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就在剛剛,北京時間4月10日21點,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在全球六地(上海、臺北、布魯

塞爾、聖地亞哥、東京和華盛頓),共同發佈了人類觀測到的首張黑洞照片——室女座的橢圓星系M87中的超大質量黑洞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這個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中心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今天這一刻,我們都是人類歷史的見證者。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黑洞到底是什麼?

雖然對科學家來說,黑洞有著無窮的魅力,但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很多人只聽聞過黑洞的名號,卻不一定能清晰地說出黑洞到底是什麼?

人們對黑洞最常見的想象,是一個“黑色的洞”,那麼黑洞到底是什麼?

《一想到還有95%的問題留給人類,我就放心了》中提到,恆星(比如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可以理解為一個不斷爆炸中的熱核彈,而引力讓它一邊爆炸一邊不散架,它可以這樣維持數十億年之久。當燃料耗盡,恆星內部的壓力也就不復存在,在引力的作用下,它就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一想到還有95%的問題留給人類,我就放心了》

[巴拿馬] 豪爾赫 • 陳 & [美] 丹尼爾 · 懷特森 | 著

苟利軍 張曉佳 郝小楠 | 譯

2018年12月 未讀 · 探索家 出品

黑洞就是這樣一個恆星死亡後形成的體積極小、密度極大的天體,它引力很強,會將周圍的物質吸進去,包括光也無法逃脫。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人類是如何一步步接近黑洞的?

事實上,人類對黑洞的探索早在18世紀就開始了,對黑洞的瞭解貫穿了人類科技飛速發展的近300年時間。

1796年,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曾在他的《宇宙系統論》中做出一個猜想:在宇宙中有一種天體,它的引力非常強,以至於光線都無法逃脫,他把這類天體稱為“封閉星體”。這就是科學家對黑洞最原始的想法。

真正對於黑洞的推導,來自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在廣義相對論提出幾個月後,德國物理學家史瓦西推導出了廣義相對論球對稱引力場的嚴格解,還提出了物體的史瓦西半徑的概念,當一顆恆星收縮到這一半徑大小時,就會變成黑洞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 NASA大天文臺錢德拉、哈勃和斯皮策聯合拍攝的這張圖中,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位於右側的亮白色區域,圖自未讀 · 探索家《天體寫真》

1962年,新西蘭物理學家羅伊 · 克爾解決了旋轉黑洞(即克爾黑洞)的引力場和時空問題。而“黑洞”這個名稱,直到1967年,才由美國理論學家約翰 · 阿奇博爾德 · 惠勒第一次提出。

但以上都僅僅是理論上的研究,能證明黑洞真正存在的證據出現在1971年:天體物理學家們探測到了天鵝座X-1,這個二元系統的特徵表明它是由一個黑洞和一顆巨大恆星組成的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 藝術家概念圖中的天鵝座X-1黑洞,圖自未讀 · 探索家《太空飛行課》

到目前為止,人類觀察到的、有精確質量測量的黑洞大約有20個,整個銀河系中可能有上億個黑洞存在。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本次照片是如何獲得的?

雖然有多重證據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但人類仍舊想要直接“看”到它的真容。

還記得2015年刷屏的“引力波”,對這種兩個黑洞互相繞轉產生的引力波之聲的成功探測,讓科學界為之振奮。從那時起,科學家想要觀測黑洞的野心更加強烈了。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 哈勃觀測到的巨型橢圓星系M87的核心,天文學家們發現了明顯是從其核心發射出來的巨大噴流的新細節,這些觀測結果被解釋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的確定性證據,圖自未讀 · 探索家《太空之眼》

2006年,由麻省理工學院聯合了3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組建起了一個“EHT項目”。終於在2017年4月,他們對黑洞進行了一場充滿雄心壯志的觀測。今天我們看到的“照片”,就是這次觀測的成果

科學家們把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一個虛擬望遠鏡網絡,它們分佈在地球的不同地點,北到西班牙,南到南極,同時對黑洞的視界面展開觀測。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 8個望遠鏡分佈示意圖

今天新聞裡一直說的“EHT”,就是這個虛擬的望遠鏡網絡,它又被稱為“事件視界望遠鏡”,縮寫為EHT(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的主要觀測對象有兩個,分別是位於銀河系中的超級黑洞Sgr A*和位於室女座的橢圓星系M87中的巨大黑洞

雖然這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花費高昂,且觀測陣仗極大,但今天的照片仍舊不是我們理解的“實時拍攝”到的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 “事件視界望遠鏡”的主要觀測站,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Wikipedia

EHT的觀測,是通過收集到大量關於黑洞的數據信息,再把每個觀測點的數據彙集到數據中心由科學家們進行分析比較,最終形成了這張圖像

可以想到,EHT收集的信息量必然十分龐大,所以這次“沖洗”照片足足進行了兩年之久。這也解釋了為什麼2017年觀測到的“黑洞真容”,要等到今天才公佈。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我們是怎麼找到黑洞的?

可能你會覺得奇怪,黑洞的照片怎麼會被拍到呢?眾所周知,眼睛得接收物體反射的光才能看見它們的樣子。而黑洞不會放過任何一縷試圖逃逸的光,所以黑洞註定無法被看到,隱匿於茫茫宇宙中。那天文學家是怎麼確定這就是黑洞的呢?

其實,在《給好奇者的暗黑物理學》一書中有提到,在光線和物質都無法逃逸的區域外有一個球形的表面,這個表面就是黑洞的邊界,也就是黑洞的“事件視界”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給好奇者的暗黑物理學》

[法] 羅蘭 · 勒烏克 & [法] 文森特 · 博滕斯 丨著

張芳 丨 譯

2018-9 未讀 · 探索家

在某些時候,恆星量級(從3個太陽質量到100個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會存在於一個恆星周圍,將恆星的氣體“吸”到自己身邊,在事件界面上產生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氣體盤,即吸積盤。

當吸積氣體過多,一部分氣體在掉入黑洞視界面之前,會像飛速旋轉的轉盤上的水一樣,被沿著轉動方向拋射出去,形成噴流。

吸積盤和噴流兩種現象中的氣體,都會因摩擦而發出耀眼的光亮,所以很容易被科學家探測到,黑洞的藏身之處也就因此暴露了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如果我們在黑洞視界,會有怎樣的感受?

在很多人看來,黑洞彷彿是一個可以吞噬一切的宇宙怪物,其實並非如此,只有在黑洞視界這個界面附近,才會出現黑洞特有的時空變形。所以當你身處黑洞視界時,你會感受到一種對腳和頭的奇怪而強烈的拉伸感


“嘿,黑洞,我們看見你了!”


在經典物理學中,重力的強度取決於物體之間的距離,就像地球上靠近月亮的地方會比較遠的區域更容易受到月亮的吸引,從而形成海水的潮起潮落一樣,我們的腳因為比我們的頭更接近地球的中心,所以受地球的吸引也就更強,而兩者之間的引力差就會形成一個拉伸的力量。但因為在地球表面,這個力的強度非常微弱,不到你體重的百萬分之一,所以千萬別指望你會因此變高。

但在黑洞視界附近時,這種差異就很明顯了,如果面對的是一個質量為10個太陽質量的黑洞的話,你感受到的牽引力就好像是你被吊起來,而整個巴黎地區的人都掛在你的腳踝上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