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小孩都有少年H的困惑

在电影史上很多战争片都是通过残酷的打杀和流血场面来反映战争的悲催和阴暗,但是今天要说的这部日本电影《少年H》却一反寻常,它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看到的战争前、战争爆发、战争后来控诉战争给平民带来的百害无一利。因为从一个少年的视角来讲述战争,所以会让影片显得不会过于沉重,虽然历史总比艺术更为残酷,但是历史无法倒退回看,艺术的作用就是用来把历史留住在人类心中,悼念或反思,不让这种人为的灾难再次出现在人类的未来。

战争中的小孩都有少年H的困惑

少年H名字叫作肇,因为他经常穿妈妈绣了个H的毛衣被人这样称呼着。H的家庭和睦幸福,爸爸靠着一台缝纫机维生,专为洋人裁做衣服。妈妈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每个礼拜六都去教堂祈祷。二战的战火蔓延到这个小城镇时,日本抵制洋货的风声也越来越紧。少年H一家也受到了压制,比如少年H的课桌上每天早上都被写上“间谍”之类的字,H的爸爸被反动派抓走,折断了手指头,妈妈也再不能去教堂了。看到这里,妈妈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是很难以接受的,H的爸爸却一遍一遍地告诉家人们要忍耐。我觉得在战争中,老百姓做不到对抗,就只能选择忍耐。正如爸爸所说的,信仰不一定要让别人看见的,只要自己的心里装着信仰就可以了。

战争中的小孩都有少年H的困惑

我感触最大的就是爸爸说的那句,人们就像是裙带菜一样,人民不知道为什么战争,也不知道为什么战争就结束了。我看到了当小镇开始拉上防空警报,战争正在蓄谋时,镇上所有的孩子都得去上军校、军事演习,像爸爸这样的男人们要去参加消防,女人们得练习组织救火。战争就是这样,有时人们不知为何地去拼命,他们为此得放弃了他们原本的生活。比如,爸爸不能再踩缝纫机了,H君的画画被教官发现后被踩烂,妈妈只能把信仰藏在心里,妹妹必须要离开家人去躲避战乱。战争结束以后,教官继续回到小摊子上修他的钟表,爸爸重新踏上缝纫机,人们似乎都照常如初了,他们仿佛把那个战火熊熊燃烧的夜晚安葬在心里。少年H困惑了,这个世界突然间要我们学会打枪射箭,又突然间返回起点。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战争中的小孩都有少年H的困惑

少年H的困惑,我觉得就是战争中每个国家的孩子共同的困惑。大人在忙着打战,大家都像裙带菜和海草一样,赶啊赶,小孩子们跟啊跟。小孩子的世界只有对错,没有利益权衡,战争还未爆发时,少年H很高兴地和伙伴分享美国的亲戚寄来的帝国大厦明信片。可是后来,这张明信片被一个伙伴小一“告密”让他们家惹上祸端。我很佩服的是H爸爸,他总是以家里的顶梁柱、儿子的指明灯的形象循循善诱,告诉H如何忍耐,告诉H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强加于别人身上。小一并不知说出明信片一事会给H一家惹祸,那么他现在内心一定也很愧疚和痛苦。这个男人一定温柔至极,才能把别人的痛苦想得这么仔细,又时时刻刻规劝家人面对生活的暴击时坚韧。我想,大人尽量不去记仇,小孩子也就会把仇恨忘掉吧。

战争中的小孩都有少年H的困惑

这部影片的背景虽是二战,但全程我没有看到流血的画面,只有那个空投导弹的夜晚大火把村庄烧成一片灰烬,然后,战争就这么被一笔带过了。少年H是战争中的孩子之一,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他们没有仇恨却不知战争缘何而起,心中有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只能问无所不知的智者爸爸。可是有一次,爸爸怎么也回答不出来,他也早已在战乱中心乱如麻。因为大人也有困惑,只是大人不能表达出来。我想,电影暗含的思想就是如此,平民唯有安稳盛世梦,许多大人们无奈地去拼命,小孩们在困惑和恐惧中成长起来。

战争中的小孩都有少年H的困惑

但是,经历战争或许能让人更加快速成长。在那个混乱的夜晚,H爸爸在支援消防,而妈妈长期被灌输救火的思想,在大火冲天的时候还不断提水救火。少年H发现火势的势不可挡,阻断妈妈救火并带着妈妈逃离火场。没有爸爸在身边,少年H独自担当起保护妈妈的责任。一夜之间,他似乎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一个男人。

战争中的小孩都有少年H的困惑

在这部影片中,少年H的爸爸是能屈能伸的,在战乱中隐忍,还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为仇恨去复仇,他真的就像是家人的灯塔和顶梁柱一样,在困难中支撑着这个家,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又重建家园。他总是有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稳重又坚韧。普通百姓就是这样,如同裙带菜一样,参与战争并不是他们的意愿,可是战火却烧毁了他们的家园,为此他们要无辜地承受战争带来的骨肉流离、家毁人亡。少年H的困惑,是孩子们对战争的共同困惑,H爸爸的隐忍,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复仇,那是无休止的两败俱伤的流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