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菜芽、


吐蕃的确可以说陪伴唐朝走完一生,两个帝国几乎同时建立,交往争斗几百年,又几乎同时灭亡。唐朝的历史大家比较清楚了,这里就简要介绍和分析吐蕃的兴衰之路。

吐蕃帝国的兴衰历程

吐蕃帝国可谓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唐的历史上多次提及和出现过这个名字,而陌生又因为它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史籍流传较少,加上语言文化不同,所以吐蕃如何兴起如何衰亡,大家就比较陌生了。大多数人对吐蕃的了解都是伴随着唐朝历史记载片段式的记忆。因此我们先来简单捋一下吐蕃的兴衰历程:

  • 公元六世纪左右,西藏的藏族先民开始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王国转变。其中最有实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活在雅隆河谷的雅隆部落(也称悉勃野部)。他们不断发展扩张势力,最终在公元六世纪左右扩张到了拉萨河流域。此时的吐蕃赞普是囊日论赞,在他的手中吐蕃帝国的雏形基本形成。

  • 囊日论赞的扩张和奴隶制变革导致了旧贵族的反抗,王室本部和后妃的外戚部族都相继叛乱,连囊日论赞本人都被毒死,刚刚初具雏形的吐蕃帝国面临胎死腹中的危险。但是吐蕃的杰出领袖松赞干布正是囊日论赞的继承人。松赞干布继位后,迅速平定内乱,同时改革政治,继续加快向奴隶制帝国的转变。同时开始兼并四周其他部族走上扩张之路。真正意义上的吐蕃帝国在松赞干布手中得以建立,松赞干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吐蕃帝国的建立者。

这一阶段是大唐和吐蕃两个帝国的初建时期,大致的历史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在唐太宗登基两年后继承赞普之位,唐太宗去世一年后,松赞干布也去世)。双方总体上来说还是友好和平相处,但是决定这种良好关系的关键性事件之一是公元638年的松州之战,登基九年21岁的松赞干布吞并了周边部族,心态有些膨胀,因为吐谷浑的争夺和唐朝开战,结果唐军主力侯君集的部队还没有抵达战场,唐军就打败吐蕃部队,松赞干布赶紧撤兵谢罪,从此老老实实跟随天可汗李世民混。

  • 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相继去世之后,唐朝开启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执政的时代,这一时期吐蕃迎来了一个发展期,唐高宗的主要精力放在击败东北的高丽政权上,因为一直以来的良好关系对西南的吐蕃帝国的扩张没有过多关注,导致吐蕃吞并了吐谷浑。但是消灭高丽政权后警觉起来的唐朝政府开始着手限制吐蕃向河西走廊的扩张,双发爆发多次战争,展开反复争夺,总体上仍然是唐朝略微占据优势。但是吐蕃吞并吐谷浑所占据的青海地区仍在吐蕃控制之下,唐朝控制的河西走廊等地吐蕃也没有办法侵入。


  • 唐玄宗继位之后,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因此也开始了对吐蕃的进攻性策略,以安西四镇为基地,从西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不断进攻吐蕃。吐蕃帝国连战连败,丧失大片领土,此阶段唐朝取得了对吐蕃的全面胜利。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不得不从安西四镇抽调大量军队投入国内的平叛战争。吐蕃帝国乘势不仅夺回被唐朝占领的青海等地,还顺利占领了河西走廊,彻底切断了唐帝国和西域的联系。占领陇右之后的吐蕃不断蚕食和控制西域诸国,同时也不断袭扰和攻击唐朝。双方爆发多次战争,但除了763年朔方军主动放吐蕃东进导致吐蕃占领唐朝首都长安之外,唐朝军队多次击败吐蕃的进攻。虽然整体上是吐蕃占据进攻态势,而且吐蕃的疆域在此一阶段的确达到了鼎盛,但是基本上没有办法再向唐朝腹地扩张(双方大致上以陇山为界),当然唐朝也无力收回丢掉的河西陇右之地。

  • 连年的战争导致吐蕃国力也迅速衰落,进入9世纪后,唐朝和吐蕃都有强烈的罢兵休战的想法,821年长庆会盟之后,双方进入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此时吐蕃已经日落西山开始走向衰亡了,848年吐蕃爆发内乱,唐朝陆续收回一些州县(但是因为国力不足,其实大体上是名义上收回,实际控制权不在唐朝中央政府)。9世纪末,在内乱和奴隶起义的冲击下吐蕃帝国瓦解崩溃。几十年后,公元907年大唐帝国也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

