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经考验的巴黎圣母院,总会在危机中重生

久经考验的巴黎圣母院,总会在危机中重生

早上一睁眼就看到了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新闻,微信、微博上一片哀鸣,其中不乏“毁于一旦”“轰然倒塌”等惊悚字眼。整整一天,国内社交媒体上的各类文章似乎都在传递一个十分悲观的信号:巴黎圣母院毁了,人们再也无缘欣赏它的壮美与荣耀。

但对于一座有着八百年历史、见证了中世纪以来法国风云变幻的建筑来说,这或许是一场劫难,但绝不是告别

历史更迭的见证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公元12世纪,是法国乃至欧洲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如此古老的建筑遭遇火灾,必定会带来重大的损失,但若回顾巴黎圣母院本身的历史就不难发现,这并非其第一次“渡劫”。这位走过了八个世纪的老人,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坚强。

巴黎圣母院落成后,作为法国王室和天主教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一度倍享尊荣,但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在大革命的狂风暴雨中,被视为“旧制度”象征的巴黎圣母院开始受到冲击和破坏,这一趋势雅各宾派主导的“恐怖统治”期间达到了高潮。当时狂热且愚昧的巴黎民众将圣母院外立面上的28尊犹太国王雕像误认成法国国王雕像,因此将其全部砸毁,还有许多圣徒、天使的雕像被砍去头颅、手臂。

久经考验的巴黎圣母院,总会在危机中重生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前的一次集会,那时尖塔已经被拆除

此次火灾中,最令人们叹惋的便是巴黎圣母院尖塔的倒塌,但那其实已是19世纪时的“复制品”。巴黎圣母院最初的尖塔在这一时期遭到拆除,理由是其高耸入云的造型象征了王权凌驾于普通民众之上的不平等。

1793年10月,法国国民公会颁布《非基督教化法令》,将巴黎圣母院改为进行“理性崇拜”的“理性寺”,剥夺了其原有的宗教功能。此后不久又将其彻底封闭。可怜这座法国曾经最耀眼的大教堂,竟然在接下来十几年的时间里沦为堆放葡萄酒及各类杂物的仓库。

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曾为这里带来短暂的生机,但在之后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政局更迭频繁的法国无暇顾及这座老教堂。

被小说拯救的建筑

在年久失修的窘境中,巴黎圣母院第一次面临了存在还是毁灭的生存危机:在19世纪20年代,有人向当时的法国政府建议拆除巴黎圣母院。这也难怪,毕竟任谁也不想在巴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看到这样一座破败且无用的“庞然大物”。

巴黎圣母院的第一次“渡劫”成功,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在其中功不可没,他的同名小说在国内早已家喻户晓。读者感动于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的爱情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雨果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为这座古老的教堂辩护,“如有可能,我们应该向全民族灌输对民族建筑的热爱!”

久经考验的巴黎圣母院,总会在危机中重生

维克多·雨果的画像,现存凡尔赛宫 / Getty Images

如他所愿,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成就了一座伟大的建筑,小说发表后迅速在法国引发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对这座古老教堂的关注,并呼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法国政府最终决定出面,组织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保护性修复。

1843年,维奥莱·勒·杜克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巴黎圣母院修复工程的负责人。他提出了“风格式修复”的理论,主张在尊重建筑本身历史面貌的基础上,融入修复者本身的一些构想,对建筑进行理想化的塑造。

今天在火灾中倒塌的尖塔,便是杜克的手笔,他结合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和自己的理解,为巴黎圣母院重新建造了这座高近百米的主塔。为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怪物走廊”,也是来自于杜克的设计。正如今天的巴黎老城大多是19世纪“奥斯曼大改造”的产物,今天的巴黎圣母院也多半是杜克让我们看到的样子。

巴黎没有烧。

虽然“面目全非”,但19世纪的修复工程毕竟让巴黎圣母院免于被整体拆毁的命运,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以来长期的破败之后,以一副崭新的面貌屹立在巴黎的市中心。但它坎坷的命运并没有到此为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圣母院面临了第二次生死考验。

“巴黎烧了吗?”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彻底解放的当天,希特勒在其指挥所内对部下发出的质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法国迅速败亡,首都巴黎也被纳粹德军占领。也许是出于对法国艺术瑰宝的仰慕,在占领期间,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内的许多古建筑都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节节败退,希特勒眼看大势已去,便向驻巴黎德军下了一道丧心病狂的命令:如果守不住,就彻底炸毁这座古老的城市,留给盟军一片废墟!

久经考验的巴黎圣母院,总会在危机中重生

1940年,希特勒站在埃菲尔铁塔前 / Business Insider

巴黎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随着盟军推进的消息传来,巴黎城内的抵抗组织开始发动起义,打击德国占领军,起义的总部就在巴黎圣母院一街之隔的警察总署。为镇压起义,时任巴黎德军司令的肖尔铁茨曾打算派轰炸机炸毁警察总署,但那样势必会波及近在咫尺的巴黎圣母院,最后在瑞典领事诺德林的斡旋下,轰炸没有进行。巴黎圣母院虽然暂且逃过一劫,但也因地处冲突中心而留下了累累弹痕。

可是巴黎城内的冲突还在继续,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德军在巴黎的主要建筑下都埋设了大量炸药,其中埋在巴黎圣母院地下室的更是多达三吨,一旦引爆,这座古老的教堂势必片瓦无存。也许是厌倦了战争,也许是不愿亲手摧毁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肖尔铁茨顶住了希特勒一遍又一遍的催促,直到最后也没有下达爆破的命令。8月24日夜,盟军的先遣队冲入巴黎,巴黎圣母院的钟声随即敲响,宣告了自身和整座城市的解放。

久经考验的巴黎圣母院,总会在危机中重生

1944年巴黎解放后,美军士兵在巴黎圣母院前 / Twitter

圣母院不会告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进一步的保护行动成为可能。1968年,在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安德烈·马尔罗的支持下,对巴黎圣母院的外立面进行了加固和清洁,之后又采用大量现代化手段对巴黎圣母院的内外各部分进行修缮。

此次火灾中备受关注的彩色玻璃,也是在这一时期,在马尔罗的决策下进行了修复。根据巴黎圣母院保护项目负责人本杰明·穆栋的介绍,当前法国政府对巴黎圣母院的保护工作由文化部长负责、文物建筑总监具体监督、国家建筑师负责日常维护,相关费用均由国家预算提供,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保护体系。

久经考验的巴黎圣母院,总会在危机中重生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 / Wikimedia

但由于法国经济的整体低迷和相关专业人才的断层,近年来对巴黎圣母院的修缮工作进展缓慢,必要的监管也有所缺失,这或许也是造成这次大火的原因之一。

在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巴黎圣母院曾经两次“渡劫”,先后挺过了政治运动的冲击和战火的蹂躏,始终屹立在西岱岛——巴黎的发源地的中心,俯瞰着这个国家的世事沧桑。综合各大媒体的报道来看,火灾之后,巴黎圣母院的建筑主体基本完好,其中收藏的珍贵文物也大都被抢救了出来。

虽然据估计新的修缮工程可能将耗时几十年,但无论是19世纪杜克主持的修复,还是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维护,哪个又不是耗时良久?巴黎圣母院不会告别,而本次火灾,也只是它漫长历史中的一次小小波澜。(文/文翰 责编/朱凯)

久经考验的巴黎圣母院,总会在危机中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