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有偿购买部分:

07型驱逐舰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鞍山”1936年9月15日开工,1939年4月6日下水,1954年10月26日成军

“抚顺”1936年5月5日开工,1940年4月29日下水,1954年10月26日成军

“长春”1939年下水,1955年6月28日成军

“吉林”/“太原”1936年8月23日开工,1939年9月29日下水,1955年6月28日成军

制 造 厂:

苏联尼古拉耶夫斯克造船厂(负责船体分段)

苏联共青城阿穆尔河造船厂(负责最后舾装)

苏联海参崴达尔扎沃德修船厂(负责最后舾装)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1953年6月4日,为尽快提升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技术装备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签订《关于向中国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军舰建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该型军舰就是《六四协定》中向苏联订购的海军军舰,属于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建造的“7”型舰队雷击舰,由苏联海军从其太平洋舰队的现役军舰中挑选出售给中国。1954年10月13日,第一批2艘由苏联海军人员驾驶,抵达山东青岛大港三号码头,原为苏联海军的“凛冽”(Рекордный)、“剧烈”(Резкий),以两舰为装备基础,10月25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大队,成为人民海军的第一支驱逐舰部队,10月26日正式举行两舰的交接、命名典礼,分别更名“鞍山”“抚顺”,舷号“301”“302”。第二批两艘原为苏联海军的“果敢”(Решительнвй)、“勤恳”(Ретивый),1955年6月28日由苏联海军驶抵青岛交付,7月6日命名为“长春”“太原”(原定为“吉林”),舷号“303”“304”,也编入驱逐舰大队。该型4舰入役后,1956年番号调整为驱逐舰51大队。由于战力较优,该型四舰是人民解放军海军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主力舰,被昵称为“四大金刚”,经常出现于重大军事演习、校阅等场合。四舰中,“抚顺”舰于1989年最先退役,出售拆解。“长春”舰于1990年8月退役,后作为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风景区的观光物,退役之前在青岛参加了电视剧《北洋水师》的拍摄,饰演“定远”等历史军舰。“太原”舰于1991年9月19日退役,被大连舰艇学院保留为泊港教学平台,更名“青岛”,停泊于大连老虎滩。“鞍山”舰于1992年4月24日退役,转交青岛中国海军博物馆作为纪念舰陈列。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排 水 量:1660/2040吨(标准/满载)

主 尺 度:112.8米×10.2米×4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GTZA-24透平蒸汽机、3座水管锅炉,48000马力

航 速:32节(最大)

续 航 力:2670海里/19节

武 备:苏制Б-13型130毫米单管舰炮4门,苏制Б-2ЛМ型37毫米双联装机关炮4座,39-Ю型533mm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具,БМБ-2深水炸弹炮2具,深弹/水雷投放轨2条(接收时状态)。

122БИС型猎潜艇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德州”“胶州”“常州”“通州”“温州”“泰州”1954至1955年成军

制 造 厂:苏联泽列诺多尔斯克第340造船厂

该型军舰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建造的第一代大型反潜护卫艇,北约代号为“喀琅施塔得”级,除具备发射深水炸弹等反潜作战能力外,还因火力较强、航速较高,可以执行近海巡逻、护渔等任务,属于一种多用途的巡防军舰。1953年,中国和苏联签订《六四协定》,引进生产该型军舰,即“6604”型。与此同时,中国另直接向苏联购买6艘该型军舰,1955年7月在青岛交付成军,分别命名“德州”“胶州”“常州”“通州”“温州”“泰州”,舷号“611”“612”“613”“614”“615”“616”,7月12日组建为驱潜舰大队(番号后改为猎潜艇71大队),是海军青岛基地装备的第一代猎潜艇(“德州”“常州”艇于1957年8月调入旅顺基地护卫舰7大队)。

排 水 量:325吨(满载)

主 尺 度:52.24米×6.48米×2.28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3座GM12-278A柴油机、3600马力

航 速:20节(最大)

续 航 力:3000海里/8.5节

武 备:苏制90-K85毫米炮1门,70-K37毫米炮2门,12.7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RBU-1200型五联装火箭深弹发射炮2座、大型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抛射架2座、水雷布设轨道2条。

无偿引进部分:总共六种舰艇的全套图纸以及制造材料和武器设备。

6601型护卫舰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该型军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造的第一型排水量超过千吨的水面作战舰艇,属于苏联“里加”级护卫舰。

