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晉升正高,高擎保宮大旗,他為何矢志打造中國第一家子宮腺肌病醫院?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題記不追隨潮流,因為我就是潮流。——喬布斯

32歲成為三甲醫院婦產科主任,38歲晉升正高職稱,成為醫生界的人生贏家;

事業發達、功成名就之時,卻捨棄公立醫院的榮耀與穩定,毅然加盟民營醫院,從零開始,守望至今;

宮腹腔鏡技術一流,卻另闢蹊徑去鑽研頗為冷門的子宮腺肌病,只因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通行的解決辦法是切除子宮,為了患者的身心同治,他不僅追求解除病痛,更要保留子宮、保留生育功能;

他的獨家技術,早已申請20餘項國家專利,但面對患者的龐大需求,他決定成立醫生集團,將自己的技術公開給眾多同道,讓患者就近求醫,免去遠途奔波的勞累;

他不需要吹捧,5000名成功手術、解除痛苦的患者,就是他的一枚枚軍功章;他不需要沉迷名利,醫生同行的大加讚賞,已經成為他的一張名片。

他就是鄭州東方女子醫院院長王斌,“瀰漫性子宮腺肌病保宮U手術”的發明者。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名利放一邊,只為最初的發心——治病救人,但願人間少痛苦。

2019年的陽春季節,他選擇再一次出發,矢志打造中國第一家子宮腺肌病專科醫院。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初心:我是共產黨員,我要去婦產科!

王斌教授學醫的經歷,可以用“歪打正著”來形容。從小體弱多病的他,學醫的原始目的和很多醫生類似,就是“以後幹個大夫,自己和家人身體出了問題,也方便應對。”

抱著這樣的目的,他邁入了河南醫科大學(現鄭州大學醫學院)的大門,併成為了那一屆500位最優秀的畢業生之一。按照學校的優待,身為優秀畢業生的他,可以自己挑選分配的單位和專業,通俗來說,他想去河南哪個醫院、哪個科室上班都可以。

最終,他選擇了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面對老師提問的婦產科相關問題,他舉一反三,對答如流,最終被鄭大二附院婦產科主任點名錄取。

很快,鄭大二附院的分配結果出來了,醫院派出專車,接王斌去單位報到。令人疑惑的是,已經報到3天了,仍然沒有人給年輕的王斌安排工作。第4天,王斌等來了時任鄭大二附院人事科的康科長。“小王你說實話,你到底願不願意去婦產科?”這時年輕的王斌才明白,婦產科作為同學眼中的冷門學科,不太受待見。跟他一起分配到婦產科的兩位同學,一位找關係跳槽去了外科,另一位直接沒來報到,在家裡賭氣。

“我是共產黨員,婦產科缺人,我決定留下了!”

做出決定的王斌,回到家後,不出意外地等來了家人一頓罵。“花這麼多錢讓你上醫科大學,結果當了接生婆?”多年過去了,說起來自然雲淡風輕,但當時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騰飛:人生第一次飛躍 最年輕的正高

1985年7月份,正式在二附院婦產科上班的王斌,受到了老同事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燒雞、蛋糕,只要科室裡有啥好吃的,總是第一個讓他吃。“招來三個人,倆人都不幹了,你再跑了咋辦?”一個同事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對此,王斌一笑而過,為了自己的誓言,必須選擇堅守。

緊接著,1986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河南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現鄭大三附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正式宣佈成立。這是個新醫院,就像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急需婦科人才。

面對組織的感召,王斌再次決定挑戰自己,他主動給科主任打電話,願意放棄二附院已經穩定的生活,去支援還在襁褓中的三附院。

隨後,鄭大二附院抽掉了29名醫學人才,支援鄭大三附院。但其中,只有王斌自己是主動申請調過去的。王斌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決定,竟然給他的人生帶來了第一次騰飛。

來到三附院的王斌,發現這裡確實“青黃不接”。科裡幾位老大夫,帶著幾名20歲出頭的年輕醫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科班出身、診療經驗豐富的王斌,在這裡如魚得水,拼命汲取著成長的知識和養分。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他32歲就成為了醫院最年輕的科主任,38歲晉升正高職稱,是當年河南婦產界的唯一一人,晉升記錄長期無人能破。在這裡,王斌教授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

