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什么不赞成华为研发费用持续保持在10%以上的做法?

贷款教授


虽然说研发投入和产出不能直接画等号,但两者有极强的正相关性。大体上研发投入越高,企业的科技专利越多,掌握的核心技术也越多。我们都知道,在现在乃至未来的竞争中,科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雷军不赞成研发,收入保持在10%以上,实际上,有一点为小米低研发投入找理由的嫌疑。2018年,整个小米集团的研发投入是58亿。从绝对额来说,这个量还是蛮大的。但是小米集团全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749亿元,其研发投入强度只有3.3%。说话,这个投入强度在科技类企业中算是比较低的了。和他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大概就是联想。


说到底小米虽然自称是一家新国货制造企业,他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严格意义上讲小米和联想一样,属于一家组装企业。一家组装企业需要多大的研发投入呢?

我们可以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并不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家伟大的企业研发投入会很大。下表是欧盟发布的《2018年工业研发投入企业排名》。全球来看研发投入强度排名较前的科技类企业有:英特尔20.9%,脸书网19.1%,华为14.7%,谷歌14.5%,微软13.3%。研发强度排名全球前50的企业,只有个别低于4%。即使是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汽车领域,大众、宝马、丰田、通用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能达到4%以上。


小米是一家科技领域的企业,3.3%的研发强度,确实有点说不过去。雷军以苹果公司为例,说它的研发强度并不高。实际上苹果的研发强度也超过了5%,比小米高了1.8个百分点。是在绝对值上,苹果远远领先于小米。2017年,苹果公司的研发总投入就达到97亿美元。但小米2018年也只有58亿元人民币。



总之本人对雷军的说法不敢苟同。小米虽然自称自己是一家科技企业,但他却没有“掌握核心科技”,其产品的重要零部件,都是靠买。以其手机为例,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特色越来越少,甚至比OPPO 、vivo的特色都跟上。小米手机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摄像、充电还是什么?


财经知识局


研发投入跟产品质量没有直接关系,苹果只有百分之二的研发投入但是依然做出了很不错的产品,研发投入是一回事,提高研发效率又是另一回事。

雷军也不缺钱,也不会吝啬钱包,他那样的人顺位资本赚了多少钱了,赚1亿跟赚10亿都是花不完,他要钱拿来干啥?至于小米集团,他个人就是最大的股东持股70%,他需要听哪个大股东的话?那个99亿更是脏水,这个是董事会在公司上市前给的2%的股权奖励,按市值折算是99亿左右,要卖出才会变成现金,实际上也没有卖出。

雷军这个人很讲究效率,喜欢把钱用在研发刀刃上,剩下的钱投入到别的方面,事实上乔布斯也是这么做的,2%的研发投入撑起了整个苹果公司,这里面的学问也挺多的

总结一下,1,雷军不缺钱。2,雷军喜欢提高效率。

华为为啥研发投入那么多?

之前看任正非的采访说,华为喜欢研究一些基础学科,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研究成果就直接可以和供应链合作,拿到新的元器件,生产出超越行业水平的旗舰,事实上,折叠屏,潜望式摄像头,摄像头的高感光度,手机低温性能的确也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基础学科的投入必然功不可没。

缺点也很明显啊,基础学科的产出效率是很低的,很难取得成果,钱容易白白浪费掉,这又是任正非的一个厉害的地方,最开始没有技术人才,研发投入没有成果,但是还是继续投入,他花了大概3000亿左右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与工程师,现在总算有不错的成果,也算是任正非战略眼光长远。

小米今年想转型做极致产品,我个人认为是不现实的,小米前几年的产品都是属于拿来主义,把一些成熟或者半成熟的技术拿来自己用,省去了很多研发费用,性价比自然高了,同价位当然最牛逼啦,今年redmi独立,要实现转型意味着要和供应商合作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产品,甚至需要很多基础学科的投入,成本极大上升,要实现转型其实是很困难的,集体成果还得看明年的财报和产品怎么样。

手机的四大选择依据,照相,屏幕,soc,系统

对应到各个厂商,华为有最好的照相,三星有最好的屏幕,苹果有最好的soc和系统,各家厂商各有各的优势,处于一种互不干扰的状态。

小米,包括其他的厂商,都是属于捡漏企业,通过一些技术的整合,做出这些厂商不设计的领域的产品,包括像小米9这种各方面都不突出,但是很均衡并且性价比高的产品,OV讲线下渠道,开线下点,明星宣传,优质售后服务,这种产品其实销路也不错。

