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视觉中国“黑洞”引众怒,官方出手打“假版权”

外媒:视觉中国“黑洞”引众怒,官方出手打“假版权”

4月10日,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国际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在包括美,日,中,台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公布了人类真正掌握的第一张宇宙黑洞的照片。令全世界的天文迷为之振奋。而这个事件在中国却掀起了一个有关版权的纷争。中国专业图片版权提供方 “视觉中国” 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原因是它一度把全球科研人员通过共同努力协作研究制作完成的黑洞照片归为 “己有”,向用户收取数额不小的版权使用费。

据包括 “新华社” 在内的各大媒体报道,4月11日,也就是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组织公布第一张黑洞照片后的第二天,中国的正版图片内容服务网站“视觉中国”出现了同一张黑洞的照片。据“搜狐财经”报道,视觉中国官方网站曾在“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版权声明中称图片由欧洲南方天文台(欧洲南方天文台)提供,图片仅限编辑类使用,不得商用,而版权所有归为视觉中国,如用于商业,则需咨询视觉中国客户代表官媒新华社在相关报道中指出:上述说法难免被大众理解为一旦使用”黑洞“图片就要付费给视觉中国。

中国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声称就此事获得了欧洲南方天文台(简称ESO)的正式书面回复,在相关回复的中文翻译文本中可以看到

ESO表态称: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这张图片的版权归属于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以下简称EHT),而ESO就是隶属于EHT。据称欧洲南方天文台在回复中明确表示:相关图片可以免费使用,且只要正确地写明了图片的来源,这些图片也可以用作商业用途。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 “视觉中国” 网站最初向黑洞照片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的做法会激起众多中国网民的抵触。更有网民找出了这个上市公司所属网站向中国 “国旗”,”国徽 “以及领导人历史照片收取版权费用的例证。中国” 共青团中央 “的官方微博于4月11日发表了两张” 视觉中国“称国旗国徽版权归其所有的网站截图,并@视觉中国网站的官方微博 “视觉中国影像” 发文问道: “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官方出面点名 “视觉中国”

随后,中国国家版权局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称: “近日,” 黑洞图片“版权问题引发关注国家版权局重视图片版权保护,依法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同时天津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于4月12日凌晨公布,已于11日依法约谈视觉中国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天津网信办认为,视觉中国 “在其发布的多张图片中刊发敏感有害信息标注,引起网上大量转发,破坏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此行为违反了相关法规,责令其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从严处理相关责任人,全面清查历史存量信息,加强内容审核管理和编辑人员教育培训,并提到,视觉中国网站负责人表示,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将全面彻底整改,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

截止至4月12号, “视觉中国” 的官方网站(www.vcg.com)已经无法登陆,由于该公司的主体为上市公司,其上市企业信息网站仍可访问。本周五,视觉中国的股票开盘后毫无悬念跌停,跌幅为10%。但从该公司最新的财务报告来看,这家以 “视觉内容与服务” 为核心主业的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在同期内增长了158%。而真正能从中获取最大利益的是公司的大股东 - 美国图片内容交易公司Getty Images。根据视觉中国公布的财务报告,Getty Images的占股比例为50%。

Getty Images也弄错了

而在Getty Images德国区的图片素材网站上,可以看到和“视觉中国”几乎类似的对“黑洞”照片的处理方法。截止至时间4月12日上午,Getty Images在网站上给黑洞照片4K大分辨率版的开价为475欧元,同时在图片版权说明中表示:Getty Images针对以新闻编辑为目的行为提供这个公开发布的图像,但不是其版权所有者。使用该图可能需要其它权限,并且最终由用户自行负责。在面对德国之声的询问时,Getty Images的一个企业客户服务代表承认,该网站为黑洞4K照片475欧元的开价是“系统错误”,原因是该公司在这张图片上没有更改相关默认的系统设置。对于全球的新闻媒体来说,在报道中使用该图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该客户服务代表认为,目前没有人有权将最新公布的这张黑洞照片用于商业领域。综其所述,视觉中国之前所说的“如用于商业,则需咨询视觉中国 户代表“并无法律依据。

在舆论的高压之下,视觉中国4月11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其他媒体和图片机构也获得了授权。但是该图片根据版权人要求只能用于新闻编辑传播使用,未经许可,不能作为商业类使用。商业使用一般包括广告,促销等使用场景,视觉中国并未获得该图片商业用途的权利。“如未经版权人授权,用于商业用途,将可能存在风险。”在使用相关图片默认的版权信息声明情况下,“视觉中国”和其控股公司Getty Images都未将欧洲南方天文台向“每日经济新闻”的相关表态考虑在内。

激怒舆论的真正原因

在舆论对 “视觉中国” 的批评声中,可以看到让广大中国网民,包括许多自媒体博主真正愤怒的不是黑洞照片被一度被 “视觉中国” 归为己有,而是对其背后商业盈利模式的质疑公司在2017年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自行研发了鹰眼(图像版权网络追踪系统),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的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鹰眼 “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通过” 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4%。

所以,视觉中国 “黑洞” 事件爆发后,就引发了公众对该公司自称拥有版权的图片到底有多少合法性的质疑。新华社在其最新报道中指出,对于很多刚刚进入自媒体行业的人来说, “都会得到前辈一句教导 - 网上搜图的时候一定要看看有没有视觉中国的水印一旦用了视觉中国的图片,视觉中国都只接受 '赔偿' 而不是删图道歉。” 中国的自媒体中,目前比较知名的就是专门翻译外媒文章的自媒体网站 “煎蛋网”。其创始人盛去年曾在题为“被视觉中国索赔图片版权,很难受”的文章中表示收到了视觉中国的 “索赔” 邮件,称被要求赔偿 “整体打包优惠” 后的25万人民币。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可以看到诸多 “我也被告了,求后来” 的网友评论。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的一则博文更是得到了中国网民的广泛转发和评论,该报在新浪微博发问: “视觉中国” 下线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并致歉怎样的图片能收费?探讨来得猝不及防却颇有意义。当版权保护成共识,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真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避免版权保护陷入 “黑洞”,与提倡版权付费一样重要。

在这个被评论转发均超过12000次的博文下,“人民日报”贴出了写着 “不敢配图” 四个大字的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