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第四篇:周建立时的社会理念及诸侯为什么要拥戴周

从古公亶父建立周时就明显的区别于商的社会理念。

古公亶父被戎狄所逼迫而迁居岐山周原,除了以前的国人跟随外,很多周边地方的人听说古公亶父“仁”后也都投奔了。

周朝第四篇:周建立时的社会理念及诸侯为什么要拥戴周

也就是说周能建立起来不是因为武力的强大或者是有一个共同的鬼神崇拜,而是因为对百姓有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就是周的立国的根本。那么这个吸引力是什么呢?

“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史记的这句话是描述周文王时周境内的情况:种田的人都互相礼让田界,民众也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周是一个谦让和友好的地方,但是这种情况不是突然出现,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结合那个以人为祀,以人为殉的时代,在方国内不受待见的人群和城外的所谓“野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如果有一个谦让和友好的地方或者诸侯,肯定会被很多人向往。我们可以说古公亶父就是靠着谦让和友好的品质吸引来了周围的人。

古公亶父打好了根基,季历上台了。

周朝第四篇:周建立时的社会理念及诸侯为什么要拥戴周

公季脩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史记这句话说季历实行古公的治国方略,努力的施行仁义,诸侯纷纷归顺。在《竹书纪年》中记载了季历多次的对戎人的战争(很多人把它看做是为商征战)

结合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外用兵对内施行仁政的牛人,但是对外用兵对内施行仁政是矛盾的,对外用兵就要征集士兵,也就要少一部分劳动力,税收也就要更重。

那么怎么才能让这两项同时进行呢?得到更多的土地和人,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而到了周文王时,主要的吸引对象变为了各种高端人才。随着周越来越强大,加上周文王的礼贤下士,众多高端人才来到周,使周的发展更加的快速,扩张也更加的迅猛。

周朝第四篇:周建立时的社会理念及诸侯为什么要拥戴周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周为什么被众多诸侯所拥戴?史记告诉我们是: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也就是西伯昌做了很多善事,积累了很多德行,也经常暗中做好事,诸侯就都找他来解决各自的争端。

首先让西伯昌解决争端就是认为西伯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为西伯经常做善事,也就是会照顾诸侯们。

第二是解决争端就说明实力强大,别人听从。

第三是西伯一旦可以解决诸侯的争端,也就相当于诸侯们有了一个可以投诉和保障利益的地方。诸侯当然要拥戴周了。

周朝第四篇:周建立时的社会理念及诸侯为什么要拥戴周

第四是对待祭祀的问题,商朝拥有对上天祭祀和沟通的权利(后期神权开始被削弱),可是却并不重视,这就意味着控制诸侯的法理被削弱了,对诸侯的控制也就大打折扣。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谁可以带来好处就拥戴谁。

到周武王时西部诸侯跟随武王一起灭亡了商朝,至此,周也面临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环境,周朝要做出改变却也要受到以前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