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懸敵後:艱苦卓絕的冀東抗戰

有史學研究者認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冀東堪稱最為艱苦和慘烈的地區之一。這個抗日根據地始稱冀東,後稱冀熱遼,始終是晉察冀的組成部分,受中共北方局和晉察冀軍區領導。與全國其他地區抗戰相比,孤懸敵後的冀東戰場主要是中共領導下開展的敵後游擊戰爭。在極端險惡的環境中,冀東八路軍馳騁長城內外,血戰千里無人區,幾經起落,終於建成一個擁有560萬人口的冀熱遼根據地,建立起一支人數眾多的武裝力量,成為日寇咽喉地帶強有力的抵抗力量。

轟轟烈烈的抗日大起義與悲壯的西撤

1938年夏,飽受日偽蹂躪的冀東民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旗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冀東人民武裝抗日大起義。

抗戰爆發前,冀東包括唐山、秦皇島各縣及京東、津北一些縣在內,共有22個縣,這裡農業發達、礦產豐富。日軍侵佔東北後,為吞併整個中國,首先將魔爪伸向冀東。1933年國民黨軍長城抗戰失敗,與日軍簽訂《塘沽協定》,國民黨軍隊被迫全部撤離,冀東淪陷。“七七事變”後,日軍進攻我國的兵力和軍用物資,大量經過冀東運送。因此,對於中日雙方來講,冀東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毛澤東明確提出:“紅軍可以一部於敵後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遊擊戰爭”。10月,中共冀熱邊特委通過冀東抗日統一戰線組織,廣泛發動民眾,準備武裝起義。為策應起義,根據八路軍總部指示,晉察冀軍區鄧華支隊與第120師宋時輪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簡稱4縱,於1938年6月從平西出發向冀東挺進。當月下旬,冀東抗日聯軍成立,無黨派人士、民團首領高志遠為抗聯總司令,中共冀熱邊特委書記李運昌為副總司令,國民黨愛國人士洪麟閣為副總司令。7月6日灤縣港北村,7日豐潤、遷安交界的巖口鎮爆發起義。短短兩個月,東起山海關,西到潮白河,北從霧靈山,南至渤海濱,大起義遍及20多個縣。這次大起義有工農群眾、各階層愛國人士和各民主黨派武裝力量達20餘萬,抗日聯軍發展到7萬餘人,其他抗日武裝近3萬人。起義軍與八路軍協同作戰,收復遷安等9座縣城,動搖了日偽的統治。8月中旬,4縱與抗聯主力在遵化鐵廠鎮勝利會師。遺憾的是,由於當時4縱主要領導得到敵人大舉“掃蕩”冀東的情報,過於嚴重估計形勢,決定主力全部撤到平西整訓。在西撤過程中,沿途遭敵人圍追堵截,人員大部失散,損失慘重。西撤導致整個起義隊伍和根據地損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當時轉移到平西和冀東保留下來的抗聯人員只有3000人,冀東抗戰形勢一落千丈。

儘管如此,冀東抗日大起義為冀熱遼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撒遍革命火種。4縱和抗聯西撤時,留下3個支隊在當地堅持游擊戰爭。在西撤受挫最危急時刻,李運昌等當機立斷,帶領餘部返回冀東,恢復和重建抗日武裝。1939年3月,正式建立了中共冀東地方委員會,恢復基層黨組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1939年10月成立冀東第一個聯合縣豐(潤)灤(縣)遷(安)聯合縣起,冀東開始進入聯合縣秘密開闢根據地的艱苦抗戰時期。

遵循機動靈活戰術,在運動中殲滅敵人

駐防冀東的日偽軍一般情況下保持在5至10萬人,相當於八路軍的5至10倍。由於敵眾我寡,環境險惡,冀東黨和軍區帶領人民,在實戰中汲取失敗教訓,不斷探索開闢根據地的新模式,遵循機動靈活的戰術,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冀東地區既有山地又有平原,黨的基礎及其領導的抗日群眾主要是在口內的遵化、遷安、豐潤、灤縣、玉田、薊縣等縣,因此,冀東始終以長城裡的盤山、魯家峪、腰帶山三個地區為中心向四外擴散,即先建了口內游擊區,然後向口外發展。根據地的建設,沒有固守一隅而陷入被動,而是在鞏固中求發展,從發展中求鞏固。

