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鬚拍馬”之由來

“溜鬚拍馬”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對他人阿諛逢迎,對他人不切實際甚至虛妄地誇大,“讚揚”,以博取對方好感。很明顯,這是一個貶義詞。其實,這個詞是有意思相同的兩個詞所構成——“溜鬚”與“拍馬”。

“溜鬚”與“拍馬”二詞,一個出現於中國中原地區,一個出現於中國北方遊牧地區,由於“志同道合”,所以“和親”,組成了“一個家庭”。

“溜鬚”之“須”,可不是普通人的鬍子,而是指北宋宰相寇準之“須”。寇準,北宋著名大臣,以正直敢言著稱,宋真宗時,寇準拜同平章事(宰相)。丁謂,寇宰相的副手,在真宗朝任參知政事(副宰相)。

丁謂不但巴結皇上,還巴結頂頭上司寇準。一次,兩人一起在朝房用飯,寇準不小心將幾粒米沾在自己的鬍鬚上。丁謂見狀,立馬上去為寇準拂去,還不失時機地讚美寇丞相的鬍鬚“好好飄亮”。寇準見丁謂如此的巴結自己,雖然心中不快,但必竟他老丁是為自己服務,故不便將怒氣發出,於是笑著說道:“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鬚邪?”翻譯過來就是說:“難道天下還有堂堂副宰相給長官溜鬚的嗎?”

這便是“溜鬚”一詞的來歷。

再說“拍馬”。“拍馬”的全稱叫“拍馬屁”,該詞源於我國北方養馬的遊牧地區。由於水草充裕肥美,北方草原盛產名馬寶馬。熟人見面之後,難免寒暄幾句,與中原人見面問“最近怎麼樣”“吃了嗎”等不同,草原人相見往往要拍拍對方的馬屁股,並對其馬讚揚一番。這是拉近彼此距離,博得馬主歡心的極好方式。

一開始人們的評馬話語還算真實客觀,但後來不論馬的優劣,都會被人拍著屁股譽之為良駒寶馬。時間一長,“拍馬屁”便逐漸成了阿諛逢迎,巴結獻媚的代名詞。後來隨著中原與北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深入,“溜鬚”與“拍馬屁”便自然地合成為一個新的詞彙——”溜鬚拍馬”。

歡迎鑑賞!——何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