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皇帝为何不被看做明朝正统?

穿越再现彼岸


南明偏安一隅,属于地方武装。从明朝整个历史来看,明朝属于国家大统时期,不论是国家政体还是国家的制度,这个都属于完整的历史发展时期。南明,一是一个地方武装,不论军事实力,还是国家体制都是不健全的;二,南明没有固定的都城,相当于流窜式抗清,在固定疆域上南明不达标。三,时间上不达标,南明从1644年到1662年,才仅仅18年,时间太短!

对于南明的定位,应该是明亡之后的延续政权,既无固定疆域也没有固定都城,另外,存在时间太短,不能算明朝!!


慕谦凌衕


历史上哪个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政权被视为正统呢?何况南明短之又短,而且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大臣也是一批又一批,经常被一锅端。我们中华民族又不是以民族论正统,是个包容,多元的民族,无论哪个民族,只要统一了全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就是正统政权,即使有地方割据势力,残余势力,也会视为余孽,早晚会灰飞烟灭,会被统一,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政权,不可能不是正统,南明这个流离失所的小朝廷,只能说是割据势力,或者是余党,因为他们朝不保夕,何况是清朝修的明史。承认了南明正统,不就是否认自己吗?




董督晋典


很简单,因为明朝(南明)的历史由清朝书写。

南明是作为清朝的抵抗者存在的,清朝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才将南明势力剿杀干净(还不算在台湾的郑氏政权)。故很显然,清朝所谓统一的过程,就是消灭“反清复明”力量的过程,南明是作为清朝统治的合法性的对立面存在的。清朝为了树立自己的合法性,必然尽力抹杀南明的法理性,根本不承认南明是明朝统续的继承人,仅仅将其视作叛逆。

在清朝的历史解说里,明朝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就灭亡了,灭明者是“贼”(李自成),清朝是出于道义,出兵帮助明朝复仇而来的。至于从弘光(福王)起的各个南明政权,全属于擅自拥立的僭越者。在与南京弘光的交涉中,清朝的要求,就是让弘光帝“削号归藩”;而对弘光之后的南明政权,清朝则不作任何对话,唯有剿除屠杀。

在清朝前期,严厉禁止民间的“怀明”情绪,许多文字狱就是因为使用了南明年号,而非有什么事实上的反清言论或行为。比如著名的“明史案”,《鹿鼎记》里双儿主人一家被杀,就是因为庄氏在私修《明史》时,使用了南明年号,被人告发,酿成血案。

清朝在修《明史》(二十四史之《明史》)时,也不承认南明,将称帝诸王分别降入“某帝之子”的诸王传中记载其事(如弘光帝朱由崧传见“神宗诸子”之福王朱常洵的附传),他们称帝的事实一笔带过,甚至一字不提。实际上是隐晦南明这段历史。

直到乾隆中期,在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该书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明亡)一书时,乾隆才下旨,准许将南明诸王事迹作为附录,载在明朝历史后面,虽然仍不承认其合法性,但起码承认南明政权存在的事实了。

总之,正统性是南明存在的根基,而南明的正统与合法性,与清朝是对立的,故清朝必灭之而方休也!(胡丹)


皇帝不称朕


南明不算正统就是因为清代钦定,所以明史的断代到崇祯自缢为止。为什么这样断代自然是因为绝对的清代政治正确。众所周知清代是吴三桂献出山海关后击败李自成进入的北京,打着的旗号就是为崇祯复仇剿灭逆闯,承认南方的弘光政权就意味着北京的政权名不正言不顺,只有认定南方自立的明政权都是僭越的伪政权才能上承天命。随着1646年弘光帝潞王荆王衡王伪太子王之明等十一人在北京被斩杀,崇祯的诸太子都被清廷认作伪太子一一追杀,清廷的这种自欺欺人的政治谎言早就破产,李成栋金声桓等军阀的反正除了利益的考量,接受认为正统大明政权的诏封也是原因之一。现代的史学界对于明亡的界定趋于三个,一是永历政权的覆灭,二是台湾郑克爽的投降,三是茅麓山抗清基地的陷落,都不认为崇祯自缢是大明政权的灭亡。

而现代认定大明政权的覆灭是崇祯朝恰恰就是一群自诩为热爱大明的明粉,原因就在于如果南明政权也算作大明正统,那么他们用于吹牛逼的二十二字箴言成了笑话,所以南明政权坚决不能认作大明正统政权,明粉祖师爷当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到崇祯就戛然而止。为了明粉对大明的热爱,竟然和多尔衮保持了高度一致,多么完美的讽刺!