盛极一时的吐蕃帝国为什么会在达到顶峰数十年后迅速衰落灭亡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连年的扩张战争严重削弱了吐蕃帝国的国力。

吐蕃的帝国的兴起毫无疑问是靠扩张战争的胜利所带来的。从松赞干布时期基本统一西藏高原地区,到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吞并和控制吐谷浑,吐蕃势力进入青海;再到安史之乱后,吐蕃攻占陇右控制西域,疆域达到最大。伴随着这些扩张不仅仅有土地财富人口等收获,同样也伴随着国力的严重消耗。

佛教和苯教的争端严重影响吐蕃政权的稳定。

苯教是西藏先民的原始信仰,而佛教则是松赞干布时期引入的新兴宗教。松赞干布试图通过扶持推广佛教来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虽然当时苯教仍是主流,但是佛教的引入和迅速传播,使得吐蕃帝国始终无法摆脱苯教和佛教的冲突。这样的冲突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思想统治的混乱,而是多位赞普付出生命代价的流血冲突。比如吐蕃分裂前的最后两位赞普赤祖德赞和达玛,一个是因为崇佛被苯教徒暗杀,一个是因为灭佛被佛教徒暗杀。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残酷和激烈的冲突。

权臣和外戚的争端导致吐蕃内乱不断。

吐蕃帝国从松赞干布建国以来,几乎没有停止过内乱。这些内乱往往由旧贵族、权臣、外戚和军事贵族等阶层和王室的矛盾或者互相之间的矛盾引发。而且这些内乱还往往和上面提到的宗教纷争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血腥激烈。比如和唐玄宗争斗了半个世纪的赤徳祖赞就是被权臣弑杀、而他的孙子辈牟尼赞普和牟如赞普兄弟两个都是外戚权臣家族弑杀;吐蕃帝国的分裂瓦解也是达玛被弑杀后,他的两个儿子在两个外戚家族的支持下将吐蕃帝国一分为二,并展开长达几十年的夺位内战而导致的。

吐蕃帝国的盘剥过重,导致盟友离散、起义频发。

吐蕃帝国疆域最大时控制整个西域,东面和唐朝以陇山为界,南面据说到达印度的恒河流域。在这样广大的一片疆域里,吐蕃控制的人口和部族是非常多的,而且因为吐蕃的强大,不少部族也是纷纷归附和与之结盟。但是吐蕃为了应对连年的扩张战争不得不从占领区不断的盘剥物资赋税,从而导致内部起义反抗不断,典型的就是直接摧毁吐蕃政权的张议潮等人的沙洲归义军起义;还有869年左右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另外这种过重的盘剥也直接导致一些盟友的抛弃,南诏本来和吐蕃结盟共同抗衡唐朝,但是后来吐蕃崛起并且在南诏征收高达六成的赋税,直接导致南诏重新回归唐朝的怀抱,还有党项这个后来崛起的民族也是因为吐蕃的盘剥过重,导致党项归附唐朝。

综上所述,吐蕃帝国虽然强盛一时,但是频繁的扩张战争导致国力消耗过大,同时内部权臣、外戚等内乱不断,同时又和佛教和苯教的宗教冲突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吐蕃帝国不得不向内部民众转嫁矛盾,加重盘剥,并引发席卷全国的奴隶起义,本就因为夺位战争分裂的吐蕃帝国也就因此而瓦解灭亡了。


围炉品茗人


恐怕很多人对于吐蕃的印象都和曾经的我一样。中学时期因为课本中有文成公主进藏和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懵懂的认为吐蕃和唐朝是睦邻友好的邻国。


后来读了这段历史才知道原来文成公主不是皇帝的女儿, 二人的感情也没有那么美好,和亲更不是表达了两国的友好而是为了避免战争牺牲了文成公主一生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充满了战争。

一般认为吐蕃建国于公元618年松赞干布统治时期,也正是在这一年李渊称帝建立大唐。

从两个政权诞生之初到消亡,双方在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区始终充斥着战争,虽然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政权,但是在和吐蕃的战争中却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大为衰落,吐蕃占领了大量唐朝领土更是一度长驱直入占领唐朝首都长安。

那么如此强大的吐蕃政权又是如何消亡的呢?