小米要转型,他的屏幕能比三星好吗?照相能超过华为吗?soc和系统能超过苹果吗?只要人不傻都不会相信,不过小米有一个优势是aiot物联网,智能家居平台,这个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所以松果电子拆分了一部分给智能硬件做芯片,率先抢占专利优势和技术优势。


Marinexx


我只是客观的说一个事实。

以前1234G没有关中国的事。现在5G标准,华为抢到一半。如果不是联想是美国的。华为抢到的就更多了。

苹果的研发不大,但他们的钱都用在了软件上,他们已经有成熟的顶极芯片。现在的资金只是维持。

而华为不同,肩负民族使命。

贸易战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芯片。我们没有软件。

目前,软件是微软独大。当年微软件用盗版打败了金山和红旗系统。现在他们坐着数钱。投入研发当然不大,微软不是日不落。90%以上的电脑都是用WIN系统。想要换掉这个系统根本不可能。苹果系统是最有可能替代的,但苹果的系统不零售,只配自己的机子。

假如苹果系统也外卖。我也舍得钱买个系统装在我的安卓手机上。毕竟系统版权一次购买终身使用,那哪个还买苹果手机。

华为现在投入精费,做处理器,芯片。

也在研发系统,还要抢占通讯技术先进领域的市场。作为一个民族全面的公司,甚至不能上市。毕竟资本市场不分国别。

小米,什么都是拿别人的,组装公司。当然自己研究了小米UI,那也是安卓的,当然现在华为还在用安卓的,可哪天忽然出了他们自己的麒麟系统。那也不用见怪。

可能多年以后,华为能成为超越苹果,微软,高通,英特尔这样的公司,那么,加上中国占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基数,替代掉微软系统及英特尔CPU也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只是起步比别人晚,只能用钱砸出来。

雷军什么时候才懂得科技强国。什么时候才能有新的高度。

毕竟他走的是腾讯路线。华为和阿里是同一个路线。

一个是抄袭照搬。一个是自已创造研发。

小米机子没有一个配件是他们自己生产的。系统是用别人的来改的。

电饭锅?排插,摄像头?净水品,拖把,基本上小米都做完了。以后还会出小米汽车,小米冰箱小米空调。。。。没有创新的公司。

就如同腾讯的软件都是抄袭别人的一样,腾讯有什么?我有流量。

中华要崛起,需要砸钱。

未来。手机将会替代掉电脑主机。用投屏技术显示到大屏上。

这个是可以预见的。电脑主机淘汰后,将有可能替代掉微软的系统。也有可能替代掉英特尔的芯片。

这个事情只能是华为来做到了。

假如,有这么一台显示器,接着鼠标,集成,麦克风,摄像头,音箱。手机数据接口。只要把手机接上。就可以让手机变成一个主机一样的使用。同时可以供电给手机。

而手机的配置也足够强大,有超强的性能,可以完全满足人们的办公,游戏。

那么手机替代电脑的日子也就到了。


Ss610x


只能说明雷猴子是机会主义者,是投资商,而非企业家!为什么叫雷猴子?因为他现在越来越不要脸,无下限的愚弄网友,为了破小米,什么都干得出来!按雷猴子的套路,我来普及一下机会主义的缺点:

现实机会主义,都是只顾眼前,迎合眼前的趋势,毫无抗风险储备,也没有立天改命的基本功,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影响里。

雷猴子说他们是研发出身,懂企业研发,不需要研发大投入,这是不是跟柳传志是一类人?联想的今天已经证明了雷猴子的未来!再看看雷猴子们说懂研发,那他们到底研发出了什么呢?金山WPS?那是求伯君的功劳!雷猴子投资了很多企业,属于遍地撒网,十足的机会主义!从财务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但从企业角度来说,就是猴子捡芝麻掰玉米偷西瓜了,最后什么也搞不成…

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基础教育,这是为什么?就是意识到国内大部分都是现实机会主义,吃了应试教育的苦果!当然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原因,在贫穷落后的时候,现实机会主义发家致富效率最高,但到了高水平竞争时期,比的就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比的就是基本功,只要有一点短板,就会被人卡脖子!

我们再来看看雷猴子的小米,以前小米看到国内智能机需求大,价格高于一般收入者心理预期的机会,推出了迎合市场的性价比机器,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这个阶段只要你产品就可以。现在智能机市场饱和了,消费者要的是高体验高价值的产品,雷猴子还在吹嘘它的性价比手机,愚弄消费者,这是他的无耻也是他的无奈,因为小米没有什么基本功底,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就跟联想一样,是个二手经销商!

