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直上3000點,滿倉踏空還是學倉位管理?

為什麼要進行倉位管理?

一句話寫在前面:研究倉位管理的前提是有固定的一種或幾種參與市場的模式!否則就失去了倉位管理的意義。這就好比研究農產品的株距和行距,不能去年種花生,今年種大豆,明年換成玉米,這麼搞永遠沒結果。

未來的任何時刻,我們都不可能知道市場價格會是哪個精確的數字,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知道。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站出來指出這句話有錯誤,我們暫且把它當做公理。下面研究研究由此公理能得出什麼推論:

推論一:沒有人可以精確知道明天市場的高低點位;沒有人可以知道下午行情上漲還是下跌;沒有人知道現在運行的行情能漲到多少;沒有人能找到一個方法幫你把多單賣在行情上漲的最高點。

以上各點如果有人短期內成功做到了,他是蒙的。不要相信任何號稱可以做到以上任何一點的人,他在忽悠你。

推論二:任何一個人,任何一種交易模式,都不能保證你在單次交易中賺錢。反過來說:任何一種參與市場的模式經過多次的統計都有可能是能盈利的。所以:請無視任何對未來行情的預測、猜測、設想;但不要輕視所有參與市場的方法。

這是因為一旦有了先入為主的判斷,就有可能使你陷入一種思維誤區,比如說:很多人都不喜歡追漲殺跌,或者壓根兒就覺得這是錯誤的,但其實經過統計真正從市場賺錢的多數都是追漲殺跌的人。

推論三:關於行情,不存在必然的上漲或者下跌的邏輯關係。比如說:隔夜外盤大漲,大盤不一定就漲。所以:所有的“因為什麼事件出現,所以行情上漲或者下跌”的話都是經不住推敲的謊言。

市場的不確定性總是存在且將永遠存在,任何試圖先搞定市場未來走勢再考慮如何交易的思路都是胡說八道,對於我們來說:如果市場永遠不確定,我們應該怎麼交易呢?

不同市場下的三種倉位管理:

在交易中市場無非三種:上漲行情、下跌行情、震盪行情,不同的行情我們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但在A股中沒有做空機制,可操作的只有上漲行情和震盪行情,低位區間震盪行情一般比較小,我們今天就說上漲行情倉位管理。

上漲初始階段:

漏斗型倉位管理法

大盤直上3000點,滿倉踏空還是學倉位管理?

反彈上漲趨勢初形成

初始進場資金量比較小,倉位比較輕,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後市逐步加倉,進而攤薄成本,加倉比例越來越大。這種方法,倉位控制呈下方小、上方大的一種形態,很像一個漏斗,所以,可以稱為漏斗形的倉位管理方法。初始風險比較小,在不爆倉的情況下,漏斗越高,盈利越可觀。

倉位配置:1+2+3+3或者2+3+4(一般不滿倉,留部分資金進行做T交易)

上漲突破階段:矩形倉位管理法:

大盤直上3000點,滿倉踏空還是學倉位管理?

強勢反彈突破前高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佔總資金的固定比例,如果行情按相反反向發展,以後逐步加倉,降低成本,加倉都遵循這個固定比例,形態像一個矩形,可以稱為矩形倉位管理方法。每次只增加一定比例的倉位,持倉成本逐步抬高,對風險進行平均分攤,平均化管理。在持倉可以控制,後市方向和判斷一致的情況下,會獲得豐厚的收益。

倉位配置:3+3+3或者2+2+2+2

上漲中繼突破階段: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法

大盤直上3000點,滿倉踏空還是學倉位管理?

上漲中繼突破階段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後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加倉比例越來越小。倉位控制呈下方大,上方小的形態,像一個金字塔,所以叫金字塔形的倉位管理方法。按照報酬率進行倉位控制,勝率越高動用的倉位就越高。利用趨勢的持續性來增加倉位。在趨勢中,會獲得很高的收益,風險率較低。

倉位配置:5+2+2或者4+3+2

注:原則上永不滿倉,必須是底部反彈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