1953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签订《六四协定》,其中约定苏联向中国提供建造4艘“里加”级护卫舰所需的全部技术资料和舰材、技术装备(这就是为什么该级只造四艘的原因——只给了四艘的“板件”),此后苏联派出由“里加”级总设计师为首的6人技术顾问团队抵达中国,协助培训舰船工程技术人员,和协助指导建造,以苏联提供的4艘“里加”级材料而建造的即该型军舰,中国称为“6601”型,或简称“01”型,北约代号为“成都”级。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该型四舰从1955年起在上海沪东造船厂陆续建造,生产代号分别01-Б1、01-Б2、01-Б3、01-Б4,该型军舰的技术引进和建造,使新中国的舰船工业人员获得了宝贵的学习苏联先进设计、建造技术的机会。四舰建成交付后,分别命名为“昆明”“成都”“贵阳”“衡阳”,舷号“205”“206”“207”“208”,装备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编为护卫舰18大队,隶属护航舰6支队,由于火力较强、电子装备先进,是20世纪5、60年代东海舰队的主力舰型之一。1964年7月11日,该型的“衡阳”舰作为指挥舰,在江苏吕泗港以东海域击伤俘虏了台湾当局的特务输送船“满庆盛”(因受伤过重,12日清晨于拖航中沉没),并指挥僚舰“沙家店”击沉了另一艘输送船“满庆升”。

该型舰在1971至1972年陆续实施现代化改装,拆除原有的鱼雷发射管,换装“上游一号”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成为人民海军最早的导弹护卫舰。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战爆发,南海方向局势紧张,护卫舰18大队于1月20日被紧急调派从浙江舟山南下,冒险穿越台湾海峡前往广东湛江,加强南海舰队的战力,此后一直编在南海舰队,隶属驱逐舰9支队,长期执行南海的巡航等任务。该型之中的“贵阳”“衡阳”与台湾地区海军的“阳”字驱逐舰同名,1986年8月1日被改换舰名,“贵阳”“衡阳”分别更名为“凭祥”“西昌”。

1992年4月24日,该型的首舰“昆明”号最先退役,此后“西昌”舰于1993年、“成都”舰于1994年、“凭祥”舰于1995年,依次退役。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排 水 量:1226吨(正常)

主 尺 度:91.58米×10.2米×2.93米(全长、型宽、吃水)

动 力:2座TB9透平蒸汽机、2座KBГ57/28锅炉,20000马力

航 速:28节

续 航 力:200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34-УСМА型100毫米炮3门,B-11M型37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TTA-53-50三联装鱼雷发射管1具,MБУ-600二十四联深弹发射炮1具、БMБ-2大型深弹发射炮4座,450型深弹发射装置4座,深弹抛射架2座

6602型大型鱼雷快艇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该型鱼雷艇是中国根据和苏联签订的《六四协定》引进生产的苏联183K型鱼雷艇,为滑行艇型,木壳艇体,西方称为P-6型鱼雷艇,由苏联提供全套设计资料和部分零件,并派出专家指导建造,中国代号“6602”型。

该型艇在1955年起分别由芜湖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建造,总计约建成63艘。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青岛校阅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部队时,曾乘坐该型艇阅舰。1958年9月20日,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芜湖造船厂时,亲自乘坐该厂刚建成的该型“227”号鱼雷艇在长江试航,后1969年该艇曾被授予“58-920”荣誉舷号。

1965年11月14日,海军东海舰队鱼雷快艇6支队31大队所属的该型鱼雷艇在福建崇武以东海面出击,参与击沉了国民党海军的“临淮”号扫雷舰,取得了该型鱼雷艇历史上的重要战绩。

该型鱼雷艇服役至20世纪80年代全部退役,青岛中国海军博物馆收藏、展示有该型中曾在1957年作为周恩来检阅舰艇部队座艇的“245”艇。

排 水 量:67.5吨

主 尺 度:25.05米×6.06米×1.37米(长、宽、吃水)

动 力:4座M50Ф1柴油机,4800马力

航 速:43节

武 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苏制2M3型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

6603型中型常规潜艇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该型原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建造的“613”型潜艇,北约称为“威士忌”级,简称“W”级,1954年中国和苏联签订的《六四协定》中约定引进建造,中国代号“6603”,简称“03”型,是中国建造的第一型常规动力潜艇。

该型潜艇于1955年开工,首制艇在江南造船厂建造,1956年1月10日国家主席毛泽东曾视察该艇,该艇命名“新中国15号”,舷号“115”,后该艇曾改用“56-110”荣誉舷号。

总计该型潜艇交付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共有21艘,至20世纪90年代全部退出现役。除此外还向朝鲜、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国各出口4艘。该型艇是中国批量建造的第一型潜艇,为中国潜艇的设计、制造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排 水 量:1050/1350吨(水上/水下)

主 尺 度:75.2米×6.3米×4.3米(型长、型宽、正常吃水)

最大潜深:200米

动 力:2座柴油机,4000马力;2座电动机,2500马力

航 速:18/13节(水上/水下最大航速)