现实机会主义能乘风作势一阵,风一停或者转向,就摔死或者吹跑了…


摩玄风


昨天写了篇关于华为推出方舟编译器,提升安卓系统运行性能的文章,主要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华为的战略意图不仅仅是针对国内几个厂商,明显在向着苹果或者三星迈进,把当年在通讯领域抢占全球第一的劲头拿出来了,明显是朝着手机市场全球第一的份额去的,有这么大的梦想或者抱负,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而且很强劲的基础技术支撑,所以每年拿出百分10的研发费用,来夯实基础,有当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做派,有这个实力和这个抱负做这件事。

前几年还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写代码的时候,当时公司老板说到未来国内市场就是小米和华为的较量,如今看来还是对于小米过于乐观了,毕竟传统的几个手机厂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从手机市场的划分来看技术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单纯的营销手段或者局部的技术创新很难撼动整个大趋势,本人也属于典型的小米粉丝,中间用过4部小米手机,并且从软件层面讲小米手机做的还是可以,从实用性以及性价比上都还可以,但短短八年的时间就想着挑战传统的巨无霸明显有点吃力。

对于雷军不赞同研发百分10的,其实属于典型的创业公司里面的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思想,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状态下,很难去做一些基础科学研究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也能理解雷军的做法,毕竟不能不声不吭,小米走到今天基本上算是一种奇迹了,可能大家看衰小米觉得不行了,主要还是在刺刀见红的时候就是体现真实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才会想到小米还属于一家比较年轻的公司,还在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公司,不是不行了是进入一个业务平稳积累期,如果小米能够有实力拿出10个点的去做研发,有可能雷军做的更刻苦,毕竟站的角度还是不一样的。

小米这个阶段就是能保持住市场份额,然后慢慢积累技术,在任何一个行业内称雄争霸都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期,小米公司也不例外,站在创业者角度看雷军的一些言论其实都能理解了,短短成立8年的公司怎么可能和华为这种巨无霸相匹配,如果小米能坚持下去,有实力做一些创造性的东西说不定真可以和华为一较高下在手机领域,但估计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大趋势是华为成为全球第一可能性越来越大,几乎已经不可逆的事实,作为国人还是因为有华为这种公司而感到自傲,毕竟被欧美压制这么多年,终于有家能让人觉得服气的公司,现在国内的华为和阿里几乎已经全力在切入核心技术领域了,不久的将来中国科技在全球领域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势,踏踏实实铺垫基础技术才是根本。

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这个问题不错,来答一波。

首先表明一下看法,我认为出现这样的不赞同,在于小米和华为,或者说雷军和任正非看待企业发展未来的眼光不同。

明白一点说,雷军将研发投入高视作创新效率问题,而任正非将之视作创新基础问题。这没有什么对错,就企业盈利本身而言,雷军的说法可能更正确一点。但对于企业发展空间和在更大市场背景下的生存能力而言,毫无疑问华为的做法更对。

以下是我的观点:

第一,小米追求高效的研发并没错误,但不能因为华为投入过高就质疑其研发效率。

固然如雷军所言,历史上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几乎都是当时实力还较弱的公司所作出来的,但有一点雷军没有点透,那就是那些公司几乎都是将全公司的资源投入到创新中,这种占比远远高于10%,这也是小公司能够通过创新迅速开辟市场的原因所在。

所以投入多少不是最重要的,研发投入占比很能体现一个公司的状态。

雷军说到追求高效固然没错,但绝不能把华为高于10%的研发投入,超过中国甚至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的研发占比等同于效率低下。

他更应该考虑为什么华为、三星、微软等大公司要在科研上投入如此之多。

小米如今的状况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质疑高研发模式的层次,即便他拿来列举的例子,苹果的乔布斯当初确实科研投入少,但不代表乔布斯对于高研发投入的鄙视。

第二,小米的研发成果偏向于下游市场,而华为一直在向着全产业链发力,这决定了研发数量级上的差距。

也就是说,小米的研发重心在怎么打造或者整合出一个消费者体验起来更好的产品,为产品做一些功能性研发或者硬件设计之类。

但华为的研发范围呢?手机里最核心的CPU,类似于安卓系统的操作系统,5G芯片,手机离不开的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5G网络整体解决方案(软件和硬件),人工智能,云技术……

