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員工不能996,而是老闆錢沒給夠!


不是員工不能996,而是老闆錢沒給夠!

一心網:近來,互聯網上關於“996”加班的討論,極其熱烈。配合經濟危機與職場寒冬的雙重壓力背景,場面更顯詭異,矛盾更顯尖銳。

不僅是一眾中小公司老闆和員工在網絡上唇槍舌劍,一些有代表性的互聯網巨頭公司老闆,也紛紛加入了討論。比如——

阿里巴巴馬雲表示:“能做 996 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 996 都沒有機會。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 996,你什麼時候可以 996?你一輩子沒有 996,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

京東劉強東表示:京東永遠不會強制員工995或者996。劉強東稱雖然沒法像創業初期那樣拼命工作了,但是現在還是堅持”8116+8“,即週一到週六,早8點工作到晚11點;週日工作8個小時;每個月休假兩天;每年也會休一次長假。

小米雷軍表示:“要找一幫優秀的人,什麼樣的人不需要管理?要有強大的責任心、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強大的夢想和抱負,心甘情願每天12點下班,不用老闆看著。”


不是員工不能996,而是老闆錢沒給夠!

996,似乎已經成為新一輪中國職場工作方式一觸即發的“新方向”。然而,在網絡上鋪天蓋地關於996工作方式的謾罵和抵制聲中,很多人看到了這一問題的本質,很多人卻沒有看到。

996加班本身沒有問題,它作為一隻工作方式,只要勞務雙方都表示認可,那麼就是一種可執行的方式。那麼為什麼現在只有企業老闆高度認可,而員工卻完全不認同呢?根源,還是出在錢上。

網絡上,關於月薪多少,如何工作的段子很多,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要數下面這個——

月薪 100W,公司的方向就是我活著的意義。

月薪 80W,公司就是我爹孃。

月薪 50W,我與公司共存亡。

月薪 30W,我每天思考的只有工作。

月薪 10W,我不需要下班。

月薪 8W,辦公室的甲醛像冰毒一樣讓我著魔。

月薪 5W,996 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月薪 3W,老闆說什麼都是對的,錯的一定是我。

月薪 2W,老闆說啥就是啥吧,我不關心,給錢就行。

月薪 1W,老闆說的有點問題,但我不說話。

月薪 8k,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月薪 5K,老闆腦子有坑,我在背後說壞話。

月薪 2K,老闆 WQNMLGB。

月薪 1k,老闆我是你爹。

雖然作為一個段子,裡面有些內容存在搞笑的成分。但是我希望大家在笑過之後,仔細看看這個段子中,最為有價值的部分在哪裡。我個人認為,是在於薪資與態度的轉折點。

這個轉折點,就在1W~2W這個區間。月薪1W時,員工的態度是“老闆說的有點問題,但我不說話”;月薪2W時,員工的態度是:老闆說啥就是啥吧,我不關心,給錢就行”。

為什麼會這樣?這裡就要提到一個行業平均薪資和員工心理預期的一個問題。


不是員工不能996,而是老闆錢沒給夠!

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我想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

當然,《資本論》由於討論的是關於資本主義和資本家,所以關於員工這一部分沒有談到過多。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我們根據資本家(企業主)的心理與行為,完全可以推導出員工的心理與行為。比如——

如果公司發給員工的工資只是行業平均水平,員工不接受加班天經地義。因為這樣的工作,哪裡都找得到,員工隨時可以跳槽。員工流動率最大的公司,一般都是此類公司,職場中此類公司佔比超過90%。

如果公司發給員工的工資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員工雖然偶有抱怨但還是會加班。因為看在錢的份上,即使犧牲些個人時間也員工也完全能接受。這一階段的公司,一般處於發展上升期,職場中此類公司佔比不超過10%。

如果公司發給員工的工資是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倍四倍甚至更多,員工積極主動加班不再是問題。能夠給到這個工資水平的一般是行業頭部公司,員工會綜合考慮平臺前景和個人成長,能夠與公司同甘共苦,榮辱與共,職場中此類公司不超過1%。

現在問題就來了,無論是阿里巴巴、京東還是小米,在公司前景、薪資水平還有員工成長等各個方面,都足可以說是行業頭部公司,數量不到整個市場的1%。這些公司老闆強調996,是公司業務的確存在相應需求,公司待遇也使得老闆有底氣這麼喊的。

中國勞動力眾多,而頭部公司能夠提供的崗位數量非常少。換而言之,這更像是古代社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方式方法。能夠接受企業價值觀,接受996甚至更高強度工作壓力的員工,可以選擇進入這些企業,付出和收穫成正比,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那些在行業裡完全小透明,薪資待遇只有平均水平,甚至還不如行業平均水平的公司,也跟著行業大佬們高喊什麼“996萬歲”,其心理之陰暗,動機之齷齪,可想而知。

無論是市場還是職場,都是一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米吃泥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作為這個生態中蝦米一級的公司,要對自己本身的綜合實力和發展前景有非常理性客觀的認識,不要動不動就對標行業大魚級別的公司,認為他們能夠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恰恰相反,你非但做不到,而且按照大公司的管理和運營方法去操作小公司, 只會驢唇不對馬嘴,最終造成翻車的事故。小公司沒有大公司的發展前景和薪資待遇,那麼就要從“小而美”的方向去思考自己如何能夠留住人,甚至吸引到人才。這樣才有可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發展中,求得長期生存。


不是員工不能996,而是老闆錢沒給夠!

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的勞動法在設定以及執行的各個方面,事實上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當然,這是和中國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高度相關的。

由於尚且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的企業和員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奮鬥,從而讓國家經濟更上一個臺階,為下一代進入職場時,能夠獲得相對公平公正的待遇而不懈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員工不應該對工作懈怠這是義務,企業不應該壓榨員工這同樣也是義務。勞務雙方真正追求的是工作效率的提升,而非工作時間的延長。

八小時工作制之所以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演變被世界各國所認同,歸根結底在於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長,與正常人每天能夠保持工作效率與精神專注的生理情況相匹配。

這就像是到了中午,如果你拖著不去吃午飯,你的腸胃就會向你發出“餓”的信號;到了晚上,如果你拖著不去睡覺,你的大腦就會向你發出“困”的信號一樣。如果你就是要逆著人體生理規律來,那結果只能是以生病來懲罰你。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相比三四十歲的職場人,剛畢業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體力和精力上更為旺盛,且沒有複雜沉重的家庭壓力在身,可以在工作上付出更多。但這並不是企業無限制要求年輕人加班加班再加班的理由。

最為良性的工作制度,顯然就是把工作量與工作收入牢牢結合在一起。除了標準的工作任務外,設定一部分的彈性工作任務,公司中誰願意在正常的八小時工作外付出更多時間來完成這些任務,誰就可以額外獲得更多的收入。

就像馬老闆早些年自己說過的話一樣——員工之所以會離職無非兩件事,第一是心裡不爽,第二是錢沒給夠。

那麼什麼會讓員工心裡不爽?顯然是強迫員工加班;解決的方式是什麼?顯然就是把願意主動加班完成更多工作任務的員工的收入進行提高,多勞多得,正向激勵,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不是員工不能996,而是老闆錢沒給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