究資料認為,一方面是明朝的內附政策。洪武年間開始,明政府對女真實行“招徠遠人”的政策,對於女真人的來歸及內附均採取積極的態度,並逐漸制度化,導致海西女真南下內附;另一方面是蒙古部族的侵襲導致女真各部內遷。景泰初年,蒙古脫脫不花汗“收捕野人女直”,率軍三萬進入海西地區,劫掠海西地區的女真人口。女真各部為避禍,發生了大規模的內附。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明朝初期,還沒有葉赫一說,其前身是原本生活在忽喇溫江流域的塔魯木衛。《明太宗實錄》卷五十一中記載,永樂四年(1406年)二月“庚寅,女直野人頭目打葉等七十人來朝,命置塔魯木、蘇溫河、阿速江、速平江四衛,以打絮等為指揮,衛鎮撫、千百戶等官,賜誥印、冠帶、襲衣及鈔幣有差。”也就是說打葉為該衛的創建者。(此說見於叢佩遠的《扈倫四部世系考索》)。

對於打葉和打絮之名的辨別以及其子孫傳承的記載,後來學界也多有指正。例如,關於《明實錄》中塔魯木衛首領的錯誤、失載較多,從打葉之後,一直未見記錄,直到《明英宗實錄》卷八十九中記載,正統七年(1442)二月“命……塔魯木衛指揮僉事弗剌出弟捏列哥俱襲職”,這裡的弗剌出與打葉之關係不可考。

不過,後來襲職的捏列哥在《明實錄》中亦作捏令哥。此後,捏令哥在《明英宗實錄》中曾多次出現,正統八年(1443年)“升為指揮同知”, 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命……塔魯木衛指揮同知捏列哥為指揮使”;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升塔魯木衛指揮使捏令哥為都指揮僉事”。這一時期,捏令哥與明政府的往來是比較密切的。

景泰四年(1453)春正月,“命故塔魯木衛都指揮僉事捏令哥子撒哈答阿……襲職”,撒哈答阿在《明實錄》中亦作撒答或撒哈答;《明憲宗實錄》中記載,此後,撒哈答阿長子納兒乞卜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二月“命塔木等衛都指揮同知撒哈塔等子納兒乞卜等九名俱襲父職”,次子童哈成化十四年(1478年)八月“又塔魯木等衛故都指揮僉事等官撒答子童哈等二拾四人乞襲職”。這期間,父子、兄弟之間的傳承襲職也較為明顯。

《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四十七中記載,成化十九年(1483年)十二月“海西塔魯木等衛野人女直指揮的兒嗒你等各來朝貢”,成化二十年(1484)十一月,又以“海西塔魯木等衛野人女直都指揮”名義“來朝貢馬及貂皮”。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塔魯木衛南遷路線圖

塔魯木衛承襲與葉赫世系

從前面《明實錄》記載中弗剌出、捏列哥到童哈的父子、兄弟襲職,到了成化十九年的的兒搭你(明憲宗實錄中的的爾嗒你),卻沒有了這層親屬承襲關係,塔魯木衛的這種首領關係變得更加不明晰。是記載不完整,還是另一支父子脈系代替了原來的打葉家族?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塔魯木衛首領的承襲與葉赫的世系並不等同。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中國葉赫

而且,在當時海西女真內附和蒙古部族侵襲捕殺過程中,導致各衛人員變化很大,勢必會引起各衛所領導權的轉換。這其中,葉赫納喇氏家族取代了塔魯木衛的支配權。這一點在後來葉赫部的首領族屬研究中,學界觀點就不一致,一說其是女真族;另一說其是蒙古族土默特一支。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先有蒙古人星根達爾漢者,原姓土默特,初滅扈倫國所居張地之納喇姓部,居其地,因姓納喇氏。後遷與葉赫河岸,遂號葉赫國。”據此,有研究觀點甚至認為打葉就是星根達爾漢(侍商榷)。

