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中,經常看到刺刀下掛著軍旗的鬼子,歷史上他們是幹啥的?

在現在的許多抗日神劇裡,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場景:抗日奇俠們被一對鬼子兵圍困,但鬼子兵卻把手中的步槍(通常是三八大蓋)當成是“燒火棍”,都不捨得開槍,非要上來拼刺刀,結果當然是被抗日奇俠輕鬆虐菜。

而在這些鬼子兵中,通常會有一兩個,他們的三八大蓋刺刀下面,會掛一面日本軍旗,許多人好奇,這些特殊的士兵是幹什麼的?他們為何有權掛軍旗呢?

抗日劇中,經常看到刺刀下掛著軍旗的鬼子,歷史上他們是幹啥的?

實際上,這種步兵不簡單,他們並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軍曹或者伍長,相當於中士或者下士職務。通俗的說,他們可能就是一名班長。在一個班中,只有班長可以懸掛這麼一面便攜式的軍旗,俗稱是“膏藥旗”。

這些士兵通常具有一定的戰鬥經驗和指揮能力,刺刀下面懸掛這個一面軍旗,可以對本班的戰士起到指示作用:看到了班長這個“標兵”,他們就知道自己該往哪裡站了。而如果到了白刃肉搏戰階段,那麼,所有這個班裡的戰士,都將向這個班長靠攏。

抗日劇中,經常看到刺刀下掛著軍旗的鬼子,歷史上他們是幹啥的?

所以,在一個日軍小隊裡,掛著軍旗的這個士兵,起到了凝聚整個小隊的關鍵作用,如果他死了,整個隊伍就是一盤散沙。所以,他們一般不會衝在一個隊伍的最前面,相反還會受到其他戰友的保護。在一些影視劇裡,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刺刀上帶著軍旗的鬼子衝在最前面,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抗日劇中,經常看到刺刀下掛著軍旗的鬼子,歷史上他們是幹啥的?

剛才說到,除非戰場上真有什麼抗日奇俠,否則,在士兵們拼刺刀的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誰能最快的形成一個團體,誰就能快速的以多打少,最終取得白刃肉搏戰的勝利。

曾經,在日俄戰爭時期,日本的步兵跟沙俄的步兵短兵相接。按道理講,瘦弱矮小的日本兵,怎麼也不會是人高馬大的俄國兵的對手。但在戰場上,日本兵利用“膏藥旗”這種簡單直觀的“信號”,快速集結,總能快速形成人數壓制,最後贏了俄國人。

抗日劇中,經常看到刺刀下掛著軍旗的鬼子,歷史上他們是幹啥的?

而在抗戰初期,同樣如此,裝備和訓練水平遠不如日軍的中國軍隊,經常在白刃戰上吃虧。除了西北軍的大刀隊,完全可以在拼刺刀上壓制住日軍,其他時候還真沒有討得多少便宜。不過,在二戰後期,這種刺刀下面掛個軍旗的士兵越來越少,幾乎絕跡。這又是為什麼呢?

抗日劇中,經常看到刺刀下掛著軍旗的鬼子,歷史上他們是幹啥的?

第一,在熟悉了日軍的套路之後,盟軍便知道,優先攻擊這種掛軍旗的軍曹或者伍長,這一個班的士兵必然會陷入混亂。而這種士兵,在一個日軍小隊裡,顯得尤為突出和明顯。因此,這種掛旗的鬼子,基本都成了優先去見天皇的活靶子。於是,他們也學乖了,後來紛紛換成了用“哨子”和“軍號”替代“軍旗”。

抗日劇中,經常看到刺刀下掛著軍旗的鬼子,歷史上他們是幹啥的?

第二,在二戰後期的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對手是火力遠遠優於自己的美軍,在這種重火力面前,發生白刃戰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需要集結與美軍拼刺刀的機會也不太多,況且,美軍的近戰水平也不弱於日軍。因此,這種產生於冷兵器時代的特殊作戰技巧,也因此而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