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基业以后,采取宽松的政策,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使汉朝的经济明显好转。但是,刘邦骨子里是十分讨厌商人的。他不但把许多的贵族和富豪都迁到了关中加以监管,而且还下令商人不准穿绫罗绸缎,不准乘坐华丽的马车。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而汉初的几个皇帝,也一直沿袭了高祖皇帝的规定,并且比以前还要严厉。他们规定了商人,以及商人的子孙、女婿都不能从政入官。

更夸张的是,朝廷曾经实行的“纳粟拜爵”,只要平民能免缴纳一定的粮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爵位。

可是,哪怕有人牵着一群羊都能换来一顶“郎官”的官帽,可都没有商人的份。可见,当时的帝王对商人的身份是何等的歧视。

尽管如此,汉朝对国民的经济还是全面予以解放。改变了秦朝自商鞅以来的许多管制。放松了山林矿藏资源的专营,开放“关津”,不再设关税。同时在农业方面,农田也免租一半,甚至全免。所以,史称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一段时期为“文景之治。”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汉朝一系列的放宽政策,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富商大贾,对于汉朝时期产生的许多巨富,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共记载了西汉初期22位富豪。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份“西汉富豪榜”,一起去探寻他们的致富秘决。

01 盐铁富豪

第一位富豪:四川的“卓氏”。

卓氏的祖先是赵国人,在秦国打败赵国以后,要将赵国许多的老百姓迁徙到偏远的地方去,卓氏也在其内。那些稍微有点钱的都争着去送礼给主事的官员,请求迁到最近的“葭萌县(今属四川省广元市)”。

只有卓氏说:“葭萌县地方狭小,土地贫脊,没什么发展前途。但是汶山那里就不同,下面的土地肥沃,而且那里的人还很会做生意,这样做买卖也容易。”于是自己要求迁到远方去,结果被迁到了“临邛(今四川成都邛崃市)”。

没想到临邛那里有铁矿,他就利用当地的铁矿资源,开始做冶炼铸造生意。用心经营,不久就成为了当地的大富翁,财富堪比国君。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第二位富豪:山东的“程郑”。

程郑跟卓氏一样,是从山东迁到临邛的降民,他跟卓氏一样做的是冶铁生意。常常把冶炼好的铁器销售给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程郑与卓氏同样住在临邛,两人的财富不相上下。

第三位富豪:魏国的大梁人“孔氏”。

秦国攻打魏国后,孔氏被迁到了南阳,他也是凭借“冶炼业”发家致富。孔氏不光做冶铁铸造生意,他还致力于发展第三产业。他规划开辟鱼塘养鱼,投身于长途贩卖业务。带着成群结队的车马,往来于各诸侯国之间,许多的国家也因为他的商业活动得到了利益。

孔氏虽然钱赚得多,但花钱也如流水。他既在途中不忘记游山玩水,还能从中赚到更多的钱,所以被大家称为“游闲公子”。从此,南阳一带做生意的都学着他雍容大方的举止。

第四位富豪:鲁国的“曹邴氏”。

这位鲁国的曹邴氏也是靠冶铁起家,财富巨万。但跟前面的孔氏不同,因为鲁国人生就十分节俭吝啬,曹邴氏的祖先历来就定有家规:“俯有拾,仰有取。”意思是无论是低头也好,抬头也好,都要利益所得。所以,他家的租赁、放贷、买卖生意遍布各地。一时间,鲁国人都受他的影响,都放弃学术而去追逐财富。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第五位富豪:齐国的大盐商“刀间”。

刀间也称为:“刀闲”、“刁闲”、“刁间”。齐国因为是商业大国,一直以煮海盐而闻名天下。对于奴隶,齐国富人对他们是很轻贱的。但是刀间不一样,他十分重视这些奴隶,大量地收留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替他打鱼煮盐,并让他们四处贩卖。还给他们成队的车马,让他们去结交地主官员,这样,不仅刀间积累了巨大的财富,那些跟着他的奴隶也渐渐富裕了起来。

因此,当时还留下了一句谚语:“宁爵毋刀”。意思是与其出去求官,还不如在刀家为奴。

通过上面这五位富豪可以看出,汉朝放松了矿藏资源、盐铁专营,的确给商人带来了很大的财富。

看来,西汉时期能够致富的第一大产业是:盐铁产业。

在西汉时期,其实除了刀间靠盐业发了大财,还有山东的“东郭咸阳”和山西的“罗氏”,都是以盐业得以发家,成为巨富,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两位大盐商。