後來,這位塔魯木衛首領的兒搭你先因“以入寇被殺”,後來其子竹孔革(一作祝孔革)開始嚮明中央政府乞封襲職。《明武宗實錄》中記載,正德八年(1531年)八月,“兵部奏:海西衛夷人竹孔革等四人聽撫入貢,輙求升襲並給印與敕,從之則示弱,不從則興怨,臣等會廷臣議,以為竹孔革之父的兒哈你本塔魯木衛指揮僉事,以入寇被殺,今竹孔革既悔罪歸順,宜免勘,暫準襲其父職,以敕付遼東鎮巡官收貯,俟一年以上不擾邊境方許給之。”不過,根據兵部的這一上疏可見,這位竹孔革也並非忠順之輩,因此,明政府也對其是試用察看一年。

到正德十四年(1519年)五月,明中央政府又“給賞海西塔魯木衛女直都督僉事等官人等竹孔革等衣服綵緞絹帛有差”。這個時候的竹孔革應該是正式履職了。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六中記載,在公元十六世紀,竹孔革率部眾“遷於葉赫河岸建國,故名葉赫國”。

《明世宗實錄》卷三十六中記載,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海西塔魯木衛女直都督竹孔革等二百七十八人來朝貢馬,賜宴及彩幣、襲衣、絹鈔有差”。

根據《遼夷略》中記載:“北關(葉赫)酋曰祝孔革,塔魯木衛都督僉事也”。《清史稿》《列傳十·楊吉奴》中對竹孔革的家族關係描寫的更為清楚,“楊吉奴,葉赫部長,孝慈高皇后父也。其先出自蒙古,姓土默特氏,滅納喇部據其地,遂以地為姓;後遷葉赫河岸,因號葉赫。其貢於明,取道鎮北關,地近北,故明謂之北關。

始祖星根達爾漢生席爾克明噶圖,席爾克明噶圖生齊爾噶尼。正德初,齊爾噶尼數盜都督僉事。褚邊,斬開原市。八年,其子褚孔格糾他酋加哈復為亂,旋就撫,授達喜木魯孔格阻兵數反覆,為哈達部長旺濟外蘭所殺,明賜敕書及所屬諸寨,皆為所奪。”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由這段介紹可以看出,竹孔革是為哈達部所殺,其父是齊爾噶尼(也就是《明實錄》中所述 “以入寇被殺” 的塔魯木衛指揮的兒搭你),其祖父是席爾克明噶圖,其曾祖父是星根達爾漢。

在葉赫納喇氏後裔納蘭性德的碑文中曾提到“君始祖諱星根達爾漢,據有葉赫之地二百餘年,中國所謂北關者也。”納蘭性德卒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按碑文推算,從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倒推200年,則是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這之前恰恰是明政府設置塔魯木衛不久。而納蘭性德碑文中這位葉赫始祖星根達爾漢與塔魯木衛的早期首領打葉、弗剌出、捏列哥或許有一定關係,至於其當時的職位無法確定。

葉赫、哈達結仇

嘉靖年間(十六世紀初),南遷之後的哈達部生活在哈達河上游,烏拉部遷至烏拉河沿岸,輝發部則佔據了輝發河流域的大片領土,葉赫部後遷至葉赫河流域現址(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原屬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扈倫女真四部分佈

起初,扈倫四部中哈達部勢力最先崛起,女真各部“皆盡服之”,其創建者是王忠(塔山前衛左都督速黑忒之子,又名旺濟外蘭),其對明廷格外忠順,利用居近開原的優勢,控制海西各部入貢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被明政府“升(王)中都督僉事,令約束部落入貢”。王忠之後其侄王臺掌權,《明實錄》中記載,其首領王臺在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時已任都督,趙爾巽的《清史稿》三十中記載“萬能用其眾,略鄰部,遠交近攻,勢益盛,遂以哈達為國,稱汗。”,這裡的“萬”指的就是海西女真哈達部首領王臺。隆慶末年至萬曆初年,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王杲(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犯邊兵敗後投奔哈達部王臺,就被王臺執送明政府處置。王臺自稱為明“保塞吏”,而明政府也授予王臺左都督職、龍虎將軍勳。這就是歷史上的“王臺執王杲”事件,至此,建州女真與海西女真完全分裂。

