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战机仅有几千个小时的寿命,到期后为什么会有国家去买?

浩汉防务论坛


这个说法是错的!所有战机的发动机寿命到期后都是卖不掉的。不要小看发动机的运作寿命!折算成公里数会吓死人。我们以美制f16战机来计算,f16的平飞速度大约是1200公里/小时,f16所采用哦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00系列发动机寿命大约是在7100小时,折算下来是可以飞行900多万公里,这相当于可以绕地球飞行225圈。一般来说,以美国空军战机每年飞行200~250小时来计算,用个30多年不是问题。30年前的飞机买了干嘛用?还不如一堆破铜烂铁。人家又不傻,干嘛买不能飞的飞机。

那种还能卖的二手战机除了发动机还在使用期限当中的,连服役时间也是有要求的。像美国这种财气大粗的国家,自己的战机基本上用了十几二十年就会因为航电问题不想用了,直接退役了,这时候战机往往还可以剩下一半左右的发动机寿命。而且因为美国战机比全球其他国家的战机先进,即便使用个十几二十年后其航电水平对比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不会太差。

比如美国飞机坟场里的那些飞机,平均也就使用个几百个小时到一千多小时而已,距离其飞行寿命往往还可以有几千小时的时间。

注:美制战机的发动机寿命设计都在6000~8500小时左右;俄制战机的发动机设计寿命则在3000~7500小时左右。


优己


在国际军火交易市场上,二手战斗机一直最火爆的生意之一。

据瑞典《2005至2009年世界战斗机转让报告》报告显示,5年时间全世界共成交了739架战斗机,占常规武器交易总额的27%,其中有很多是二手战斗机。

世界上能生产战斗机的国家不多,只有中美俄法等11个国家,但需要保卫领空的国家却不少,所以二手战斗机就成了一个需求巨大的买方市场。想买不但要有钱,还要看政治因素。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戴维斯·蒙山空军基地,有一个俗称“飞机坟场”的航空航天维护与再生中心。这里干燥少雨,4500多架退役飞机在6000多人的维护下封存的很好。有500多架飞机翻新后卖到国际市场,创造了200多亿美元的收入。F-15、F-16是其中的热门机型。

目前国际市场上有2000多架F-16二手飞机可供交易,美国占1000多架,其他国家1000多架。这些F-16成为各中小国家争相购买的对象。

这些已经飞了数千小时的二手飞机,为什么还能受到大家的青睐呢?

这跟飞机寿命有关,是一个很玄的事情。军用飞机的寿命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疲劳寿命,包括飞行小时和起落次数;另一个是日历寿命,与机体的腐蚀程度有关。发动机的寿命是单独计算的。

欧美军用飞机的设计寿命通常为5000~8000小时,日历寿命为20~30年;苏系飞机短一些,通常在3000~4000小时,日历寿命20年左右。这两个指标哪个先到了,飞机原则上应该退役。

这就存在一个匹配关系。有些飞机平时飞得少,保养又不错,会出现日历寿命耗尽,而飞行小时还有很大富裕的情况。如果遇上国际裁军协议,有些飞机日历寿命没到也会退役封存,美国就封存过大量的B-52战略轰炸机。这些飞机的各项性能还很好,就这样报废了太可惜,所以为飞机延寿提供了条件。

延寿,就是延长飞机的使用寿命。首先对飞机全面探伤,如果核心承力部件没问题,那其他零件都是可以更换的。

飞机的中央结构件有很大的安全余度,比飞机寿命长的多。例如F-15的设计寿命8000小时,中央结构件的设计余度就达到4倍,也就是32,000小时。在关键结构没有损伤的情况下适当放宽标准,飞机便增加了数千小时的延期寿命。所以F-15战机延寿后,使用寿命从8000小时延长到12,000小时。

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购买的F-15J战斗机,到目前飞了30年。因为飞行时间还有富余,所以也积极延寿,试图再飞10年。

前段时间印度在全球收购买二手“美洲虎”战机,也是为了获得零部件对现有机群延寿,争取再飞20年。

但延寿后的飞机显然和新飞机不一样,不能承受太大的过载,不能像新飞机那样大机动,只能保障正常飞行。飞得过狠,就会像2007年美国的F-15飞机那样,飞着飞着整个机头就断裂了。

这些二手飞机在国际市场上性价比很高,对中小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架二手F-16价格2500万美元左右,加上升级4000万美元左右。在更换了新型雷达和航电后,比他们现有的飞机更先进,足以满足需求。