而对于冶铁铸造业,西汉时期的“吴王刘濞”,还有汉文帝时期的“黄头郎”邓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汉初虽然允许民间铸钱,不过,铸钱的铜矿业通常都是掌握在王侯官家手里,一般人是无法得到的。因此,汉朝时期两个最大的铸钱商,一个是刘邦的侄子“刘濞”,另一个是传说与汉文帝有“断袖之交”的邓通。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当时,吴王钱以发行量大而占优势,邓通的钱则以质地优良而取胜,两种钱币流通全国,一时间,有了“吴币、邓钱布天下”的称号。也因此,邓通成了当时最著名的官商,后来,“邓通钱”也成为了货币的代名词。

但是,为什么这份“西汉富豪榜”上,“东郭咸阳”、“罗氏”、“吴王刘濞”、“邓通”却榜上无名呢?

司马迁说:“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面富。”原来,司马迁说他例举的这些富豪,虽然都是赫赫有名,与众不同,但他们并不是靠封官进爵,或者是作奸犯科而得来的财富,他们都是凭着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并冒着生命危险努力拼搏而得来的财富。

而像吴王刘濞和邓通这样的富豪,怎么能跟他们相提并论呢?

不过,尽管司马迁把《货殖列传》排在《史记》全书的最末,可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对商人的这种开明态度,还是让后来的史学家“班彪”,认为司马迁这种为商人立传的行为是“轻仁义而羞贫穷。”看来,班彪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还是蛮严重的。

02 其它产业的富豪

司马迁列举的前五位富豪都是以盐铁产业发家的,接下的后几位却是在其它产业中发家致富的富豪。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第六位富豪:洛阳的“师史”。

“西汉富豪榜”中第六位富豪“师史”是流通产业的代表。师史是洛阳人,洛阳当地处齐、楚、秦、赵几个国家的中心地带,商业四通八达,司马迁书中记载,当时大的运输商:“船长千丈,车百乘,牛车千辆”。而当时最出名的运输商,就是洛阳的师史了。他家一共有上百辆运输车辆,一直经商于各诸侯之间,无处不到。积累的财富达七千万钱。

第七位富豪:宣曲的“任氏”。

宣曲“任氏”的祖先曾经是看管粮仓的小官,秦朝灭亡时,各路豪杰都去争着抢库府里的金银财宝,唯独任氏默默地挖窖藏粮。后来,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峙时,当地的老百姓都不能及时耕种粮食,米价涨到了每石一万钱。结果,那些豪杰们抢去的财宝又都归于任氏手中了。

任氏“弃金窖粟”致富以后,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富人一样追求享乐,他仍然从事着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行业,并立下家规:“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因此,任氏家族富足了好几代,成为了邻里的表率,就连皇帝都对他非常敬重。

第八位富豪:“桥姚”。

另一位叫“桥姚”的人,在边陲地区也是靠种粮食和发展养殖畜牧业致富的。他在边陲养马一千匹,牛两千头,羊上万头,种的粮食是以万钟来计算的。看来,桥姚的发家之路与“范蠡”教“猗顿”致富有点相似。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第九位富豪:长安的“无盐氏”。

在西汉景帝时期,势力最大的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国的诸侯王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出周亚夫为主帅,长安城中各王侯贵族也纷纷要求从军出征。

但因为当时这些“列侯封君”的领地大多数在关东,来不及筹备粮草军马和武器,所以需要向民间借贷。当时那些“子钱家(汉代对高利贷商的称呼)”都认为战事胜负未定,没人敢借,只有“无盐氏”拿出了一千金放了高利贷给官军,而且当时的利息约定为本金的十倍。

三个月后,吴楚叛乱被平定,一年之中,无盐氏得了十倍于本金的利息,可以和许多关中的大富豪相匹敌了。而当时关中地区的富商大贾,大都是姓田,如田啬、田兰。还有韦家的栗氏、安陵和杜县的杜氏,他们家产都达到了万万钱。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超级富商之外,司马迁还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一些有名的富商。他们从事的产业却是五花八门。

比如,秦扬靠种田,成为了种粮大户,瞬间成了一州首富。

虽然掘墓在汉代也是违法行为,但是一位叫“田叔”的人,却靠掘墓也成为了富豪。像不像我们现在的贩卖文物?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赌博,本来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但是“桓发”却也靠它发了财。看来汉代时期就有我们现在的“博彩业”了。

在汉代时期,沿街叫卖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卑贱的职业,但是“雍乐”却也靠这个行业成为了富裕之家。其实到了宋代,货郎先生挑担叫卖,已经是很普遍的一幅农村“风俗画”。

“贩脂,辱处也。”但是这个“雍伯”却就是靠贩卖这些女人用的胭脂水粉,挣到了一千金。

卖“水浆”这个行业,本就是小本生意,但是“张氏”却靠它成为了千万富豪。不知道水浆是不是我们现在的“饮料行业”?

