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正放歌 黃驊港舞動沿海開發開放“龍頭”

開欄話: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全市上下在黨的領導下,弘揚家國情懷,為滄州發展不懈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壯大新動能、新引擎,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紮實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取得豐碩成果。本報從即日起開設《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欄目,集中推出系列報道,充分反映本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為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生態宜居美麗滄州匯聚正能量。敬請關注。

仲春時節,渤海之濱的黃驊港綜合港區一派繁忙景象。

藍天下,聲聲汽笛劃破靜謐的長空,一艘艘龐大的貨船正滿載著貨物,通過20萬噸級航道向岸邊駛來,門機高高聳立在碼頭上,像挺拔的戰士迎接著四方來客。

這裡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起點,這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北方起點。70年的歲月,昔日的苦海沿邊已發生滄海桑田的鉅變。特別是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共建“一帶一路”三大機遇疊加垂青,這裡已發展壯大為一座擁有煤炭港區、散貨港區、綜合港區、河口港區四大港區,年吞吐量近3億噸的現代化綜合服務港。

伴著黃驊港建設的腳步,滄州東部沿海初步構建起以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石化等優勢產業為基礎,以高端裝備製造、通用航空、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為推進滄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港崛起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夯歌”

港口是發展的強力引擎。國內外眾多港口城市崛起的歷程,見證了港口經濟“點石成金”的神話。

滄州也不例外。滄州擁有130公里海岸線,但是由於以前沒有港口,滄州沿海被稱為“苦海沿邊”,成為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敢闖敢試、敢打必勝的滄州人,就開始了為建港奔波求索。

1986年8月,河口港建成投運,成為河北省第一個地方商港。

1992年10月,黃驊港建設作為西煤東運新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寫入了黨的十四大報告;2001年底,黃驊港正式建成投入運營,到2016年成為我國最大的煤炭下水港。

但“酒肉穿腸過”的尷尬,讓滄州矢志不渝地向著港口建設下一站——綜合大港推進。從2009年3月19日到次年8月18日,僅用時17個月,黃驊港綜合港區建成通航,創造了中國港口建設史上的奇蹟。

如今,黃驊綜合大港累計完成港口建設投資500億元,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3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對外開放的萬噸級以上碼頭達到14個,成為環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長性的深水樞紐大港和中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

一手挽起壯闊的深海,一手牽起廣袤的腹地。黃驊港進一步密切與冀中南、晉中南等國內地區經濟互動,開通了黃新歐國際班列以及至東南亞直航航線等一系列國際航線,並與德國杜伊斯堡、荷蘭鹿特丹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將港口業務逐步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拓展。黃驊港拉動冀中南、輻射中西部、服務京津雄能力持續增強。

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黃驊港吞吐量年均增長27%;集裝箱年均增長30%,創造了首年突破10萬標箱的全國集裝箱開港記錄,成為環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長性的億噸大港,被《中國水運報》評為“中國最美港口”。2018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88億噸,同比增長6.5%,居全國主要港口第12位、世界規模以上港口第18位;集裝箱71.7萬標箱,同比增長9.7%。

港口,成為滄州經濟發展的重心由內陸走向沿海的關鍵一環。

港產城互動搭建高質量發展的舞臺

千百年來寸草不生的鹽鹼灘,因為一座港而變成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如今,沿著這片蔚藍海域,項目建設已成“燎原”之勢:總投資逾400億元的滄州黃驊港綜合港區及煤炭港區碼頭群、總投資166億元的鑫海化工安全環保質量升級等投資額超百億元的“大塊頭”項目,已成為這裡的“頂樑柱”;總投資42億元的泰恆特鋼鉻鐵合金、總投資21.5億元的神華機車修造基地、總投資5億元的華鷹先進電機及無人機等富含科技元素的高品質項目,已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先鋒隊”。

截至目前,累計完成重大產業投資3579億元,建成中海油安全環保升級、嘉好糧油大豆深加工等重點產業項目265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2家,2家企業榮登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7家企業躋身河北民營企業百強,初步構建起以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石化等優勢產業為基礎,以高端裝備製造、通用航空、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2018年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15個,同比增長70%,佔全市的61.5%,鑫海四期、石家莊四藥等114個項目竣工投產,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和中國物流實驗基地。

崛起的港口,也帶動了濱海新城的發展。沿著黃驊新城中心線一路向東,明珠大橋、博海公園、企業總部大廈、住宅小區、高等學府、世博歡樂園、五星級酒店、高爾夫球場……一個個標誌性城市建築景觀,讓人感受到渤海新區從昔日的鹽鹼荒地,變成今天富有活力的繁華之城的發展脈搏。

截至目前,黃驊新城已累計完成投資225億元,重點推進了起步區和核心區建設,基本形成50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引進北交大海濱學院、河北農大渤海校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等6所高等院校,城區人口達到25萬人,黃驊市、中捷產業園區、南大港產業園區正加快相向融合發展。以港口為原點,以城市為依託,域內兩條國道(G205和G307)、三條高速(石黃、津汕、沿海)、四條鐵路(邯黃、朔黃、黃萬、滄港)縱橫交互,中捷通用航空機場正式通航,成為我國北方海公鐵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初見雛形。

據悉,黃驊新城是全市以及全省重點打造的百萬人口濱海區域中心城市,與滄州中心城區構成滄州“一港雙城三帶四區”發展格局的“城市雙核”。當前,大力實施全域城市化戰略,在黃驊新城建設中,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歐洲風情、濱海特色,充分發揮港口、區位、交通、空間、產業、政策六大優勢,全力提速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現代化濱海新城。紮實推進總投資201億元的59個城市功能配套項目,加快建設尼特拉風情小鎮、奧特萊斯小鎮、中東歐16國商務中心、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論壇永久會址等一批標誌性項目。

鹽鹼灘上建“綠洲”鋪就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紋”在黃驊新城起步區,橫跨600畝水面的博海大橋,猶如一個含著明珠的巨大貝殼,讓每一位經過此地的遊客眼前一亮。站在大橋上,黃驊新城起步區的美景一覽無餘。放眼望去,這裡既沒有鹽鹼灘的荒涼,也沒有傳統煤港的塵土飛揚,目光所及,蔚藍與青翠交相輝映,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煤港粉塵治理,素來是業界的難題。黃驊港在全國煤炭港口中率先實現煤炭翻、堆、取作業環節自動化和全程封閉運行,率先實現“運煤不見煤”“運煤不起塵”,建成覆蓋全港的生態治理體系。同時,實現了對含煤汙水全部回收利用,在鹽鹼灘上打造出一片“綠洲”。

在渤海新區招商引資中,有一個“六個堅決不上”的原則,即不符合環保要求、不符合發展規劃、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不符合集約發展要求、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上,從而做到更加註重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集約發展、高質量發展。統計顯示,渤海新區近三年竣工億元以上項目594個,單位G D P能耗和規上工業綜合能耗分別累計下降11.7%和19%。

全力打好汙染整治攻堅戰,全區大氣質量持續向好,去年P M2.5絕對值全市最低,群眾滿意度達到98.6%。持續開展綠化渤海新區大地行動,累計完成沿海綠化投資25.2億元,新增綠化面積2100萬平方米,基本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呈現出“移步皆是景,人在綠中行”的美景。

一個綜合大港,一方藍色舞臺。帶著激情與夢想,肩負著沉甸甸的使命,黃驊港正伴著新時代的奔湧大潮不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