冀東根據地的武裝鬥爭,戰略上是堅持內線的持久防禦戰,戰鬥是外線的速決進攻戰。作戰方針基本上是游擊戰,不打消耗戰。部隊每到一地,不能留駐三天以上,青紗帳時期、偏僻山區可以駐一週左右,但也高度警惕,加強戒備,以防敵人遠距離奔襲合擊。在地方政府準確情報保證下,部隊像流水疾風一樣,“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即打即離,夜間行動”。一旦我軍優勢在二倍、三倍以上,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敵人以重擊。

1941年3月至9月,日軍集結6萬餘兵力連續推行第一次、第二次“治安強化運動”。在當年夏季反“掃蕩”過程中,戰鬥空前激烈,冀東部隊損失嚴重。中共冀熱察區黨委冀東區分委及時總結教訓,秋後主力出關,開闢熱南地區。敵人以為八路軍被消滅了,於是主力撤出冀東,由23個團的治安軍接替防務。1941年11月、12月,敵人推行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八路軍主力回師關裡,發動打治安軍戰役。數月內,八路軍消滅了偽治安軍7個團,殲滅5000餘人。華北日酋岡村寧次哀嘆:“到冀東如入苦海”“對冀東應有再認識”,日軍第27師團主力被迫回駐冀東。1942年3月30日,日軍開始為期兩個半月的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冀東部隊主力轉移外線,積極向敵區發展,開闢新區,同時返回口內基本區開展“復仇戰役”和夏季反“掃蕩”,粉碎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1942年9月中旬,日軍開始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共調集7個聯隊的日軍、4個團的偽滿軍和十幾個團的治安軍,進行空前殘酷的大“掃蕩”,並實行“溝壕堡壘”政策,運用“清剿剔抉”戰術,瘋狂破壞我基本區。我軍各部先後再次轉到外線作戰,避開敵人鋒芒,撤到熱南、灤東、路南與敵人周旋。1943年春,主力部隊又返回口內,分三路深入基本區,進行恢復基本區的戰役。

冀東八路軍主力部隊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堅持以游擊戰為主調,成功進行打治安軍、恢復基本區等戰役,改變了敵我雙方的態勢和力量對比,為最後戰勝日寇奠定了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冀東軍民幾乎無日無戰事,累計斃傷俘日軍7萬人。

冀東抗戰中前期始終處於敵強我弱整體態勢,但不乏全殲日軍王牌中隊的經典伏擊戰,如白草窪、幹河草、彭家窪伏擊戰。這些戰果輝煌的伏擊戰與戰場指揮員的魄力與膽識密切相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和冀東第12團神槍營長歐陽波平。令人痛惜的是,這兩位令冀東日軍聞風喪膽的優秀指揮員同在最殘酷的1942年捐軀。

冀東抗戰中成功的伏擊戰還有不少。如1940年8月20日,冀東軍分區司令員李運昌指揮第12團1營,在豐潤縣金莊取得全殲日軍松本小隊50餘人的戰果。1942年12月17日,第12團團長曾克林率部在遷安大賢莊全殲淺葉小隊50人等,這些戰果都極大增強了冀東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日軍第27師團中隊長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寫道:“八路軍巧妙嫻熟地運用其得心應手的伏擊戰法,將淺葉小隊一個不剩地全部消滅。像這樣表明冀東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日軍第1聯隊也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這是因為八路軍得到民眾的支持,在情報上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結果。這也是一件讓日軍無法掌握中國民眾之心的事。”

“狼牙山五壯士”式的英雄群體驚天地、泣鬼神

在烽火連天的冀東抗日根據地,也曾出現過“狼牙山五壯士”式的英雄群體。

1940年春,包森率領隊伍來到盤山東北部梁莊子,開始創建盤山抗日根據地。當年夏季的一天,日軍糾集兵力分幾路向梁莊子撲來,妄圖一舉殲滅新生抗日武裝。警衛班班長馬振東率領六名戰士掩護司令部和大部隊轉移。他們邊打邊退,把500多日偽軍引到了盤山五峰之一的蓮花峰頂。日偽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向蓮花峰發起進攻。眼看敵人距離峰頂不到十來丈遠了,馬振東一聲怒吼“手榴彈炸他狗日的”,話音未落,他一揮手扔出一個手榴彈,“轟”的一聲在敵群中爆炸了,敵人嚎叫著倒下去。緊接著,六名戰士拋出十幾顆手榴彈……敵人被打退了。時近中午,敵人又組織衝鋒,幾挺機槍從東山向蓮花峰頂瘋狂掃射。槍聲停止後,敵人分三股從三個方向往上爬。馬振東等七壯士子彈打沒了,就搬好石塊伏在峰頂。當敵人距離峰頂幾十步遠時,馬振東向敵群拋出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混亂,戰士們將大石塊滾下山巔。但是,砸退一股敵人,又上來一群。這時,七壯士的手榴彈子彈都打光了。敵人“嗷嗷”地衝向峰頂,“同志們,為中華民族解放,誓死不當俘虜!”說著,馬振東等七壯士紛紛摔毀槍支,大家站在峰巔,手挽手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縱身跳下懸崖。七勇士當中有六人壯烈殉國,班長馬振東被樹枝擋住後落地,摔成嚴重腦震盪,後被附近山村的老鄉發現獲救。

