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皇帝合葬在一起,1300多年沒被盜掘,曾令40多萬大軍無可奈何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他的皇后武則天的合葬墓,位於今天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它採用依山為陵的建造方式,是唐朝十八座皇陵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

而在歷史上,曾經光顧乾陵的盜墓賊,不在少數。其中有名有姓有記載者,就多達17人,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一次性來了40多萬人,幾乎把梁山的一半挖空了,然而仍然找不到乾陵的入口。為何唐代其他皇陵幾乎都被搬空了,而乾陵卻仍然巋然不動呢?

兩位皇帝合葬在一起,1300多年沒被盜掘,曾令40多萬大軍無可奈何

唐朝末年,風起雲湧,江河變色,鹽販子出身的草莽英雄黃巢,率領60萬大軍攻佔了長安城。“滿城盡帶黃金甲”,享受了一番當皇帝的樂趣之後,黃巢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唐朝正在積蓄力量反撲,而他要保住勝利成果,需要大量的金錢!

有人對黃巢說,在梁山西側的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黃巢明白,這意味著乾陵的入口可能就在此處。於是,他立即調動40多萬大軍,從梁山西側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挖掘。

40萬人在梁山上爆發出戰鬥力,很快,他們就把半個梁山都幾乎挖空了,還留下了一條深達40米的溝,因為是黃巢的傑作,因此被當地人稱為是“黃巢溝”。可是,他們依然不知道乾隆墓室的入口在哪裡。

就在此時,唐朝軍隊已經對長安發動了進攻,黃巢不得不放棄了繼續挖山的念頭。然而,事後許多人說黃巢真是太糊塗,因為乾陵是坐北朝南而建,懂點墓葬常識的人也會明白。所謂的“梁山西側埋藏著大量碎石”,肯定唐朝是為了怕人盜墓而設置的“幌子”。

兩位皇帝合葬在一起,1300多年沒被盜掘,曾令40多萬大軍無可奈何

黃巢盜墓時,尚且對唐朝心有忌憚。然而到了五代時期,唐朝已經作古,再加上兵荒馬亂,盜唐朝皇陵便成了五代軍閥們籌集資金的快速通道。

出身土匪的溫韜,投靠梁太祖朱溫後,成為耀州節度使。然而,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盜墓賊之一。他幾乎把唐朝的皇陵盜了一個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盜了唐太宗的昭陵,從墓中石函鐵匣內獲取了大量前代名家紙墨。

喜歡書畫的朋友都知道,唐太宗非常喜愛王羲之的《蘭亭序》,他曾遺囑要把這件價值連城的絕世珍品陪葬在自己身邊。

可是,溫韜搬空了昭陵,在出土寶物清單上,卻沒有找到《蘭亭序》。有人說,《蘭亭序》十有八九在乾陵裡邊,溫韜於是出動數萬大軍,在黃巢的工作基礎上,繼續挖掘梁山,不料幾次上山,都因為遭到疾風驟雨,而只得回撤,等到撤至山下,風雨接著驟停。溫韜於是心裡犯嘀咕,沒有再敢繼續挖下去。“久走夜路必撞鬼”,總幹偷墳掘墓的事,溫韜的心裡恐怕也虛得很。

兩位皇帝合葬在一起,1300多年沒被盜掘,曾令40多萬大軍無可奈何

乾陵經受的最嚴峻的一次考驗,還是在百年之前。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孫連仲為籌措軍餉,便以保護乾陵為由,派遣一個師的兵力駐紮在乾陵,他打著軍事演習的旗號,炸山盜寶。孫連仲用的火藥,比黃巢的40萬大軍要強,而且,在前人耕耘的基礎上,孫連仲已經幾乎摸到了乾陵的入口,據當地人稱,他當時已經炸開了墓道的三層豎立石條,可此時又是飛沙走石,一片混亂,尋找乾陵入口的工作一時難以繼續。孫連仲也心虛,怕遭到“報復”,於是趕緊將墓道用石頭回填進去。

乾陵歷經千年的滄桑,為何能屹立一千餘年,獨善其身呢?

第一,選址選的好。說到乾陵的選址,不得不說兩個人——唐朝著名的預言家、相士袁天罡和李淳風。據說,在唐高宗死後,武則天詔令二人為皇帝選擇“人生後花園”。袁天罡和李淳風不約而同的來到了梁山,袁天罡埋了一枚銅錢,李淳風插了一枚鐵釘。建墓時,人們刨開土地,正好看到鐵釘紮在了銅錢的方孔中。

這種傳說雖然有點邪乎,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乾陵的選址非常絕妙。梁山是一座石灰岩山峰,主峰海拔1047米,從乾陵東邊望去,梁山就像是一個女人的軀體,仰臥大地,因此人們說這是武則天的象徵。袁天罡、李淳風眼中的“風水寶地”,再加上乾陵本身的神秘色彩,也會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兩位皇帝合葬在一起,1300多年沒被盜掘,曾令40多萬大軍無可奈何

第二,乾陵修得好。唐朝至從唐太宗開始,就實行了“因山為陵”的葬制,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將皇陵修得隱蔽、堅固、防盜。

而唐高宗、武則天在位時期,唐朝國力強盛,所以,在他們的合葬墓中,不光陪葬品數量眾多、價值連城,而且更有實力修建一座唐朝最為豪華、堅固的皇家陵墓。

乾陵地宮,位於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塹壕深達17米,墓道全場63米,呈斜坡型。墓道口用石條閉塞,石條之間的縫隙,用錫鐵汁灌注密封。

因此,可以想見,在冷兵器時代,古代的盜墓賊能從山巒之間找到墓道,都要廢很大一番功夫,即便是找到了,在沒有威力強大的炸藥的情況下,想進入墓室,更是難上加難。而盜墓行為,歷來被官方所明令禁止,除了黃巢、溫韜這種亂世梟雄,一般的盜墓賊更沒有這個實力了。

所以,在這13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乾陵一直穩如泰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