轉型:迷茫與轉向,在民營醫療界書寫新天地

晉升正高職稱——挑戰職稱的頂峰後,被稱為“拼命三郎”的王斌,彷彿剎那間失去了方向,有正高的目標引導時,他忙於接診患者、做手術、發論文、搞科研,還獲得了不少專利和科技成果獎。但當職稱晉升到頂後,他卻突然沒了前進的方向。38-41歲,這本來是大幹事業的年紀,卻成了王斌個人“迷茫、徘徊的三年”。

“論文不搞了,研究不做了,下一步我該幹什麼?難道就長期面對一成不變的生活,靜靜等待退休嗎?”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刻,王斌常常這樣問自己。

不,當然不會!敢闖敢拼、不拘一格的王斌,當然不願意就這樣向生活妥協。他決定離開公立醫院,加盟剛剛創建的民營醫院——東方女子醫院。這在當時的河南醫療界,堪稱驚天奇聞。大家擠破頭都進不去的公立醫院,你說離開就離開了?

剛從體制中走出來的王斌,說不緊張那是假的,不僅平臺沒了,看病的患者也少了很多。這時,就有朋友提出建議:“老王,幹嘛不和公立醫院的老朋友聯繫一下,隨便轉來幾個病人,不就吃喝不愁了?”確實,在公立醫院工作了18年的他,有充足的人脈可用。

但面對好心人的提醒,王斌堅決回絕了。“從公立醫院出來的第一天,我就下定決心,決不靠老同事吃飯,我必須闖出自己的路!否則,我的轉型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他的堅持是卓有成效的,深厚的專業能力,出眾的患者口碑,讓王斌即使在民營醫院,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患者。“從進入民營醫院的第一天起,我就和院長立下君子協定,我的科室、專業不能做一點假,咱們必須靠真本事吃飯。”自從走出體制以來,無論遇到多少困難,王斌都沒有放棄、動搖過自己許下的諾言。“憑真本事、吃良心飯”的理念,一直伴隨著他的左右。

前行:她們,失去了子宮,失去了家庭

談到王斌院長髮明的“瀰漫性子宮腺肌病保宮U手術”,就要先說道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並在其中不斷生長,形成的瀰漫或者侷限性病變。通俗來說,就是子宮肌層被其他組織不斷浸入,不斷被擠壓擠佔。侵入的子宮內膜和子宮肌層,緊密結合在一起。

病變造成的後果,就是痛經,以及月經量異常增多,甚至有造成過度失血的風險。痛經能痛到什麼程度呢?用一位患者的話來說:“我一半是人,一半是鬼!”不來月經時是人,來月經時疼得想死,就變成了鬼。子宮腺肌病常見於30~50歲女性,但現在發病年齡逐漸降低,中國女性總體發病率超過13%!

這個病雖然被冠以“良性”的字眼,也不會像癌症那樣四處轉移,但每月那幾天痛徹心扉的疼痛,無疑成了很多女性一生的夢魘,很多女性因此而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跳樓、割腕者屢見不鮮。有的患者甚至在月經來時,需要家人值班24小時看守,免得因忍受不住疼痛而尋了短見。

傳統的子宮腺肌病療法,就是切除子宮。確實,把子宮切掉了,也就去掉了疼痛的根源,自然就不疼了。但是,子宮是繁衍後代的溫床,是身為女人的特殊標誌,很多女性切除子宮後,卻迎來了更大的痛苦。

一位48歲的黃女士,在切除子宮後,疼痛自然消失,但隨之而來的,是丈夫離婚,被周圍親戚朋友視為怪人,最終因為受刺激太嚴重,而進了精神病院。病沒了,家卻散了,人卻瘋了,堪稱人間悲劇。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類似的事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王斌教授下定決心,不僅要治療患者,也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從那一刻起,他就把保留子宮腺肌病患者的子宮,作為了自己人生的重要課題,這,成了他人生新的前進方向,他要用自己的手術刀,改變這一切!

突破:患者的信任,給了他變革的勇氣和決心

時間來到2005年,這一年,王斌教授成功發明“瀰漫性子宮腺肌病保宮U手術”,並申請了20多項國家專利。

在王斌教授發明保宮U手術以來,子宮腺肌病患者要麼切除子宮,要麼使用微創設備從子宮口進入,一點一點地挖掉侵入子宮肌層的內膜腺體,這樣的方法看似微創,但卻很難徹底清除病灶,不僅容易對子宮造成較大損傷,出現大出血,還容易復發。所以,保宮手術遲遲難以推行,畢竟費力氣、風險大、還容易復發,何必呢?