他们盯着的未来的位置就不同,这就造成华为必须在方方面面进行研发投入,所以研发投入量自然巨大,而且甚至可以说,华为的研发效率从结果来说要高于小米很多。

比如说手机业务或者消费电子业务,从中华酷联到如今的华米OV,华为是唯一一直走在中国智能手机前列的品牌,而且华为手机在走自主品牌路线之后(即不依托通信运营商捆绑销售),迅速成长为国内智能手机的第一位,并且依靠技术优势成为国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独一份的中国力量。

而在电信领域、芯片领域,华为的成果也可以说有目共睹。

第三,小米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是苹果,而华为的终极目标可能更大

怎么说呢,小米如今学的是苹果的“形”而非“神”,并且是低配版的形。

苹果生态之中,硬件基本都属于自家的产权,包括芯片——A系列CPU真的很强。软件更不同说,苹果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并且是覆盖各种终端形态的操作系统。而反观小米,手机上最重要的两大核心——CPU和操作系统都是别人家的。而且小米并不打算改变这种情况。

小米打造的智能生态更像是一种硬件联盟,用自己的一套标准让硬件进行智能连接。但这种模式或者生态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就像是沙子上建起的城堡。

而华为呢,华为可能早就看到了这些,所以这些年来,在上游端做电信领域的技术探索,移动产品端开始研发芯片并应用到自家的产品中,系统也有所准备,这些东西来自哪里?来自研发。

雷军暗喻自己家的研发效率高,但是我们往深处再想一想,小米这些年的这些产品最大的亮点都在哪里?在CPU、摄像头、硬件优化、UI等方面,但哪个方面小米掌握了最基础核心的技术?

第四,小米如果抱持着这样的态度搞研发,或许钱赚的够,但企业存活不了多久。华为却能依靠这个拉近和国际巨头的差距,最终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巨头。

我最钦佩的是任正非的忧患意识。

不管公司是一家只能做交换机的小公司,还是一家已经成长为年营业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跨国大企业,任正非始终不放松对于未来的警惕。

所以华为才有每年不低于10%的研发投入占比,因为华为看到了自己在技术储备方面的薄弱,也看到了华为在全球市场环境里而不仅仅是中国或是某个区域(比如印度)的发展困局,他需要研发部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凭借技术去更多的国家和市场去和更强大的对手对决。

而那些对手就像三星,就像微软,就像苹果,同样拥有巨额的研发投入。

所以华为选择的路是一条相对艰难的路,它的目光所及已经不是中国和印度这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商业社会,而是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

小米的对手可能只是华为的手机业务,再多就是加上人工智能。

但这种业务只是华为庞大科研力量所呈现出来的成果的冰山一角。

最后总结一下,雷军和小米不是研发效率高,而是研发范围小,并且没有向着本领域的深处挖掘的魄力和决心,而任正非和华为则是竭尽全力地向着产业链上游,行业的基础端进行研发上的发力,这是不一样的眼光和格局所造成的。

记得在别处看到过一句话,说小米和华为最大的区别:

小米是中国消费者不可缺少的企业。

华为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企业。

严重赞同。

以上。


好人长安君


雷军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小米是一家依靠营销起家的贸易公司,本可以不和华为比什么研发费的,但问题出在雷军要将小米包装成科技公司。

雷军的赚钱模式其实是资本运作(当然这不是谁都能玩的),以低价迅速提高市占率,然后融资,继续继续保持收入高增长(亏钱没关系),再融资(这时候股东被捆绑,不继续投前面的打水漂),上市,套现(所有股东胜利大逃亡)。这就是为什么雷军和刘强东的公司基本不赚钱,甚至巨亏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在短短几年里成为千亿富豪。

雷军所谓研发费的言论无非是一种狡辩,目的是掩盖小米贸易公司或资本玩家的本质。

当然不得不说雷军是极聪明的,资本玩家不是谁都能做的!


砂粒6


重视研发,加强技术门槛,雷军不懂吗?

不可能的,他的认识比你更清楚,但为什么雷军还不赞同呢?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经商与打仗一样,天时和人和不允许啊。

天时:手机竞争白热化,同时小米上市,资本市场和手机市场都要求小米要有业绩,你没业绩或者业绩不够好,二级市场股东已经让小米股价腰斩,难道再腰斩吗?销售市场华为一骑绝尘,OV虎视眈眈,小米如果把资金投入到研发,市场怎么办?

