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之一,佛学学习笔记第20天

心经之一,佛学学习笔记第20天

这几天我们学习一部在中国最流行的佛经《心经》。

《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更简略的称呼是《心经》。还有一种常见,但是错误的简称《多心经》,这是因为断句断错了。

“般若”意思可以洞悉佛法的智慧,“波罗蜜多”根“波罗蜜”都是到彼岸的意思,“心”并不是我们中文中人心的心,梵文里是核心纲领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东西一切的用智慧的力量解脱六道轮回,到达彼岸的核心纲领。也就是说《心经》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佛经,她是佛教般若学的净化总括。

作为般若学的净化总括,《心经》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空”字。佛学讲空,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理解。前几天我们说过,用“极微”理论讲空的宗派叫“说一切有部”,认为极微不可再分。《心经》属于般若系统,般若学对空的理解称为般若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可以无限再分,没有尽头。

《心经》第一句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一句就是全篇的总纲。

观自在菩萨,就是我们常说的观世音菩萨,唐朝为了避讳李世民,去掉了世字,称为观音菩萨。对于观音菩萨的出身和来历,在不同的佛经里有不同的说法。在佛教产生之前,观自在菩萨就已经是婆罗门教供奉的天神,也有佛经记载,早在佛陀之前,观自在菩萨就已经涅槃成佛了尊号“正法明如来”。后来为了帮助佛陀度化众生,不惜自降身份,以菩萨的身份出现。

观自在菩萨,这个尊号有着深刻的含义,所谓自在就是,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的反面。佛陀宣讲缘起性空,任何人的人生都是不由自主,在业力的推动下因缘和合,既无常,又我无。而当你遵照佛陀的教诲,修行达到解脱,在涅槃到达彼岸之后,就获得了绝对的自由,这就叫自在。

观自在菩萨在发动般若智慧的时候,看到五蕴空的本质。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些构成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蕴,都是集合体,都没有自性,不由自主,没有自性,就都是空。

观自在菩萨看透了五蕴皆空的本质,于是度一切苦厄,帮助大家,从现实生活中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到达涅槃的彼岸。

我们可以参照唐代澄观大师的《五蕴观》,他解释了人空观和法空观两个概念。人空观是指看出人是五蕴的集合体,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生物。法空观是指进一步看出,五蕴也是缘起性空的产物,和人的本质一样。在大成佛教里前面一般称为人无我,后面一般称为法无我。小成佛教讲无我一般只强调人无我。所以五蕴皆空的说法是大成体系里的无我。

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积跬步以至千里,虽然缓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