自 持 力:40昼夜

武 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首4尾2,备雷12枚)

6604型猎潜艇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该型艇属于苏联海军122БИС型大型猎潜艇的授权生产型。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的《六四协定》中约定苏联向中国转让该型艇的全套技术资料和部分装备,并派出专家团到中国具体培训、指导建造,1955年至1956年,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和大连造船厂驻广州404工程处分别建造,共建成14艘(艇体比122型稍短),是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装备的第一代反潜护卫艇。

其中,大连造船厂驻广州404工程处建成6艘,即“锦州”“扬州”“苏州”“泸州”“赣州”“株州”,编为猎潜艇73大队,舷号“271”“272”“273”“274”“275”“276”(前4艘艇原曾使用舷号“3-103”“3-113”“3-123”“3-153”),20世纪70年代后改舷号“651”“652”“653”“654”“655”“656”。

因为数量较多,火力强,且巡逻区域较炮艇更大,该型艇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是人民解放军海军海上巡防的主力之一,表现相当活跃。1962年11月29日,南海舰队所属“扬州”号猎潜艇与其他舰艇配合,在上川岛附近海面击沉了台湾地区“协进8”号特工运输船。1964年7月12日,“扬州”号击沉了特务输送船“大金l”号,“泸州”号击沉了特务输送船“大金2”号。

排 水 量:319.6吨(正常)

主 尺 度:49.5米×6.2米×2.2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3座9Д型柴油机、3300马力

航 速:18.8-19节(最大)

续 航 力:3000海里/12节

武 备:苏制90-K型85毫米炮1门,70-K型37毫米炮2门,12.7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RBU-1200型五联装火箭深弹发射炮2座、大型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抛射架2座、水雷布设轨道2条

6605型基地扫雷舰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该型扫雷舰属于苏联海军的“254K”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考德国“M”型扫雷舰而研发的“254”型(西方称为“T43”级)的升级型,加装了导航雷达和新式扫雷具,于1948年定型。

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六四协定》时从苏联引进,共购买建造4艘军舰用的材料、设备,由武昌造船厂建造,1956至1957年陆续交付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分别命名为“长辛店”“清风店”“周口店”“沙家店”,舷号“1”“2”“3”“4”,隶属东海舰队扫雷舰9大队,后舷号曾改为“531”“532”“533”“534”,最终定为“825”“826”“827”“828”。

除此外,1954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协定》,苏联将其海军驻泊旅顺口的2艘“254K”型扫雷舰无偿移交给人民解放军海军,称为“43”“45”,后被命名为“石家庄”、“台儿庄”号,列编北海舰队扫雷舰5大队(后调整至扫雷舰11大队)。

该型扫雷舰除了执行扫雷任务外,还曾参加执行海上巡逻等任务。1964年7月11日,该型的“长辛店”“沙家店”舰与护卫舰“长沙”“衡阳”配合,在江苏吕泗港以东海域截击台湾地区特务输送船,“沙家店”舰进行两轮射击后,击沉了“满庆升”号,创造了扫雷舰获得海战战果的历史。

排 水 量:569吨(满载)

主 尺 度:58米×8.5米×2.24米(全长、型宽、吃水)

动 力:2座9Д柴油机,双轴,2200马力

航 速:14节(最大)

武 备:苏制B11型37毫米双联机关炮2座,12.7毫米双联装机枪4座,深弹发射炮2座,大型深弹10枚。

6610型基地扫雷舰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该型属于苏联“254M”型扫雷舰,是在“254K”的设计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改进型,增强了火力、扫雷能力等多项技战术指标,采用新颖的变距螺旋桨,于1953年定型,中国在1954年通过《六四协定》和“254K”型扫雷舰一起引进,设计代号称为“6610”。

根据《六四协定》的规定,中国从苏联首先引进建造5艘该型军舰所用的材料、设备,由武昌造船厂建造。随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苏联原始设计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产生了适应南海海域使用的“南海方案”型、适应东海区域使用的“东海方案”型、彻底国产化的“中国化”型等多种改型,并衍生出了水声研究船。其中国产化定型之后建造的该型军舰称为“10”型,以示和“6610”的区别。

该型扫雷舰建造数量多,而且不断进行优化改良,在人民解放军海军中服役时间长,从20世纪50年代直至21世纪初,在人民解放军海军序列中都能见到该型军舰的身影。该型军舰因为火力较强,还时常被用于海上巡逻,扮演类似巡防舰的角色。1974年1月19日,南海舰队的该型“396”“389”舰在西沙永乐群岛与猎潜艇相互配合,对侵入中国海域的南越军舰实施拦阻和反击,成为人民解放军海军历史上的经典战例。

该型军舰在21世纪后陆续退役,河南周口国防教育园有该型的后期型(“10”型)军舰陈列展示。

约大叔的礼包——《六四协定》给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样的军舰?