有些国家长期使用美制飞机,整套后勤障体系都按美制标准配备的,购买同型二手飞机可以节省维修费用,用起来也熟悉,能快速形成战斗力。以后换飞机了,还可以将这些飞机再次转卖成为三手飞机,给那些更需要的国家。最不济还可以当作废品,卖给那些需要零件的国家。

通过延寿,很多经典老机在天空翱翔了数十年,仍然健在。比如美国1955年首飞的U2高空侦察机,到现在已经飞了60多年。B-52H轰炸机,从1960年到现在仍是主力机型,美军计划让其服役到2050年,届时将创造服役90年的惊人纪录。

所以战机退役不代表不能飞,日历寿命到期也不代表不能飞,只是性能下降,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已。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都飞了快30年了,这还好好的。

▲空军一号

只是经过延寿的飞机,维修保养费用会大大提高。当它的剩余价值和保养费用不再合适的时候,战斗机才会彻底报废,拆解成零件使用。

综上种种原因,飞了几千小时退役的飞机,也会有很多中小国家乐于购买。说到底,还是穷,有钱谁不想用新的啊!


和风漫谈


题主不要小看了“几千”这个数字哦,如果了解了战机每年实际飞行的时间之后。

首先,题主所说的“几千”这个词太笼统,就现代战机而言,无论是美国,还是中俄,目前都已经达到了6000-8000小时飞行寿命的水平。其实美国早在F-15、F-16的中期型号时,机体飞行寿命就已经达到了8000小时;这么多年来,F-22、F-35在这方面并没有提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8000小时这个数字已经基本够用了(下面会有详细说明)。就俄罗斯来说,苏35的机体寿命达到了6000小时;而就我国来说,FC-31公开的寿命指标就是大于/不小于6000小时。

然而战机实际所能使用的时间并不止是这么多,因为战机还可以进行大修延寿,用新部件换掉那些已经到寿命的部件(不同部件寿命是不同的)。以美国的F-15战机举例,延寿后,其寿命可以延长到12000-18000小时,最新的F-15X甚至号称可以达到20000以上。以俄罗斯早期的苏27SK举例,其基本寿命是2000-2500小时,延寿后可以达到3500小时左右。所以,延寿可以使战机的实际使用时间增大50%左右甚至更多。

知道了现代战机的具体寿命,也就好解答题主的问题了。这就牵涉到下一个关键,那就是,一般国家空军的战机,每年要飞行多长时间?西方国家空军认为,如果3代机飞行员要维持良好的训练,要么每年飞行的时间要达到120小时;一只训练优秀的空军,要达到180小时;训练水平最高级别的比如以色列、美国等,高峰时可以达到240小时左右。但是,实际上,很多西方国家这些年的实际训练时间大幅度下降了,比如美国就降低到了150多个小时;日本目前大体也是这个数字;至于欧洲那些“渣渣”水平的战备以及出勤率,应该更不如。如果一架战机的寿命为8000小时,如果年飞行时间为150小时,如果不考虑日历寿命的话,其可以使用的时间是50多年;如果再进行延寿,则可以使用的更久。由于3代机服役时间一般为30年,所以像F-15、F-16这些战机,即使退役了,还是有不少的寿命,以及潜在寿命可以用的。况且,对于不少国家来说,可能年飞行时间只有100小时左右,用了20来年后就准备换飞机了,这种情况下剩余寿命更多。

美国战术飞机飞行员年飞行时间数据

对于退役的战机来说,其他国家再购买的成本基本为0。如果是F-15、F-16这类剩余/潜在寿命还比较多,而且本身还算先进的战机来说,购买价值就比较大了。同时,这些国家在购买时还会进行现代化升级,升级单价也不高,像F-16的话,1500万美元就差不多了。这种价格,显然很划算了。这就是FC-1战机虽然达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要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仍然遭到了2手的F-16的“狙击”的原因;这也是巴基斯坦这些年一直努力从国际市场上“淘”2手F-16的原因。

当然,购买2手机也不是无障碍的,像美国前一段就声称2手机出售也要经过美国的同意,不然就会处罚卖的国家。这对FC-1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特别是其在近期的印巴空战中表现优异,取得了实际战果之后。据目前消息,这次空战后,埃及方面对FC-1兴趣大增,可能订单量不小。这里祝FC-1大卖吧。


