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宋朝有这样一位皇后,因为外戚关系被封为太子妃,从太子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遭遇亡国之痛,被迫出家为尼,以尼姑的身份离开世界,她就是宋朝的末代皇后全玖。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她的儿子赵㬎经历也是非常曲折,从皇帝到囚徒,再到和尚,西去吐蕃,成为汉人王朝往西游历最远的皇帝。

外戚出身的全玖

度宗全皇后(生卒不详)是会稽人,宋理宗赵昀生母慈宪夫人的侄女。宋史列传中说是慈宪夫人的侄孙女的记载是错误的,按全祖望《家乘》所记,全皇后是慈宪夫人的侄女。

理宗赵昀继位后,追封生母三代,得知其母慈宪夫人的父亲叫全大节,宋史余天锡传里的全保正就是全大节。

全大节的父亲全份生五子,第二子全大中无子,过继再从子全昭孙为子,全昭孙就是全玖的父亲。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在宗法上,全昭孙就是慈宪夫人的堂兄弟,理宗的堂舅舅,也就是说,全玖和理宗是表兄妹关系,全玖的丈夫度宗赵禥按照辈分得叫全玖做表姑。

全玖和度宗赵禥是宋朝第二对近亲联姻,第一对是宋真宗赵恒和他杜表姑。赵恒和杜琼真的故事参见文章:她和甄嬛都因为一件衣服被贬,在道观生下小公主,她还能再入宫吗

当初慈宪夫人全氏嫁给了宗室赵希瓐,生了两个儿子赵与莒、赵与芮,赵希瓐不幸早亡,七岁的赵与莒兄弟跟着母亲回到全家生活,在全家长到十六岁。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慈宪夫人的父亲全大节担任当地的保长,因此被称为全保正。也就是因为他这个身份,接待了寻访宗室子的余天锡,把外孙赵与莒兄弟推荐给余天锡,余天锡相中了赵与莒,就把十六岁的赵与莒带回京城,依靠史弥远走上飞黄腾达之路,外家全氏也跟着富贵起来。

全玖的父亲全昭孙也被推恩有了官身,出知岳州,全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岳州。开庆元年(1259),全昭孙任期已满回京,路过潭州,恰逢蒙军南侵,破全州、衡州、永州、桂州,围困潭州,全玖和父亲就被困在潭州城。

耽搁了一年,元军撤退后,全玖和父亲才到临安,全昭孙又接受新的任命,全玖继续跟着父亲奔波,后来全昭孙死在任上。

后来全玖做了皇后,就有人附会说,当初元军围困潭州,看到有神人保护潭州,才没有被元军攻陷,这都是因为贵人全玖的缘故。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末代太子妃全玖

理宗景定二年(1261),22岁的太子赵禥准备纳妃。说起太子纳妃,也是挺曲折的。

太子赵禥是荣王赵与芮的独生子,伯父理宗无子,就把赵禥过继成为皇子,封太子。理宗宠信右丞相兼枢密使丁大全,知临安府顾嵓依附丁大全,丁大全就把顾嵓的女儿推荐给理宗,聘为太子妃,聘礼都下了,就剩迎娶的时候,丁大全倒台被罢黜了,身为党羽的顾嵓自然也被牵连,闺女当太子妃的事就有了反复。

侍御史沈炎等人认为顾嵓依附丁大全,人品低劣,其女不宜为太子妃,应该选择其他名门淑女以配太子。理宗采纳了沈炎等人的意见,顾女与太子的婚事就此作罢。

之后就有大臣举荐全昭孙的女儿全玖,说全昭孙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命,最后死在任上,也算是勤劳王事。全玖跟随父亲往返江湖,备尝艰险,如果选她做太子妃,就算她富贵也不会轻狂,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的,更况且,全玖还是慈宪夫人的侄女呢!

理宗想起抚养自己兄弟长大的生母,再念及外公一家对自己兄弟的照顾,决定召见全玖,看看这个表妹是不是如大臣说的那样品行良好。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虽然遭遇父母双亡,但终究自幼跟着父亲各地做官、耳濡目染,全玖有机会见到各地风俗人情,因而长成一位落落大方,知书达理,通晓文史的姑娘,对皇帝的召见虽有忐忑,却没有不安。

理宗见到全玖先拉家常:你的父亲全昭孙,昔年为国尽忠,没于王事,朕每想起他,就觉得惋惜哀伤。

皇帝跟你客套,你不得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表达忠心么?全玖却没有陪着皇帝演戏,不卑不亢的回复皇帝:臣妾的父亲忠于朝廷,固然令人怀念,但淮湖那些饱受战争蹂躏的众多百姓们更值得陛下挂念。

