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最近請教了一位從事教育培訓行業多年的長者,問起他培養孩子有什麼心得,他送給我了一段順口溜: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01

小學看家長,

看的是家長這兩樣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這位長者的女兒已經上高中,他說當初第一個孩子,他也信奉快樂教育,重興趣廣撒網,孩子喜歡什麼都接觸接觸,不喜歡就放棄。

結果,還沒等到他後悔,女兒在初中時就責怪他為什麼當初不堅持讓她學鋼琴,由著她半途而廢了。

沒有在鋼琴上有所堅持是表象,更壞的影響是沒有讓孩子養成持之以恆,和惰性抗爭的好習慣。

學齡前和小學階段,孩子心性不定,需要家長最多的陪伴和引導。

總結下來,最需要家長做的是兩件事:習慣的培養、目標的設立。

有人說,我天天陪著孩子學習,孩子就一定能成才嗎?當然不是,除了時間,家長更需要給孩子定目標。很多人會不屑於功利教育,可我更堅信,沒有目標的學習,大概率是沒有效果的。

學鋼琴,可以是為了培養音樂素養,但是更可以培養孩子的持之不懈,在枯燥中堅持,在收穫中體驗成就感。

你可以不考級,但你不能沒有學習的目標。

別用“快樂教育”的字眼給自己找藉口,更別定義孩子對於快樂的理解,孩子也需要成就感,需要付出努力過收穫成果的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02

初中看老師,

看的是老師給孩子打開了多大一扇窗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孩子到了初中,本能的開始對外界的事物、未來的人生有了好奇。同時,內心也開始有了叛逆,有了自己的選擇。

很多時候,一個好老師,可能會讓孩子愛上一門學科,也可能給孩子打開了一個通向未來職業的門,還可能給孩子一個更高的人生目標。

初中時,我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物理老師,他其實剛從師範學校畢業沒多久,然而他的課堂充滿段子和知識點的穿插,上課生動風趣。而比起生動的課堂,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經常利用自習時間和我們分享他在師範大學的生活、見識,告訴我們大學對於一個人的提升,鼓勵我們一定去全力以赴爭取去最好的大學。

身邊一些家長也會聊起,進入了初中,老師學校對於孩子的影響開始大過家庭。只要認真跟進優秀老師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不上課外班,取得優異的成績。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03

高中看自己,

看的是自己的目標和習慣


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


現在孩子知識和見識都早熟,很多高中的孩子早就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確的規劃——高考去哪裡,出國讀什麼專業,未來就業什麼方向等等。

高中不是義務教育,初中升高中的淘汰率在50%,所以高中其實已經是人生的第一個分層。這個分層會因為學校的教學質量、家庭給出的其他選擇而差距越來越大。

孩子到了高中,我們作為家長的更多是旁觀和支持,而他的人生觀受到同伴、老師這個生活圈子的更多。高中更像是進入了一個通道,在這個隊伍裡,努力往前跑就好。

作為家長,我們千萬別到了初高中才參與孩子的學習,才開始著急和責備,這個時期,如果沒有在低齡階段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和信任,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已經完全是局外人了。

一個老師和我說過,她看過太多孩子叛逆到家長毫無辦法,無一不是因為小時候只懂得溺愛,從來不立規矩,沒有建立正常的親子關係。

等到後悔了想重新開始,已經難上加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