排 水 量:600吨(满载)

主 尺 度:59.05米×8.5米×2.24米(全长、型宽、吃水)

动 力:2座9ДM柴油机,双轴,220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武 备:苏制B11型37毫米双联机关炮2座(“南海方案”为苏制90-K型85毫米炮1门、苏制B11型37毫米双联机关炮1座),苏制2M3型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14.5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深弹发射炮2座,大型深弹10枚。

附录:《六四协定》始末

1953年6月4日,为尽快提升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技术装备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签订《关于向中国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军舰建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

“六四”协定主要是明确了苏联政府为中国海军五年建设计划前两年的供货。这项协定有3个附件:一是关于三年内(1953年至1955年)供应的成品舰艇、武器和其他物资;二是关于1955年前应提供的半成品舰艇及舰船材料;三是关于供应的舰船技术资料,及苏方派遣专家来华和代为培训中方研究生。按照附件一,苏联政府保证在1953年至1955年内交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类舰艇(成品)32艘(合计1.45万吨),各种飞机148架,机场地面设备车67辆,各种火炮150门,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各种炮弹,观测、通信、航保、防化、防救等各类配套设备器材若干(具体数目从略);按照附件二,交付各类成套造舰材料(又称“半成品舰艇”)由中国船厂装制的舰艇49艘(合计1.35万吨);按照附件三,苏联方面无偿转让中国方面制造舰艇技术图表和工作图表,以及生产水雷、安装火炮等技术文件。苏方将在1954年至1955年内派遣不少于150名专家到中国,以资在中国工厂建造舰艇方面给予技术援助。协定还规定,供货价值的三分之一由中国方面交付现款,三分之二用苏联提供的贷款偿付。

根据《六四协定》,苏联政府将于1953年至1955年内,移交在中国建造的6种舰艇的全套器材设备及图纸资料,计有50型护卫舰4套(代号6601)、183大型鱼雷快艇24套(代号6602)、613中型潜艇3套(代号6603)、122БИС猎潜艇4套(代号6604)、254К基地扫雷舰4套(代号6605)、151江河扫雷艇10套(代号6606)。后来因海军在自行研制的50吨炮艇和53甲、54甲炮艇上已加装了苏联的小型扫雷具,又根据当时海军“空、潜、快”的方针,拟将有限的外汇用以追加其他舰艇,故而“6606”艇仅来了图纸,并未向苏提出订货和建造。1956年5月,苏联又提供了254М基地扫雷舰(6605舰的改进型)的图纸资料和器材设备。因此,《六四协定》转让制造舰艇实际上仍为6种型号,只是内容有了改变。苏联转让这些舰艇的资料、图纸基本上是免费的,协定规定无偿地给予中国建造军舰和生产水雷的转让制造权,而根据协定3号附件提供的图纸资料,仅收取复制费和运费。同时,苏联政府还将于1954年至1955年内,派遣为数150人以内的苏联专家来华给予技术援助,并接受为数100人以内的中国造船人员到苏联工厂进行培训。

《六四协定》很快得到落实。随着各项技术组织措施的逐步落实及图纸资料和器材设备的陆续到货,苏联政府按照协定于1954年11月起派出了技术援助委员会。委员会在华期间先后共有288位专家,分别来自苏联造船工业部和其他部门的32个工厂、5个电气安装公司、12个中央设计院、8个科学研究院和海军。其中,委员会领导4人、舰艇设计专家30人、建造工艺专家136人、安装调试专家44人、工厂设计与基建专家16人、交船验收专家58人。按工作性质和分级原则,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专家组由相应的中方机构和人员与之对口配合。委员会主席祖鲍夫和副主席依伏奇金对口配合船舶工业管理局,实施全面领导。委员会副主席米金对口船厂基建设计机构,指导各工厂的改造和基建。委员会副主席塔盖叶夫则对口配合产品设计分处,直接领导各产品设计专家组。各产品设计专家组对口产品设计分处相应的产品科,各工厂专家组对口配合厂长和总建造师等。除安装调试和交货专家轮流到各工厂进行调试和协助交船验收外,各产品的设计专家组和工厂建造专家组分别固定常驻产品设计分处和各建造工厂。

在转让制造中,苏联专家在下列方面给予了技术援助:

(1)对有关全面性的或特别重要的技术组织问题向局领导提出书面建议。

(2)指导编制造船工业长远计划,协助组织有关工业部门供应为舰艇配套的机电设备。

(3)对有关产品设计或建造中重要的技术问题、生产组织、工艺规程等向设计分处和工厂领导或与其配合的中方人员提出书面建议。

(4)向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军代表、工人讲解设计、工艺图纸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