1942年4月3日,冀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兼八路軍第12團政委劉誠光帶領部分戰士,護送一批幹部去平西受訓。部隊轉移到遵化境內,分別在範莊等地宿營。次日天剛亮時,偵察員報告:範莊莊頭髮現敵人。此時,敵人已經佔據甄莊西山頭和範莊東山頭,卡住紅石嶺。劉誠光當機立斷,指揮搶佔高地,部隊迅速衝上甲山。甲山是座孤立山峰。此時,敵軍收縮了包圍圈,西、北、東三面全是鬼子和偽軍,總兵力有3000餘人,我軍只有289人。早上八點多鐘,敵人步槍、機槍從幾個方向朝我軍猛烈射擊。我軍一名神槍手打死敵人重機槍手,四挺機槍一陣猛掃,把蜂擁而上的幾百個鬼子壓了下去。鬼子氣得發了瘋,用迫擊炮亂轟。劉誠光拉出自己心愛的戰馬放到山頭,引開敵人視線。敵人的炮彈炸得陣地上土石迸飛,戰馬受傷騰蹄嘶鳴。下午三時,槍聲稀疏下來。劉誠光重新部署兵力,等待黃昏突圍。半小時後,鬼子得到增援,重新發起攻勢,迫擊炮彈、槍彈像雨點冰雹一樣傾瀉整個甲山。劉誠光對堅守在山上的幹部戰士說:“我掩護,你們繼續選擇時機向外衝!以後重整隊伍,堅持鬥爭到底!”“堅決保護首長,寧可一起死!”戰士們吼出心聲。經過一天激戰,我軍彈藥無幾,四面受敵。太陽快落山時,日偽軍又以密集隊形向頂峰突擊,戰士們將僅有的子彈射出後,大吼一聲:“衝啊”,與敵人展開白刃肉搏,有的戰士掄起槍托劈,有的用石塊砸,有的戰士抱著鬼子撕咬,有的戰士和鬼子扭成一團,摔下幾丈高的懸崖……混戰中,山下敵人不再開炮轟擊。劉誠光再次對幹部戰士說:“衝出去!以後你們重整隊伍,繼續戰鬥!”他同時下令:“砸毀所有槍支!燒燬所有文件!寧死不投降!”大家砸毀武器、燒燬文件後,劉誠光、二營教導員於禾先後飲彈自盡,剩餘戰士全部跳崖。此戰,除31人成功突圍外,其餘258人全部犧牲。

夜幕下,甲山上的焦枯樹木、滿坡荒草被炮擊引燃,騰起沖天大火,敵人借火光打掃戰場,運走600多具鬼子屍體。敵人撤走後,鄉親們將第12團258名殉國烈士安葬在甲山西北坡下。

無數英烈的熱血換回了血色的勝利

日軍唯恐冀東八路軍出關向東北發展,極力將其扼殺在冀東。為切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與人民群眾的聯繫,日軍在長城沿線一帶通過“集家並村”手段將百姓驅趕到所謂的“集團部落”,當地老百姓稱之為“人圏”,從而建立起“無住禁作地帶”,肆無忌憚地推行“三光”政策。長城線上千里“無人區”,日軍殘暴程度不亞於南京大屠殺,人間地獄血雨腥風……冀東八路軍在裝備極差、物資極度匱乏、住宿困難等惡劣條件下,與敵人進行周旋,牽制敵人大量兵力,破壞日軍“以戰養戰”政策,從戰略上配合其他根據地及盟軍對日作戰。

無數英烈的熱血換回了血色的勝利。冀東八路軍最早組建的主力團第12團建團初期團職領導一個沒活下來,很多戰士犧牲後連個名字都沒留下來。據不完全統計,冀東從1937年全民族抗戰到1945年勝利,約有3萬多戰士犧牲,幹部犧牲數千人,其中團級、地委級以上幹部犧牲數十人。

孤悬敌后:艰苦卓绝的冀东抗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