王臺在世時期的哈達部盛極一時,“海、建諸部日強,皆建國稱汗”,王臺勢力強盛至“葉赫、烏拉、輝發及滿洲之渾河部,具屬之”。

永樂四年(1406年),明政府在開原設女真關市,作為入貢、互市的必經之路,而哈達部的建立與其對“貢道”、“關市”的掌控密切相關。這一點從最初的塔山左衛速黑忒時就已經開始控制,到後來王忠執掌哈達部時,乾脆在開原東南靖安堡附近建置堡寨,即南關。而且,這時的哈達部開始強奪明政府頒給歸順女真酋長的敕書,掌控與明朝貢入市的權力,控制整個女真的經濟命脈。直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努爾哈赤攻破哈達,殺末代貝勒孟格布錄。後,哈達亡國。

再說海西女真內部。面對強大的哈達部,葉赫部不甘心為庸。然而,王忠、王臺時期的哈達部,正處於部落勢力上升階段,並不是一般部族可以輕易對付的,而且還受到了明朝的支持。就這樣,同為明邊女真分支,葉赫、哈達南北二部之間關係日趨複雜化。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在的兒哈你擔任首領時曾效仿哈達部據開原要地之利,與其爭利,結果被明軍“以入寇被殺”。到竹孔革擔任首領時,遣其子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葉赫河南岸開始建設珊延府城,被明人稱之為“北關”。 後來,南關與北關已成為海西女真的代表。《清史稿》中記載哈達部“貢於明,入廣順關,地近南,故謂之南關”;葉赫部“其貢於明,取道鎮北關,地近北,故明謂之北關”。《明神宗實錄》中記載:海西女真“今開原南北兩關之夷是也”。 然而,兩關的同時存在難免發生海西兩部間的敕書之爭。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開原南北兩關及哈達、葉赫位置示意圖

結果竹孔革後來也因搶奪各部進貢明朝物品,被哈達部首領王忠捕殺,還被奪取敕書三百道,攻下季勒寨等十三個屯寨,兩部從此結下世仇。

面對強大的哈達部,葉赫部暫時處於下風。竹孔革死後傳首領之位給其子捏你哈、臺出。臺出襲父職後,又因聚眾盜邊,被哈達王臺斬於柴河堡。部落首領又傳其子仰加奴(楊吉奴、揚吉奴)、逞加奴(清吉奴);後來仰加奴(楊吉奴、揚吉奴)傳其子那林布祿(納林布祿、那林孛羅)形成一系,逞加奴傳其子卜寨形成另一系。

《明史紀事本末補遺》卷一中記載,萬曆十九年(1591年)“卜寨、那林孛羅請復都督,許之。”(《明實錄》記載與《清實錄》《開原圖說》《遼夷略》記載中,存在竹孔革與逞加奴、仰加奴之間,是否還存在一代人的差別。另一說認為二奴的父親應為臺坦柱,二奴實為臺出之侄,此處不單獨做討論)形成了“葉赫兩貝勒”的局面。

這時的葉赫仰加奴、逞加奴二兄弟,祖父、父親先後死於哈達王忠、王臺叔侄之手,自此而有異志,但限於自身實力,只好對哈達王臺表示恭謙,逞加奴還送妹妹與其聯姻,借勢求存。

後來,隨著哈達部王臺的年老衰微,兄弟二人實力上升,已經與“東夷長”的王臺“並皆號為桀黠”。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兄弟二人在葉赫河兩岸擇險要之處修築兩城,西城與東城隔河相望,二奴同稱貝勒,各居一城,逞加奴居西城,被稱為“葉赫老城”或“夜黑寨”; 仰加奴居東城,稱“臺柱寨”,(修建時間另一說是萬曆元年,1573年),兄弟二人的努力,逐漸使葉赫部成為明末扈倫四部的強大勢力。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葉赫西城

清代皇后故里 略話葉赫興衰(上)

葉赫疆域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