意思就是说你身为皇帝不应该只挂念亲族思恩,应该挂念万千百姓啊!理宗没想到这个便宜表妹还有如此眼光见识,虽然他本身是一个混蛋皇帝,但皇帝做久了还是有点眼光的,觉得全玖就凭这句话就足以母仪天下。

赞叹不已的理宗对大臣说:全氏女言词得体,深明事理,非常合适做太子妃,侍奉宗庙社稷。因此就定下全玖,当年十一月,全玖被聘为太子妃,封永嘉郡夫人,十二月被册立为太子妃。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从太子妃到皇后

智商不高的赵禥虽然人才低劣,架不住是老赵家三千地里唯一的一颗独苗苗,赵家天子在子嗣上历来艰难,自然在女色上不加限制,赵禥的后院自然不可能只守着全玖一个人。

全玖面对这样的丈夫,还要和其他妻妾平分丈夫,心情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在全玖婚后一年的景定三年(1262),东宫后院就生出了庶长子赵焯,但是,赵禥也没有走出祖宗们的厄运,子嗣依旧不易成活,这个娃娃在当年十一月就夭折。

景定五年(1264),结婚四年的太子妃全玖终于诞育嫡长子赵舒,但是这个孩子也只活了三个月就夭折。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就在当年的十月,理宗赵昀驾崩,太子赵禥继位,改元咸淳,是为度宗。此时的大宋已经支离破碎,日蹙一日,度宗信任贾似道,委政于贾师臣,自己沉溺酒色不可自拔。

咸淳三年(1267)正月十五,全玖才被立为皇后,追赠三代,赐家庙、第宅。全玖虽然不受宠,但皇后家族该有的也都配备。六月,行册礼,全玖的弟弟全清夫以下十五人官一转,全必槱以下十七人补承信郎。

咸淳五年(1269)三月,全皇后归宁,推恩全氏族人姻亲56人得到晋升,咸平郡夫人全氏以下32人各有封差。

咸淳七年(1271)九月,在长子夭折七年后,全皇后终于生下嫡次子、六皇子赵㬎。九年(1273)十一月,赵㬎被封嘉国公。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咸淳十年(1274)七月,好色又愚钝的赵禥驾崩,虽然有几个儿子夭折,好在还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六岁的五皇子赵昰(生母杨淑妃)、四岁的六皇子赵㬎、三岁的七皇子赵昺(生母俞修容)。

权臣贾似道主张立嫡次子赵㬎,有人认为贾似道立幼主是想擅权,其实贾似道黑点那么多 ,真没必要在这一点上攻击他,度宗赵禥那样的成年人,还不是贾似道擅权?何况赵禥的幼儿们,再说,六岁和四岁有什么区别呢?

末代皇太后遭遇亡国之殇

嘉国公赵㬎继位,改元德祐,尊生母全皇后为皇太后,尊嗣祖母谢太后为太皇太后,孤儿寡母守着这残破不堪的半壁江山,由皇室最高位份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

理宗皇后谢道清是个平庸无能的人,既没有政治头脑,又没有识人之能,再说当时的局势也不是她一介妇人能够掌控,先后所信非人,终于一误再误,元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德祐二年(1276)二月,76岁的谢道清在降表上签上大名,带着儿媳妇全太后,孙子德祐皇帝赵㬎,还有赵㬎的亲祖父荣王赵与芮,一起投降元朝。 

除了出逃的赵昰、赵昺诸人,其他皇室都被迁往北方大都,历时三百余年的赵宋王朝,经历了两次亡国之痛就此灰飞烟灭。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全太后北迁的时候,留给全氏族人一副自画像,画中的全太后,宽额头,丹凤眼,双眉细长,横插云鬓,一副富贵相,可是身上却穿着白色的袍子,样子像道袍,从画像就能看出,全太后借画抒情,祭奠大宋的败亡。

至元十三年(1276)五月初二,全太后侍奉嗣婆婆谢道清、亲公爹赵与芮,带着幼子赵㬎来到大都,接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忽必烈大度的免除前宋皇室举行牵羊礼的羞辱,封赵㬎为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

为幼儿忍辱苟且

赵㬎母子一行到达上都十天后,五月十二晚,度宗的后宫安定夫人陈氏、安康夫人朱氏和两个小姬,沐浴整衣焚香,自缢而死,朱夫人留下四言诗一篇在衣袖里。

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
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丙子五月吉月泣血书

忽必烈在第二天听说此事后,认为陈、朱是以死抗拒大元,有些恼火,就把她们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全太后寓所前,以此震慑全太后,也有羞辱全太后不能以死殉国,讽刺堂堂太后还不如低级妃子刚烈的意思。