晨曦军情


维护保养对于机体寿命的长短也非常重要,精心的维护和保养,就像是定期给人检查身体,有病马上就治,显然飞机就能时时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寿命也会明显延长。现代飞机的探伤技术很强,发现机体哪里出现疲劳,都能够迅速修补或更换。如果维护保养很差劲,那么理论上的机体使用寿命也会大减,这就像人有病得不到良好医治一样。

延寿也是增加机体寿命的一种常用手段,一般在大修时进行。这实际上是对飞机进行全面性的体检,然后进行大面积的结构补强、更换,从而延长机体寿命。

技术进步使得战斗机的机体寿命不断增加,比如苏-27早期生产型的机体寿命只有2000小时左右,延寿之后可以达到3000小时以上。后期生产的苏-27机体寿命可以达到4000小时,现在的苏-35在增强机体结构强度之后,机体寿命可以达到6000小时,与西方战机基本相当。但即便是早期的苏-27,在使用中不是经常进行剧烈动作,再加上良好的维保,实际使用寿命也超过了所说的2000小时。

很多国家购买二手军机,也是进行评估的,看看这些二手军机飞了多少小时,飞的比较糙还是比较细,维护保养状态等等,这些都是有日常记录的。在发现还有较多的机体寿命情况下,人家才会去买,同时还会要求对全部或部分购买的二手军机进行机体延寿。

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机体寿命并不同步,早期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机体寿命,解决办法就是多备几台。现在的发动机使用寿命有了很大提高,大致和机体寿命相同,那么备份数量就明显降低。如果二手机所用的发动机不生产了,那么采取的办法就是到处搜罗,包括从购买国退的飞机或其他拥有相同发动机的飞机上拆然后翻新、寻找替代发动机、停飞部分购买飞机作为发动机或其他零部件的备件机等。(S)


联合防务


很多飞机退役的时候还没有到寿命期限。有几百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小国家的空军飞行员一年飞不到不到100小时。继续飞五六年不成问题。

还有就是飞机上的零备件不都是到寿了,如果本国装备有相同型号的飞机,可以拆备件用,节省购买新备件的经费。飞机年代越久,新备件的价格越高。因为生产的数量少了。

还有一点就是二手飞机降低用途使用。原来制空的改对地攻击,原来对地攻击的改新飞行员培训,熟悉机型。

对于没钱的小国、穷国,二手战斗机往往比较受欢迎。比如巴基斯坦,F-16、幻影都有二手飞机。幻影主要是作为对地攻击机,


天明遥遥山海关


现代的军用战斗机,平均的飞行寿命都在2000小时左右,这意味着战机淘汰换新的速度会很快。但有很多的中小国家,为了尽可能的花费最少的代价而获得各类先进战机,就经常把眼光放在了这批因为达到使用寿命而退役的战机身上,来购买回国装备部队,对于中小国家来讲采购这种战机来提升其空军实力已经变成了通行做法。

为了飞行安全考虑,各国肯定不会把直接购买的退役二手战机直接交付部队使用,一般都会委托购买国或者是自行对飞机的机体、发动机进行翻新,以此来继续延长飞机的飞行寿命。巴基斯坦就曾经购买过一大批法国二手的幻影战机,这些幻影战机在日后和印度空军的对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功给对手重大打击。

但采购二手飞机也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什么类型的二手退役战机都是可以采购的,像那种已经被原本的使用方多次翻新了的二手战机,购买回去继续翻新来装备部队的意义肯定不大了。毕竟先进战机的造价都是很昂贵的,翻新后继续使用肯定要比贱卖出去划算的多,只有美国这种不缺钱的大户才经常对中小国家搞这类的“慈善活动”,其政治目的要远远大于实际的经济利益。

虽然世界上各大空军强国都是看不上二手翻新的战机的,但是对于中小国家来讲,无疑这些别人不用的战机都是是镇国利器一样的存在,因此未来国际上的二手战机交易市场会依旧火爆下去。


利刃军事


原因很简单:便宜,目前量产的新机太贵了,军备就一种烧钱比赛,对许多国家来说为了维护其军队规模,军费压力很大,很多国家只能尽可能的省钱,引进二手战机就是为了省钱,降低各方面的成本。

现代战机的使用寿命都是几千小时,但大部分飞机在退役时不是把寿命消耗殆尽了,各国在采购二手战机之后,都会经过现代化升级工作,主要就是对飞机进行翻新,以便延长其使用寿命,事实上只要进行认真的翻修,战机都具备延长使用寿命的可能性,代价也不低,不比当初制造这架飞机的成本便宜什么,但是比新机还是便宜许多。