2005年初,王斌教授接診了一位31歲的袁姓患者,這位患者被子宮腺肌病折磨多年,痛不欲生,寧肯以後不再生育,也要切除子宮。但是,王斌教授下不了切除的決心,黃女士的悲劇依然歷歷在目。他決定拼一把,嘗試自己剛發明的保宮U手術,保住患者的子宮。他用嫻熟的外科技巧,切開袁女士的子宮,徹底清除了她體內的腺肌瘤,最後採取子宮成形術進行縫合。

這個手術,進行了5個多小時,縫了50多根線,甚至用鈍了好幾把手術刀。

最終的結果是令人歡欣鼓舞的,袁女士的子宮不僅保住了,還成功保留了生育功能。這給了王斌教授無窮的鼓舞,也促使他在保宮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喜訊越來越多,一位21歲的雲南女孩,在經過王斌教授手術後,成功結婚生子;一位19歲、因為無法忍受疼痛而輟學的女孩,手術後成功獲取了生的希望……

一傳十、十傳百,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他們從海南、從新疆、從西藏日喀則,甚至從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地,飛越數萬公里趕來,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解除疼痛,保住子宮。

最多時候,王斌教授一天要為13位患者做手術,平均年手術量超過1500臺,遠超很多公立三甲醫院。

自豪:有5000名痊癒患者站在我身後,這是最大的底氣

目前,王斌教授已經累計治癒了超過5000例子宮腺肌病患者,這是他最大的底氣。對整天忙碌的他來說,患者健康的信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曾經有一位月經來臨時疼得滿地打滾的女患者,在接受手術後,不知不覺月經就來了。當她把信息分享給王斌教授後,王斌教授樂開了花。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這5000多位患者中,不少人都當上了媽媽,疾病再也沒有復發過,各自收穫了自己的幸福。總體複發率不超過千分之二,遠低於同類手術。

在微創大行其道的今天,王斌教授不盲目追求潮流,以患者需求為第一,以治療效果為第一,堅持開放式手術,這樣看似恢復時間更長,但清除病灶徹底、基本不復發、保留子宮等優勢,超越微創手術。

“微創切口小,不費力,但療效差,容易復發,開放式手術風險大,但最終受益的是患者。作為一個醫生,一定要把患者利益放到首位,我寧可逆潮流而上,也要讓患者恢復健康!”

宏願:建立醫生集團,讓保宮技術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一人強不是強,行業強才有希望。2018年4月,王斌教授組建了“王斌腺肌保宮醫生集團”。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成立醫生集團的意義,在於匯聚志同道合的醫生,將自己的保宮技術推向全國,讓全國老百姓不出遠門,在家鄉附近就能接受保宮手術。

2019年他選擇再出發,有人說他是為了錢。王斌笑了,如果為了追求物質利益,當年他就不會選擇跳出體制。

作為教授級醫生下海的先行者,王斌的背後,已經有眾多實力派專家走出體制,加盟民營醫院平臺:眼科專家郭海科加盟全國連鎖眼科醫院,內分泌專家趙志剛、骨科專家黃遂柱加盟鄭州頤和醫院,整形外科專家張正文加盟河南整形美容醫院……

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思路。擁有全國一流的保宮技術,王斌的視野,已經盯向全國,甚至全球——

目前,全國只有子宮腺肌病門診,還沒有子宮腺肌病醫院。為此,王斌教授計劃把鄭州東方女子醫院打造為中國第一家子宮腺肌病專科醫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他還計劃在鄭州東方女子醫院,打造腺肌病為首十大診療中心,將在子宮肌瘤、不孕不育、輔助助孕、婦科微創、女性青春期疼痛、腺肌病術後復發、剖宮產後子宮憩室整復,女性更年期等婦科領域,將婦科疾病根據未成年、已婚未孕、已婚已孕等多種細分病種,針對性地制定一系列特色診療方案,實現婦科疾病的精準治療。

有人說他為名為利,有人說他太有野心。“如果我為了名利,當年就不會走出體制。野心,我是有的,那就是讓保宮技術叫響全國、惠及全球……”

未來,王斌教授將以鄭州東方女子醫院為總部基地和中樞,將保宮技術推向全國,並進一步實現“走出國門”的恢弘志願,讓全球患者共享最新的“保留保宮、保留生育功能”成果。

38岁晋升正高,高擎保宫大旗,他为何矢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子宫腺肌病医院?

《醫界內參》微信自媒體,由最具實戰的醫院營銷人、醫院管理者和醫療行業研究人士聯合打造,專注醫療運營、營銷和醫院管理話題,致力於成為醫院投資人、管理層和營銷宣傳負責人的必讀媒介和社交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