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的學生朱清時說: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我們的世界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個問題,在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中國的老子、孔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古印度的釋迦牟尼,大致同時創立了世界幾大文化模式。

直到今天,人類仍然附著在這些文化的基礎之上。老子《道德經》說,有一個混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出現之前就存在了。它寂靜無聲,空虛無形,獨立長存而不改變,循環運行而不止息,可以作為天下萬物的母體。

南懷瑾的學生朱清時說: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叫作它"道",再勉強命名為"大"。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柏拉圖哲學(Platonism)認為,理念是絕對永恆的實在,而世界中實在的現象卻是不完美的暫時的反映。絕對理念(absolute idea)先於物質世界存在,正如要造張桌子,先要有桌子的概念;

又如,只把金屬和塑料給汽車廠的機器人,它們幾乎不可能做出任何有用的東西,必須給它們下達如何加工、焊接、組裝的指令,它們才能造出汽車。 萬事萬物存在著一種規律法則。

南懷瑾的學生朱清時說: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在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法中,法界先於宇宙萬事萬物而存在,它既不是物質,也不是我們說的精神,而是產生這兩者的本體。法界又叫真如、如來藏、自性、心、菩提,它"本寂無諸相,猶如虛空不分別"(《華嚴經》,難陀譯,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三十七卷/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第六地),即其中不存在任何事物( "空")。

然而法界雖空,卻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具有"靈覺性"("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唐裴休集錄)。法界可以轉化成它的陰面(對立面)-阿賴耶識,由此衍生出萬事萬物。

南懷瑾的學生朱清時說: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無論老子的道,柏拉圖的絕對理念,還是佛法的法界,它們的共同點是認為,物質世界的本源是"空"的。即不存在任何事物,然而卻包含著產生萬事萬物的規律法則。 科學是把雙刃劍,已經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

恆久以前,絕對理念演變出了神和上帝,人類文化經歷了宗教時期;再後的千年中,科學逐漸取代宗教成為人類文化的主流。科學發展帶來了大量的財富,現在人類在盡情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財富之中,但科學是把雙刃劍。

南懷瑾的學生朱清時說: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舉例說,生態環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生存;製造核武器和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門檻越來越低,少數恐怖分子就可能毀滅人類;人工智能也可能危害人類;更為基本又不可逆轉的是,社會突然變得透明,傳統的以保密為基礎管理方法失效,社會面臨空前的衝擊。

人類擺脫困境的出路是人人都要用慈悲代替仇恨,用善代替惡,大家合作共存,分享自己的財富。然而現代人要真的做到這些,需要的不僅是說教,而且要說理,為什麼人必須慈悲、善良呢?

南懷瑾的學生朱清時說: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遺憾的是,現代科學不僅不能回答這個問題,而且認為世界是一系列隨機事件競爭的結果,甚至進化論還發現"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則,反倒使人認為有理由自私。

關注平臺,私信回覆南師二字,

免費領取南師著作大全集,共12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