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搶抓機遇 高站位引領經濟增量提質

核心閱讀:廊坊市借勢京津冀協同發展,突出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廊坊市:搶抓機遇 高站位引領經濟增量提質

2018年,廊坊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把高質量發展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全年全部財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完成645.5億元和362億元,均居全省第3位。三次產業結構由6.5∶43.8∶49.7調整為6∶39∶55,實現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據市委書記馮韶慧介紹,廊坊市借勢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加突出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廊坊市堅持把轉型升級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抓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著力提升“大智移雲”產業首位度,重點打造新型顯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製造、電子商務、大數據、文化創意六大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總投資280億元的第6代AMOLED項目已試生產,總投資81億元的中安信碳纖維及康得復材一期形成1700噸的年產能,總投資4.8億元的河鋼集團創新基地項目簽約落地。廊坊開發區大數據產業園大數據產業集群加速崛起;香河開發區機器人產業小鎮成為我國北方最具發展活力的機器人產業高地;大廠高新區影視小鎮百餘家國內外優秀文創企業和機構入駐,簽約投資額超過150億元。2018年,廊坊共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04項,經濟結構棄重就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廊坊市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改革部署,突出抓好投融資、科技、金融財稅等九項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升審批效率, 277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實現網上運行,審批效率平均提高75%。加快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企業開辦時間由20個工作日壓減至4個,全市市場主體達到36.07萬戶,同比增長13.25%。

出臺八項具體保障措施,開展“千企轉型”行動,累計實施技改項目538項。設立1.5億元財政專項獎勵資金和“市長特別獎”,助推實體企業提檔升級、增產增效;設立工業設計專項資金,建成全省首家市級工業設計創新中心。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實施,廊坊市對標“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持續加強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雄安新區三大國家戰略對接,加快推動交通、產業、生態環保三大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密涿高速廊坊段實現通連,京雄城際鐵路、新機場北線高速、津石高速開工建設;中國移動大數據中心、中航試金石檢測基地等一批京津轉移項目加快建設或建成投產,全年引進京津項目161個、資金660億元;“通武廊”協同發展12項合作工程順利實施,“靜滄廊”三地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

按新的發展規劃,廊坊市將著力打造京津冀交界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橋頭堡”,建設京津協同發展示範區、發展臨空經濟對外開放引領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先行區、高端高新產業聚集區和京津走廊生態宜居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