面对此情此景,一介弱女子全太后又能如何呢?去自杀殉国?看看尚在垂髫之年的幼子赵㬎,舍不下啊!不忍丢下年幼的儿子就只能忍辱含羞,苟且偷生。

前宋皇室一家人就在大都做寓公,当新朝的点缀品。在平定南宋流亡政府后,忽必烈就召见全太后,想着显摆显摆自己的武功,再顺便打击一下落水狗嘛!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忽必烈傲娇的对全太后说:江南已经平定,天下从此再没有战争,大家都很高兴不用打仗了,你觉得呢?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的流亡小朝廷已经被我们消灭了,不要妄想像当年赵构那样流窜海上逃出生天,如今版图尽入我大元,是不是觉得要普天同庆啊?

全太后再次发挥她的急智辩才,不卑不亢的说:自古就没有千岁之国,没有让我们母子看到宋朝亡国的场面,已经很荣幸了。

全太后的回答柔中带刚,很有寓意,历史上就 美玉千岁不亡的国家,我们赵家有这一天,你们大元以后也会有这一天的,有啥傲娇呢?

忽必烈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全太后话中暗指他大元也会有灭亡那一天的,不由收起对全太后的轻视之心,但痛打落水狗的心思并没有变淡。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忽必烈又把从宋宫掠来的珍宝,大方的让全太后挑选,言下之意就是:看看这都是你们赵家的宝贝,现在由我做主,今天大皇帝我开恩,允许你选几件回去睹物思念。

全太后并不接受这样的羞辱,淡然的拒绝说:赵家人的珍宝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我怎么忍心去拿它们呢?

神马神马?留给子孙的,现在在我手里,我岂不是成了他们赵家的子孙?碰了一鼻子灰的忽必烈有点悻悻然,只好收起嘲弄羞辱全太后的心思,耍嘴皮子鄂们蒙古银比不过你们南蛮子。

母子被迫分离全玖为尼

正是全太后的能言善辩,让忽必烈对她戒备很深。忽必烈的察必皇后同情全太后在大都水土不服,曾几次为全太后争取遣返江南,忽必烈都拒绝了。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忽必烈告诉皇后说:如果让全太后南归,恐怕会被人利用,反而对她不好,还不如留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看着,她才能平安。不能帮助全太后南归,察必皇后多少有些歉疚,只能对全太后多加照顾,也算是变相补偿了。

至元十九年(1282)冬,大都忽然有谣言,一个福建僧人说土星犯帝座,会对皇帝不利;随即,中山有个狂人自称宋主,扬言要劫狱,拯救在监狱里被困四年的宋丞相文天祥。

忽必烈为了平息谣言,迅速采取措施,把文天祥公开处死,又把十二岁的赵㬎迁到上都,让遭遇母子分离肝肠寸断的全太后去正智寺出家为尼。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南国旧王母,西方新世尊。
头颅归妙相,富贵悟空门。
传法优婆域,诵经孤独园。
夜阑清磬罢,趺坐雪花繁。(《全太后为尼》汪元量 )

全太后出家次年,至元二十年(1283),被降为寿春郡夫人的前太皇太后谢道清,死在大都,年74岁。

至元二十四年(1287),陪同孙子一起被迁徙到上都的度宗本生父前荣王、降封平原郡公的赵与芮,死在上都,年80岁。

次年(1288)十月,忽必烈又把十八岁的赵㬎迁到吐蕃学佛,直到英宗至治三年(1323)四月被赐死在河西,年53岁。

唯独全太后,在正智寺渡过一段黄卷青灯的凄凉岁月,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去史书无载,卒年不详。

猴格说

从史书记载的全玖事迹看,她有眼光见识,也具备政治素质,不知道为何没有为儿子雄起一把,去垂帘听政扶持儿子,却只跟在庸碌无能的嗣婆婆身后当摆设,看着国事糜烂、一步步踏进深渊。

发生在全玖身上还有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身为战胜国的察必皇后为什么对战败国的全太后释放出那么大的善意?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尼姑,贵不逢时的末代全太后

察必皇后可以说是大元第一贤后,就算在中国历史中的贤后排名中也有一席之地,她自然不是一个没有政治头脑的烂好人,为何三番五次无偿帮助落魄的全太后呢?

某认为,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全玖的确很有才情,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察必皇后,获得了察必皇后的友情和无私帮助。

谁说女人之间没有友情?

就是这样。

【猴格后宫八卦系列之第32话/宋宫第29话】

世系表系猴格自制。

图片来之网络侵删。

宋史

西湖余志

续资治通鉴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