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王阳明——“龙场悟道”

王阳明生平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公元1472年至公元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绍兴府余姚人(今浙江余姚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也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还能够率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一般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圣人王阳明——“龙场悟道”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曾说:“王阳明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

“我心光明,夫复何言”是王阳明临终时所说的话。

王阳明是何许人也?世人又为何将其称为圣人?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也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十二岁就立志要做“圣人”,并且经过“龙场悟道”后自己钻研,创立“阳明学”。

那什么是“龙场悟道”?“圣人”又从何而来?这得从王阳明当“所长”的经历说起。

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宦官刘瑾专权,王阳明因反对他被廷杖四十,贬至贵州龙场(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当驿丞,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所长。

来到龙场当“所长”,王阳明的“生意”可并不太好,毕竟地方太偏僻。到了“远郊”,王阳明的斗志并没有消沉,反而在这里领悟到“不能说的秘密”,经过不断发展成为后世所研读的“阳明学”,俗称“王学”。

圣人王阳明——“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是怎么来的

话说,在这个远郊驿站“当官”,实在没劲,也没什么消遣娱乐设施,又不像今天,我们有电视、电脑、游戏机,实在郁闷还能去KTV高歌一曲,但在古时,也就只能读本书了,当然前提是你还得认字。

一次王阳明在读《大学》时,对它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心即理),万事万物的根本都是心。龙场安静、艰苦的环境让王阳明结合自身的经历,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犹如闭关练功一样,等到“开关”之日,必定“武功盖世”决胜天下。

果然,太监刘瑾死后,王阳明顺利“出关”,此时的王阳明可已经练得一身“绝学”,他的武林秘籍就是“阳明学”。

自创“阳明学”后,王阳明还非常豁达开明,不像有些“宗派”立下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定,而是只要你学我就教,无论内外、男女还是外国人,都一视同仁。但是这么高深的学问可不是谁都能懂的,作为学生,不懂就问,王阳明还是很欢迎的。

这段时期,王阳明的众多弟子对于他所说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百思不得其解,便向他请教:“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王阳明回答:“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这样,王阳明的学说声名远扬,遍地开花。

圣人王阳明——“龙场悟道”

王阳明能文还能武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六月十四日明宗藩宁王朱宸濠叛乱,集众十万(号称)重兵攻打安庆,欲取南京。此时王阳明将去福建剿匪,他带领的部队刚到丰城便闻此讯,于是王阳明修治器械,调派军粮,准备随时平叛。他还发布宁王罪行,号召各地起兵擒王。

王阳明调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主要为各地民兵与农民)。召集部下征询退敌良策。这时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但王阳明认为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领,如果越过南昌跨江救安庆,则会腹背受敌,不如趁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当可以一鼓作气捣毁宁王老巢。敌军如果听说南昌失守,那么一定会班师回来救援,等他来时我们就在鄱阳湖迎击他,一定能大获全胜。

果然,宁王朱宸濠听说南昌被攻克,急速回来营救,二十四日与王阳明的军队在南昌东北的黄家渡相遇,王阳明神断胜利,叛军兵败撤退樵舍,连舟成阵负隅顽抗。王阳明效仿“赤壁之战”采取火攻,宁王及其残部被全部擒获,宁王做了阶下囚。

宁王之乱只用了三十五天就平息了。王阳明一战成名,被尊称为“大明军神”。

如今,王阳明已经作古几百年,但那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仍不绝于耳,仿佛圣贤就在眼前。他教导我们“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