“磨剪子嘞,戗菜刀!”原来在汉代就有了这个行业,“郅氏”就是靠每天帮别人磨剪刀、戗菜刀,挣得了万贯家财,天天在家吃香的喝辣的。

还有“浊氏”,靠每天卖熟羊肚儿,看起来本来也只是小本生意,却也靠这个行业富到出门都是“车马成行”。看来我们今天的“卤菜”行业利润空间也蛮大的。

张里”是专门从事给别人的马匹治病的,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兽医”了。人家张里靠当兽医,富到每餐吃饭都有专门的乐队为他演奏。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以上就是司马迁记录的22位富豪。以前的信息传播这么慢,所以想想,能够上司马迁的西汉财富榜当中,那肯定已经是闻名于天下了。

那么,司马迁的这些超级“西汉富豪榜”中的大富豪,他们致富的秘决是什么呢?

03 超级富豪的致富秘决

从司马迁列举的22位大富豪们所从事的产业,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时期致富的第一大产业是盐铁产业;致富的第二大产业是流通产业;致富的第三大产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致富的第四大产业是金融产业。当然,除了这四大主要产业之外,还有不少人从事的是薄利多销的手工制造业。

这些富豪,司马迁也在《货殖列传》中,总结了一些他们的致富秘决,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此皆诚壹所致!”

“此皆诚壹所致!”也就是“专心一事,专业经营”。只有从始自终做一件事情,才能在经验上和财富上,得到长期的积累,待到一定的时机给人带来不菲的财富。其实,这也是当代商业成功的真理。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二,“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必用奇胜。”

司马迁的这句:“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必用奇胜。”意思是,精打细算、勤劳节俭,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是,要想致富还必须做到出奇制胜。

像前面的宣曲的任氏“弃金窖粟”,还有无盐氏的“借高利贷”,都是由于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正确判断,才能够抓住机会,发战争财。

司马迁还在文中说,致富并不是靠这些固定的行业,任何行业都有致富的可能。有本领的人才有聚集财富的能力,没本领的人则只会败散家财。

三,“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司马迁说,求富,是每个人的本性,大家用不着学习,都会去追求的。

司马迁还说:“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如果家里都穷成这样了,你却还不感到羞愧,那简直是无可救药了。

不管怎样,还是要有行动,毕竟财富不是靠空想得来的。让家人获得幸福,就是你去追求财富的动力。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四,“是以无财作力,呼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如果啥都没有,那就只能靠出卖体力劳动来养活自己了。等有了一定的积蓄以后,就要开动脑筋,靠智慧赚钱了。这是追求利益最根本的方法。

脚踏实地,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这才是生存之道。

五,“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

一般贪心的商人交易后可以获得百分之三十的利润,不贪图小利,眼光有远见的商人,通常可以获得五成的利益。如果在一个行业中,你的利润如果得不到两成的利润,那你就称不上有才华的人。

六,“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

也就是说,要想改变贫穷,从事农业生产不如去从事手工制造业。从事手工制造又不如从事经商贸易业。刺绣所获得的酬劳,又不如在市场上开门店贩卖绢布所得到的利润多。

这就可以看出,在西汉时期,商业贸易的利润比手工业大。而手工业的利润又比农业大。当然,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积累财富的基本法则。

看“西汉富豪榜”,司马迁告诉你致富的秘决!

七,“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司马迁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财富观。他把天下的财富分成了三大类:本富、末富和奸富。并说:“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本富”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致富;“末富”是指经营工商业致富;而“奸富”则是指违法犯禁,通过不正当手当致富。

看来,农业是最好、也是最没有风险的致富方法。工商业虽然利润高,但随之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次之。最后的“奸富”,不仅会被世人所唾弃,还会给人带来生命威胁,因此是最坏的致富方法。

司马迁在他的自序里曾经说:“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于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

司马迁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注意到了社会生活当中的经济活动,并且认识到了生产交易和物质财富的重要性,其财富观在现在来看,都不能用“落后”的眼光来看待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