各国只要较少的成本就可以延长战机使用寿命,二手战机的维护与使用成本也便宜,许多国家往往保有相关的维护保养系统等,还有许多配件储备,所以它综合成本要相对便宜很多,就像巴基斯坦一样,他就大量的维护着法制幻影系列战机。

二手战机市场还是相当有规模的,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小,各国军队都是作为客户,不是考虑性能,更多的开始考虑使用问题,我们不能单纯的从性能角度来考虑这个事情。


浴火


目前,全世界各国空军军队装备的主力制式战斗机,都是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的。并且现在全世界,少数几个国家空军装备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不仅机身整体颇为娇贵,需要特殊的机库进行维护保养,且其战机的整体的寿命也不是特别高的。

当然了,现在世界上这几个军事航空工业颇为发达的国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系列战机,在其相关的战斗机快到使用寿命末期时,还是可以通过后期大修以及相关升级保养工作,来保持住这些老旧战机整体的技术状态,以及相关的实际作战能力的。

甚至,美国空军部队为了能够节省一定的训练经费的开支,还从国外专门请了拥有很多寿命即将到头战机的廉价飞行训练公司,来做自己空军部队的假想敌,来进行相关的日常飞行演练。

虽然通过这样那样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后的战斗机还是可以安全飞行的,但其实这些老旧战机的整体战机性能已经完全不如,全新状态下战机使用寿命还有很长时间的新战斗机了。



可是就是在这样现实的情况下,那些经济实力不强的,自身又没有什么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先进军用战机的中小型国家,还是选择通过大量购买这样的战斗机,让其自身能够获得一定的空中作战能力。


航空君


(我军中仍大量装备的歼8战机)

笔者认为这个题目本身就有些小小的谬误,因为现代军用战机的寿命往往很“长寿”,想想世界上绝大多数还装备着二,三代战机的第三世界国家。题主这里所说的“几千个小时”的寿命应该指的是发动机的寿命,而发动机的寿命的确很短。

(美军战机的“菊花“)

以美国战机为例,其发动机寿命现在可达到一万小时左右,而美军飞行员一年至少要飞200个小时,加上各种出勤,其发动机还真有可能撑到退役,但中途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只能对发动机本身进行修换,总不可能换台飞机吧。

(俄罗斯战机发动机)

而寿命3000小时封顶的俄罗斯战机发动机更是如此,几年内就得报销一台,根本不可能撑到战机退役或转卖他国。

但发动机的“短命“并不意味着战机整体的”短命“。与之相比,战机的主体——飞机机身架构完全可以能撑几十年,发动机不行了就换,电子雷达设备不行了就升级,武控系统落后了就重装。只要机身还坚挺,那军用战机就还能用,乃至转卖他国。所以说,军用战机的实际生命应该是由其机身结构生命决定,而非发动机。

(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F16)

以巴铁为例,其手上现在装备的F16战机大半为向他国购买的二手战机。对于像巴基斯坦这样国防经费有限的国家,低价买来新锐战机翻修升级,远比购买现货的性价比高。作为一款出色战机,即便是二手,在升级维护之后的综合作战能力仍然不能轻视。


兵器次元


现代战斗机的机身寿命和其使用时间是成正比的,这个使用时间指的并不是服役时间,而指的是飞行小时数,就像汽车的行驶总里程一样,到了一定的数值之后,战斗机的机体或者其他部件就必须进行更换或者说是升级。比如,美国空军2018年财政下批的A10攻击机机翼的延寿计划就是一种行驶总里程的增加。一般情况,日常执行任务的战斗机的机身寿命一般为30到40年左右。像日本空军自卫队这种高出动率则要进行很大幅度上的缩减。 为此仅仅服役了40年的f-15J已经进行了2次机体寿命的升级,但是超负荷使用还是使得日本的各型战机面临着很严重的掉零件问题。随着现代防空任务的增加,战斗机的机身寿命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各国目前现役的主力战机也一般都生产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从年龄来看,都已经快要进入大修。像英国、德国和法国这种日常飞机出动任务率较低的国家也许可以延续到2030年再进行大修。

但是像美国中国以及日本这种日常飞机高任务率高训练量的国家只需要每20年甚至是每10年就要进行一次机体翻新,大批量的机体翻新十分麻烦,所以美日等国家都选择了部分零件翻新的方式以更快的将战机投入继续使用。这也使得本来机身就超负荷使用的美日战机的零件磨损和掉落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汽车不同,飞机属于高价格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新式的四代机和五代机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更是不存在退役的情况,所以这种飞机机体超负荷使用的情况应该还会继续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