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之後,愛立信確認被中國政府反壟斷調查

繼高通之後,中國政府啟動對愛立信的反壟斷調查。

4月14日,愛立信發表聲明證實,由於相關企業對愛立信在中國知識產權許可業務的投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啟動了對愛立信相關許可業務的調查。愛立信將全力配合此次調查,在調查進行期間不會再做進一步評論。

據媒體報道,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突擊檢查電信設備商愛立信北京辦公室,並進行現場取證。在此之前,業界傳出多家手機廠商向市場監管總局舉報,投訴愛立信在3G和4G標準必要專利(SEP)許可市場存在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

這也是繼高通反壟斷案之後,國家反壟斷監管部門在知識產權許可市場領域發起的第二次反壟斷調查。

高通、愛立信、諾基亞等通信巨頭大佬掌握了絕大部分專利,併為此每年給他們貢獻大量收入。

據2015年愛立信披露的信息顯示:愛立信在全球各個國家共申請2G、3G、4G專利超過35000項;愛立信每年知識產權收入約為100億人民幣。

但作為標準必要專利的持有者,在授權知識產權時必須保持有公平、合理和非歧視(FRAND)的原則。

2013年,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調查,這是中國政府第一起針對知識產權的反壟斷調查,兩年後對高通開出了10億美元的罰單,這也是至今為止中國政府開出的最大金額罰單。除此之外,發改委還責令高通對中國手機廠商使用高通芯片設計的版稅費用進行整改,隨後高通設定了新的授權條款。

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終確認愛立信違反了反壟斷行為,可能會對愛立信做出一系列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