远处吹来阵风


下面我们来看看南明各位帝王的情况:

弘光帝朱由崧,他是明神宗的孙子,血统纯正,而且当时居住在南京,又受到群臣拥戴,所以,他最有资格继承帝位。

潞王朱常淓,他是明神宗兄弟的儿子,朱由崧被清廷俘虏后,他受命监国。不过,很快也被清军俘获,同朱由崧一同被押往北京处死。论血统及亲疏关系,他不如朱由崧。

鲁王朱以海,他是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的后代,封于山东兖州。传至第九代时朱以派时,被清军杀害。朱以派的弟弟朱以海死里逃生,袭封鲁王。李自成进兵山东后,朱以海南逃到浙江台州寓居。在潞王朱常淓降清后,他曾短暂监国。论血统,他属于远房宗亲。

隆武帝朱聿键,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朱桱的八代孙,在谱系上同崇祯皇帝相距很远,属于远房宗亲。朱聿键是南明诸帝中唯一一位开拓奋进,想大有作为的帝王。但由于没有自己的班底,又受制于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制约,大志难伸。被清军俘获后,绝食而亡。

绍武帝朱聿鐭,他是隆武帝朱聿键的弟弟。

永历帝朱由榔,他是明神宗第七子朱常瀛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血统关系与弘光帝朱由崧相同。只是他的父亲不如朱由崧的父亲受明神宗宠爱。


历史的小学生


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以后就已经灭亡了。

南明小朝廷作为明朝的延续,本来是有机会像东晋南宋那样占据半壁江山偏安江南的,可惜南明第一个皇帝弘光帝朱由崧的能力远远不如东晋的晋元帝司马睿及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南明文臣武将的实力也远不如东晋南宋的文臣武将,更重要的是南明的对手满清远比东晋南宋的对手十六国及金朝凶残狡猾,加上投靠满清的吴三桂洪承畴等汉奸为虎作伥,带领清军长驱直入,因此南明小朝廷非常短命凄惨。

南明总共存在十九年,五个皇帝里面弘光帝只在位两年,绍武帝也在位两年,隆武帝只在位一年,最后并立的两个皇帝时间长一些,蜗居湖北山区的定武帝在位十五年,地盘比较大占据云南广西等地的南明最后的永历帝在位十六年。南明的五个皇帝结局都非常悲惨,最终都被满清杀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结局最悲惨的一个偏安政权,当然不能与大一统明朝的十六个皇帝相提并论。

其实南明近二十年的历史也有很多像史可法夏完淳李定国郑成功这样可歌可泣的抗清民族英雄,可惜失败者南明王朝的历史被后世淡忘,势利文人反而对残暴滥杀的满清王朝的故事歌功颂德,清宫戏层出不穷,可叹这样短命悲壮的南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被绝大多数信奉成王败寇的史家文人歧视也在情理之中。


厚德载物49847


归根结底是屁股问题,倾向于明王朝的人自然会认为1662年永历帝身死,才能作明帝国终结的底线,也有认为1664年李来亨兵败或者1683年明郑降清才作为终结。

主流史观认为明朝在1644年崇祯死亡为终结的原因有很多,大体上还是因为明史的原因,明史的编辑者把明朝灭亡定在了1644年,也因为南明存在时间过短和一系列的政治内斗,让人更倾向于称其为南明政权。

近代出于革命史观,屁股坐在了底层百姓这一边,对于封建王朝一视同仁的态度,也重点考虑了大顺政权。

大顺农民起义军攻克了明王朝都城北京,其首领李自成已经祭天称帝,和朱元璋击败元王朝的过程如出一辙,区别只是朱由检自尽,而元顺帝北逃了而已。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朝覆灭,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代表明帝国已经被它的人民抛弃,明帝国兴于农民起义,亡于农民起义,属于正常的王朝更替。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江南对于大顺政权来说只是传檄而定,不会比吴军北伐中原更困难。


摊剑听潮


清朝在。

南明老大多,谁都不服谁。自己都不统一,乱糟糟的,南明只是对这些货色的统称,并非统一王朝。

垃圾太多,写出来丢人。明养士三百年,南明把这些垃圾展现的淋漓尽致,窝里斗凶残得瞠目结舌,对外废物得触目惊心。就这群垃圾,如果算入中国正统,那有何脸面?


寒鸦立枝头


史书都是后世胜利者书写的,不极力摸黑打压怎能树立自己正义高大的形象呢,不服括噪那就强力镇压,杀杀杀!所以胜者王侯败者寇,只要你一旦失败了所有的都是错的。。。。。


天天不觉晓


只是最后没有胜利罢了

在我心里永历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