同时技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小米如今虽然体量很大,但你要知道它还非常年轻呢,想要靠技术推动,那得有积累,不是你想一下,技术就全来了。华为呢?技术积累了多少年?研发投入了多少?

如果现在小米就开始学华为,注定只会成为四不像。

人和:小米本身是营销驱动和起来的公司,公司本身和华为的研发驱动基因不一样。也就是说现在小米的团队不是一个有技术基因的团队(估计又会有傻屌扯雷军的技术出身,那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让现在小米的团队去干华为团队干的事,你觉得能成吗?我只能说概率极小。

大势已经很清楚了,中国下一波会靠技术,但那不等于所有公司要立马都掉头转向,这应该是个逐步的过程。应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技术路线。

同时对一些庞然大物来说,买技术,买技术公司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路线。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千万别动不动就生搬硬套。


疯纸无语


这就看出老板们的水平了。雷总这话没有错,但透露出了雷总的眼光和对当前趋势和格局把握有偏差了。

如果一个公司很有钱,也不想投入很多研发费用,也不想做一流的公司,也不知道未来行业如何发展,公司走向何方,完全可以参考雷总的做法。说明雷总已经迷茫了。

华为为什么拿出这么多钱搞研发,应该是基于几点考虑。首先是突围需要,华为成立之初从代理商开始,深感被别人掐住脖子的痛苦,同国外各种牛逼公司竞争,简直如三座大山般的抗过来,所以一定要搞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竞争本质上是产品的竞争,唯有研发才有可能突围。

基于多年的行业积累,华为对通信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已经摸清,网络有报道任总说基础科技领域打开的大片荒原还没有开发,应用技术领域还有大把发挥空间,行业还远没有达到天花板的程度,正是抢占未知领域的大好机会。大家都知道,处女地谁先进去,谁就有可能成为老大,当竞争非常激烈了再进去,不是刀口甜血吗?如何进入,就是要研发出适合的产品,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华为希望有更多的钱投进去。

小米以生态链为基础,不断出击各个行业,甚至有人评价小米已经是一个百货公司了,什么东西都卖,这就是小米的模式,要下游生态链研发,自己不研发,所以觉得没必要投太多钱研发,如果把生态链上的研发也算到小米大系统内,研发投入应该也是挺大的。华为一直专注通讯产品,从开始的交换机,到基站,终端,到现在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电视,一条脉络下来,说明华为也在自身核心领域在扩展,只要有新的进入领域,以华为走自主道路的模式,研发投入势必长期保持一定的高度。

华为能走到今天,拥有与世界顶级公司竞争资历,深知研发的重要性,产品一代又一代,不断更迭,不研发出新的,很快就被超越,必须时刻保持产品的领先和紧跟领先,而通讯,IT行业是高技术,高科技,高等人才的竞争,研发投入少了根本就玩不转。

三星那么牛逼,就在于其行业全链条的拥有。基础技术和基础核心零部件自己有,系统集成自己有,产品自己有,销售也靠自己,所以才撑起不可撼动的地位,华为也是在往这条路上前进,但是却没有达到三星的程度,自己的路还有需要耕耘的地方,必须加大研发投入。

由于持续的海量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华为慢慢开始结出硕果。华为,三星相继发布折叠屏手机,而电子产品创新的老大苹果只发布了双卡手机,苹果由于芯片被人掐住,很有可能要向华为买,说明手机终端的格局正在改变,未来苹果不排除进一步沦落的可能,这也是前车之鉴。

从行业来看,华为还有短板,而且这些短板国内其他公司无法弥补,所以华为还要扩展其行业内的业务范围,相信现阶段10%并不是多,要是条件允许,华为肯定希望再提高这个比例。


好好学习每天进步一点


看了雷军的说法,我不是太赞同,中国科技对比欧美还是落后非常多了,现在不投入高额度研发,怎么追赶???何况华为布局是全世界,而不光某几个国家,不高投入,麒麟980哪里来的?小米的澎湃cpu到现在不也是一纸空谈,拿不出真正有用的产品。至于投入这么高的研发,也不光是一个项目,举例子,药厂研发新药,10亿资金进去,做100个药品研发项目,只要成功一个,那么这10亿资金就都算这1个项目的成本,所以特效药非常贵,因为成本高,至于那99个项目后期如果还能资金跟进,说不定还有成功的,因为你穷,所以你投入低,吃顿饭有花1000的,有花100的,一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