简单来说吐蕃的灭亡是内乱削弱国力,奴隶起义摧毁政权。

吐蕃从立国之初就不断发动对外战争,除了上百年的唐与吐蕃之战,吐蕃还曾南下攻打天竺,曾兵至恒河流域。

随着不断的用兵吐蕃的国力也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一些将领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成为了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使得吐蕃的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为吐蕃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另外由于佛教的盛行僧人和贵族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并演变成了”朗达玛灭佛运动“,最终朗达玛遭遇僧人刺杀而亡,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位,直接导致了吐蕃王室分裂,一些本就拥兵自重的将领也趁机纷纷自立,吐蕃一时间陷入了大规模的内乱。

公元869年吐蕃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直接导致了吐蕃政权的土崩瓦解。


一点点历史


吐蕃,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占地面积也很广,军事力量十分雄厚,那么如此强大的国家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

其一,常年征战,吐蕃自从建国之后就开始四处征讨打仗,周边的小国政权几乎打了个遍,尤其是和大唐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几百年,最终导致国库空虚,国家疲软。


其二,内乱,吐蕃国后期,由于政权更迭加上内部动乱频繁,大臣与干普之间,内臣与外城之间,政权与宗教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频繁,尤其是干普与大臣已经达到了互相厮杀的地步,如此国家,不灭亡才怪。

其三,体制落后,吐蕃国从成立以后就是以侵略扩张为主,完全没有建立正统的有效的管理体制,在这个奴隶社会的国家中,中央集权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权力空虚,最高领导无法完全掌控整个国家。



其四,宗教问题。宗教本来与吐蕃政权相辅相成,二者互为发展,然而佛教发展越来越发,已经形成危害国家的种子,末代干普开展灭佛运动后竟然被宗教刺杀,这也直接导致了王朝动乱。


历史小迷哥


历史上面,秦穆公曾经想要讨伐一个国家,叫做西戎,结果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来自于西戎这个国家的使者,秦穆公就问这个使者说你们国家的国家体制究竟怎么样?这个使者告诉秦穆公,说我们国家生活的体质或者是生活,这环境太好了,尤其是我们的君王,不仅和人民同吃同住,而且哪家人民的牛羊出了问题,他也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帮他们处理问题。

秦穆公撇了撇嘴,所以他就派了一些美女,还有金银财宝送到了西戎,结果立刻使当地的君王痴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整个西戎的经济彻底崩溃。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说如此精明强干的一个君王,最后为什么会死在这儿略施小计之下。

原因很简单,单元的政治体制,它的结构特别简单,一旦其中的一环出现了问题,造成的结果将是无可挽回的,或许我们不懂,但我们去看一下秦国商鞅变法的实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在大秦帝国里面,商鞅对秦孝公所说的,只要接下来秦国不出现大奸大恶之臣和昏聩之君同时出现,秦国之法,便可以保证秦国太平。依靠的法律,不断地办事情,诸位做事情将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正常的运转。

吐蕃这个国家说一句实话,政治体制略显单元化,也就是说他本身只存在一个权威,围绕着这一个单线的权威,建立了一套政治体制。这一套政治体制也是最容易出现崩坏。

吐蕃这个国家,无论他怎样一种发展,我们都发现除了松赞干布以外,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完成的,于吐蕃所有势力的统一,(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是他的基本国情和所占土地内部复杂的民族情况所确定的。

不过这个国家,他的大臣之间存在着裂隙,大臣和君王之间的不和,存在着几个世纪,有多位赞普曾经死在了自己的部下的手里,这对于吐蕃这个单元的政治体制来讲,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再加上这个国家存在着宗教纷争,吐蕃本土的话是苯教,外来的宗教是佛教,二者之间出现激锐的宗教之争,吐蕃一直深受其影响,无法自拔,对于这个国家来讲,它本土那所有的居民可以说几乎都是移居过来的,包括原先的吐蕃居民,也是按照考古研究发现,是当时在西北的羌族,迁徙到了青藏高原,才造就了吐蕃一族。

民族纷争,宗教纷争,内部权力纷争造成吐蕃整体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局面,本来来讲,治理整个国家是所有奴隶主姥爷的事情,但是现在他们由于自己内乱,自顾不暇,整个国家的治理靠什么没什么其他的方法,只能够任由这个国家继续乱下去,等到末代赞普推行灭佛运动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国家的矛盾就彻底的被暴露了出来,吐蕃也因此灭亡。


漩涡鸣人yy


大量钱财建寺庙,大量人口当喇嘛!


气吞万里如猴


先崇佛再灭佛终为佛所灭。


于无声处34


吐蕃灭亡有多种原因。和唐朝厮杀两百多年,两败俱伤,内乱等等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