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大學畢業生“被就業”局面,國家出手更有效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邛崍青年

有態度 有溫度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導讀

記得2017年,@共青團中央官方微信曾在後臺收到一位小夥伴的私信,她說自己是舞蹈專業畢業生,為了拿到畢業證,只能找學校門口小賣部出具一個自己已經就業的證明,才能拿到畢業證……

日前,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下發《關於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的通知》,要求集中治理參與簽訂不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不履行審查信息義務、發佈歧視性招聘信息、哄抬或操縱人力資源市場價格等問題。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教育部在2016年曾發佈《關於做好2017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裡就有了就業簽約“四不準”要求:

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協議,不準將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不得發佈含有歧視性內容的招聘信息,嚴密防範招聘欺詐、求職陷阱等。

然而,部分高校為了保證就業率的數字,用盡各種方式明示或暗示,使畢業生“被就業”現象屢禁不止。

每個“最難就業年”,就業率都一直很高

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34萬人,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應屆生從2006年的413萬連年上漲,每一年也總是再現“史上最難就業年”。

“還沒找到工作”,“慢就業”,“要不考研吧”,與學生體感的“就業難”相反,“史上最難就業年”的高校就業率卻一直很漂亮。

在2015年1月12日,人民網依據75所部屬高校2014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整理公佈了一份“本科生就業率排行榜”。74所高校的就業率高於90%,50所高於95%。

大家表示很驚訝:不是年年都說就業難嗎?這哪兒難了?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籤不到三方協議,拿不到畢業證

肖同學畢業於廣東省某高校,她出示了她畢業時所在班級群裡的通知,通知中要求畢業生們要在5月底之前上交包括《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推薦表》《高等學校畢業生登記表》3份就業相關的材料,以順利畢業。

肖同學表示,不交三方材料就扣畢業證書這種事情,學校沒有明文規定,“但學校會暗示畢業生,沒交‘三方’不能畢業,然後大家就都想辦法弄一份”。

這時,身邊有同學因為沒有工作單位就找熟人“弄”一份三方協議,或者在網上花幾塊錢刻一個假章,自己造一份三方協議“交差”。她回憶起,自己所在班級30個人中至少有3人上交了假的三方協議。另外,還有人會選擇申請暫緩就業,以避免上交三方協議。

強制上交三方協議才給畢業證,這種行為不僅導致就業率造假情況頻發,也會使得有些企業以三方協議為條件刁難學生。

“有些公司在學生實習之前答應了會籤三方協議,但是到後來才說要看錶現再定,或者等到臨近交三方協議時才決定籤或不籤,導致有的學生需要白白給公司‘做苦工’‘博表現’。還有的公司以三方協議為要挾,給學生特別低的工資。”肖同學說。

某政法類大學畢業生王同學發現,簽訂三方協議的這項要求甚至可以由學校代辦。“一些學校會幫沒有按時籤‘三方’的學生想辦法代辦一個,防止學校的就業率數字不好看。”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政府工作報告》:“穩就業”放在“六穩”之首

送孩子上大學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強就業競爭力,因此,社會公眾經常將就業率作為評判高校優劣的重要標準。同時,就業率還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在這種壓力之下,自然會出現就業率“注水”現象。

有需求就有市場,一味追求就業率數據的“好看”,才會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通過提供虛假就業信息、參與簽訂不實就業協議來謀取不正當利益。

就業協議本該是高校統計就業率的依據,也是保障畢業生權益的依據。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將“穩就業”放在“六穩”之首。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涉及人數眾多,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無疑是穩就業的重點。

“被就業”,該停止了。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國家出手:全國範圍內開展專項執法行動!

人社部表示,近一段時期以來,部分地區人力資源服務違法違規案件有所增多,少數不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虛假就業信息,參與簽訂不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並牟取不正當利益,個別地區還出現了以職業介紹為名組織傳銷和強迫勞動等違法犯罪案件。

為此,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宣佈,即日起至4月26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

專項執法行動將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和行政許可(含勞務派遣)情況進行清查,其中以互聯網招聘平臺和家政服務中介為重點。同時,集中治理參與簽訂不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不履行審查信息義務、發佈歧視性招聘信息、哄抬或操縱人力資源市場價格、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非法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等問題。

此外還包括用人單位直接招用勞動者情況。對提供或發佈虛假招工信息、誘騙勞動者從事傳銷活動、強迫勞動、違反規定將“乙肝五項”作為體檢項目,以及其他以招工為名牟取不正當利益或者進行其他違法活動的,由人力社保部門依法查處;涉嫌構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團團有話說

解決“被就業”問題,除了需要加大執法力度、改革和優化對就業率的考核體系外,社會應正確看待高校“就業率”,不可將“就業率”看作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水準的唯一標準。

各高校要轉變觀念,嚴格落實有關規定,與其“臨時抱佛腳”提高就業率,不如保質保量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課程。在設置專業之時,提高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讓更多學生具備就業的技能。

如此,大學畢業生就不會為了在畢業時找到一份工作而著急焦慮,才會更從容對待擇業、就業,進行更加理性的就業選擇和人生選擇。

對於高校畢業生,如果在就業時因籤不了三方協議而導致畢業證被扣押無法畢業,或者遭遇企業以三方協議為條件被刁難的情況,請務必鼓起勇氣,運用法律手段,堅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來源 共青團中央

打破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局面,国家出手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