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这种读帖方式,才是学好书法的正确路子

​我们接触并学习书法,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学会读帖;书法圈子里有句常话,叫“先读帖后临帖”,本站借此试问诸位,读帖到底读什么?学习书法至今,诸多书友真的会读帖了吗?

(“读帖”与“读碑”是有较大区别的,今文着重“读帖”来讲,有关“读碑”文章会在后期发布)

细致的来讲,书法帖,可被分成多种类型,如常规手札(也是亲笔书信的一种,但一般没被寄出去)、来往书信、游记等等,而我们读一帖的具体侧重方向正是根据这一帖的具体类型而有所变化,比方我们读手札,应把侧重点放在哪?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份手札可不是什么书法作品,其次我们要尽可能的了解这份手札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紧接我们读书扎的内容,能感同身受尽量试着感同身受,最后我们再细致分析这份手札在书法层面上的笔法、章法等问题。或有书友问,我们读手札,为什么要这样去侧重?因为一份手札所呈现的各个方面,都是贴近作者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与情感,我们也只有读出作者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与情感,才能把他的帖读出味道来。帖味、帖味,说的就这个。


坚持这种读帖方式,才是学好书法的正确路子


对蔡襄,我们学习书法的,想必不会不了解,故就不多说了,直接跳到读帖这块。

《暑热帖》,又叫《致公谨帖》,是蔡襄写给自己朋友公瑾的一份书信,一份极具蔡襄生活表现的手札;我们读这份手札时,要试着把自己置身在蔡襄书写这份手札时的生活状态上,做到这点,对自己理解该份手札在书法层面上的方方面面,会有极大帮助。现我们逐句读一读:

襄启:暑热 不及通谒 所苦想已平复

“暑热 不及通谒 (之,省略)(通谒,字组,意思通报拜访,两人都做官,他们之间来往府邸拜访,肯定各有小吏去通传)”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是说暑季太热太热,没拜访你,也没来及说下;后一句很有意思,是蔡襄说自己“所苦想已平复”,还是蔡襄问朋友,所苦想已平复?要读明白这点,除上述说“试着把自己置身在蔡襄书写这份手札时的生活状态上”,也可假设自己写信给朋友,会怎么写?

1)告诉朋友,我自己心情已平复,这样的一个状态,通常是朋友知道我先前心情不好,现我心情平复了,也没去拜访你,就写封信告诉你;(传达“朋友你不要再担心我”);

2)问朋友现在心情怎么样,是我担心朋友的一种状态,与“不及通谒”也很契合。

继续读:

日夕风日酷烦 无处可避 人生缰锁如此 可叹可叹

“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读到这句更有意思了,是说白天热、晚上也热,(风都是热的)躲哪都不是办法,烦躁的很,若是1)这种状态,是不是与“酷烦”这词有点扭?本有告诉朋友不要再担心我的倾向,现又对朋友说自己“酷烦”,扭归扭,但还是能说得开,可以是,蔡襄心情好了,现告诉朋友,天是热,可我蔡襄看开了,再热咋办,人生不就如此吗,故此,紧接一句“ 人生缰锁如此 ,可叹可叹”,一下子从生活里上升到人生哲理,用这句话勉励自己或与朋友共勉。

可若2)这种状态,蔡襄用这句““日夕风日酷烦 ,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劝勉“所苦想已平复?”的朋友,可完全契合情节。

继续读:

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

给你送上精品好茶,不详细说了。结尾这句读不出啥,点睛地方在落款。

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蔡襄书写画风突然一转,惊奇的来一句“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是说“犀牛角做的棋子一副,(你说说)得值多少钱?”,“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告诉你吧)真想带你看看啊,卖者说要“百五十千”(按北宋当时物价,百五十千,相当现在人民币30多万)啊。

根据1)的状态,很难读出蔡襄落款为什么画风突转,既然蔡襄心情好了,朋友也无事,为什么是“欲托一观”,蔡襄这么惊奇的“欲托一观”,会是“不及通谒”,好基友会这样吗?仅是蔡襄没去朋友那?这样一来,更扭;

而根据2)的状态,画风突转“百五十千的一副牯犀子”,紧接“欲托一观”,似乎能读出蔡襄处于想带朋友(可能很喜欢弈)而不能带的状态,借“百五十千的一副牯犀子”激励“所苦想已平复?好基友,似说“快好起来,我这有好东西给你看,知道不”。

这么一通篇读出来,帖味就有了,蔡襄给生病(可能)的朋友写了封信,先是愧疚自己没去拜访朋友,再是问候朋友好了没;在不知道朋友具体情况的蔡襄,开始说暑季热,人啊,无处可躲,转而从生活上升到人生哲理,暑季热是没办法的事,人生也这样,(你呀,也别多想了)现送你精品(凉)茶,具体就不详细了,画风突转,(鬼小子)你说说犀牛角做的一副棋子值多少钱,(不怕告诉你)值30万啊,我真想带你看看。(谁叫你没好起来呢)

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读读这份手札在书法层面上的问题:

坚持这种读帖方式,才是学好书法的正确路子


左边内容这块用笔,是蔡襄一贯方式,结字恪守晋唐法度,浑厚端庄,而落款这块,用笔明显加快,从“浑厚”转到“淳淡”,用笔如此突转,与上述蔡襄书写画风保持一致。


坚持这种读帖方式,才是学好书法的正确路子


这种落款,在往常的蔡襄手札中是少有的,由此我们可读出蔡襄落款时的心情,一种心情突然兴奋而疾书的既视感,是多么希望自己朋友能“所苦想已平复”。

坚持这种读帖方式,才是学好书法的正确路子


再读这幅《大研帖》,又名《致彦猷尺牍》,也是份手札,写给朋友的,通篇内容与落款用笔一致,浑重厚朴。

坚持这种读帖方式,才是学好书法的正确路子


这一幅,同样如此。

作结:本站以为,我们读帖别怕耗时间,一定要把帖读出味,而后自己下笔临帖,必有拍案叫绝的那刻。

这样读帖不对吗?还有那些读帖方式?

好文章,就点你“好看”,分享出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