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唐朝之三:唐朝的宗教信仰

遙望唐朝之三:唐朝的宗教信仰

唐朝沒有主體的宗教信仰,它以強大的自信和包容接納了眾多的宗教流派。唐朝的教派很多,儒釋道此時已成三足鼎立之勢,還有外來的景教、拜火教、摩尼教等,它們在發源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和打壓,但在唐朝卻得到了禮遇和尊重。

佛教自兩漢傳入中國,至唐代達到鼎盛。《西遊記》 第十二回,唐玄奘出發前往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執酒相送,和他結拜為兄弟,稱玄奘為“御弟”。太宗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殷殷囑託:“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這個情節雖有虛構的成分,但李世民親自為玄奘翻譯的《瑜伽師地論》寫了序言《聖教序》卻是史實,由此可見佛教受到的重視。

遙望唐朝之三:唐朝的宗教信仰

看了這個故事誰能相信唐太宗原本是信道教的。因為道教教主老子姓李,唐朝王室也姓李,他們對老子尊敬有加,自稱是老子的後裔。高祖李淵尊老子為始祖,規定三教次序以道為先。太宗李世民極力推崇老子,稱“老子為帝室先系”,下詔擴建太上老君廟。高宗李治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封老子之母為“先天太后”,封老子之父為“先天太皇”,並下詔書改鹿邑縣為真源縣。武則天稱帝后並不遜色,於載初元年下詔改真源縣為仙源縣。不知一向清心寡慾,崇尚無為的老子,對於後世獲得的這些熱鬧的頭銜該作何感想?

景教是基督教中的一支聶斯托利派,在公元431年,這個教會的領袖聶斯托利在歐洲被判為異教徒革職流放,他的追隨者逃到了波斯。在公元635年,這個教會的一位叫阿羅本的主教到長安傳教。對於這個在歐洲的故鄉已經被摧毀了200多年的教派,長安給了它極高的禮遇。

唐太宗派丞相房玄齡率領儀仗隊歡迎,親自聽了阿羅本的講道,建起了一座景教的教堂。唐太宗還為這個流亡的教派寫了詔書,詔書裡邊有16個字: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眾生。大意是:大道並沒有確定的名稱,聖人並沒有確定的體型,那又何妨在各處存在各種名目的傳教活動呢?讓它們靜靜地幫助百姓。

遙望唐朝之三:唐朝的宗教信仰

由此可見唐太宗開放的宗教觀。這是一種開放的學習的思想,唐太宗照顧國內外的各種教派的這種思想,也可以稱之為共生宗教學。唐太宗在宗教上的開放態度促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精神成果,那就是以後的中國一直沒有產生過一教獨大的現象,沒產生極端宗教主義,這在一定程度上,滋養了中國文化的長壽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