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综合症与中医说的“神”病

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综合症与中医说的“神”病


中医的“神”病


今天借着精神健康这个题目展开讨论,会涉及到常见一系列心身紊乱和心理问题。

比如人际交流障碍、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综合症,或者焦虑、恐惧、敌意等等负面情绪,乃至大家熟悉的比如更年期、神经衰弱、产后抑郁、老年抑郁,或者小孩子的学习障碍、父母沟通障碍。

这些在中医来看,是属于同一类问题,在《黄帝内经》里称之为“神病”。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门诊接诊看病前,会先闭目养神;或者上课前,也会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安静坐十五分钟,先定定心,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工作效率。

如果各位有静坐的经验,或者平时对自己的身心有所关注和感受,有几个问题就可以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工作生活中,做事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身体是否放松?或许某一处很紧,某一处是痛的,或者整个身体都很紧。

身体的感受很重要,因为平常我们都把注意力投放在外,想事情、买东西、看电视、跟人说话、关注别人的反应,但自己身心的状态会被忽略掉。

这个对身体的感受,进入我们的意识,称之为:对身体的觉察。

第二,除了体会到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有没有同时留意到到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如果有“留意到”,称之为:对头脑或思想的觉察。

比如此刻你在读书,会发现自己此刻是相对稳定、安心的坐着,偶尔有一些想法会跳出来。但并不影响你看书,这就是“清晰稳定”的状态。

如果大多数时间,你都能处于这样的状态,即使是看电影、买菜、坐火车、甚至吵架。

我们可以一边吵架,一边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生气、知道身体紧张、情绪涌动。按照传统中医的观点,这就是“神气”相对清明的状态。

或是你发现自己的身体坐在这里,一边还在看书,但想法很多,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有很多车经过一样,感觉很混乱,每个字都认识,但背后的含义看不进去。

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处在不专注,不能平静的做事、学习、交流的状态。这些,传统中医称之为“神气散乱或神不定”。

这种“清晰”或“散乱”的状态,就是传统文化里说的“神”是“定”或“散”,“清”或“浊”。

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两种基本状态,如果我们的精神是清晰稳定的,生活也会如此,这是有觉察的状态。

长期在这种状态生活的人,相对会身心更健康、家庭更和谐、事业更有发展。道理很简单,古人云:自知者明,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状态,自然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适时调整。

但很多人的生活,常常是“清明”与“散乱”两种情况混在一起。

清晰明白的时间少,偶尔出现也不能长久,更多是在散乱不定中随波逐流,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而未必自知。

我们的的思想与情感、语言与行为,既可能因外部环境的压迫、混乱与暗示而发生反应,也可能来自自己习惯的“刻板思维”或“条件反射”。

我们对自己早已习以为常,也习惯了无意识的合理化,所以,为了安全和更美好的生活起见,我们对自己精神状态,身心的感受,需要有一个感受和了知。最好是开始学习“熟悉自己”。

除了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还可以观察情感和情绪状态,比如此刻,您看到这里,是比较放松、平静的,还是内心有很多力量在冲突?内心是高兴还是难过,是紧张还是有些恐惧?

作为人,我们时时刻刻都是这三个部分同时在运作:肉体-情感-思想,但不同的个体也会各有侧重,形成自己的主导模式。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形成的。

比如喜欢研究学问和喜欢思考的人,可能会更依赖“思想”这一工具,进入社会生活,受到过度格式化教育影响的人,甚至会过度发展“知识”和“头脑”,而可能变得过于“学究型刻板”,或过于“理性”而忽略身体感受与情感交流。

喜欢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多一些的,或在自然环境长大的个体,对身体层面会更加熟悉,这是一个健康而“接地气”的基础,但如果只满足于强健身体带来的方便和社会认可,而忽略了“知识”和“头脑”的发展,也可能会把自己局限于此。

最近几十年我们的生活相对和平舒适,出现了很多以情感型为主导模式的人,也有过度痴迷活跃的粉丝和追星一族,这一类比较痴迷于情感的的能量交融与涌动。

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容易轻易被情绪推动,去做一些事情,喜欢强烈的情感起伏,过度张扬个性,却不知真正深厚持久的情感,往往是相对平静的,或者说在相对平静的状态里,容易保持长久深刻的情感关系。

所以,每个人的生命活动有他的主导模式,有的以肉体为主,有的以情感为主,有的以思想或头脑为主。三个部分如何均衡发展,不偏颇、少一些内在的冲突,是我们一生的学习内容。

我们还可以这么来理解,肉体是生命的一套运行模式;情感是另一套运行模式;思想呢,是第三套,他们既是生命的不同层面的运行模式,也是我们可以运用的工具。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特点,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深入的觉察。

而且,这三套模式的运行,是需要能量的,这个能量是中医所说的“气”

(未完待续)

本篇内容将收录在李辛的新书《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试与精神发展》,预计2019年后半年出版。

关于作者

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综合症与中医说的“神”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