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7.5米地底,探祕北京世園會“地下城”

一條總長度約7.1公里的綜合管廊,在世園會園區地下向四方延伸,形成神秘的“地下城大動脈”。而正是這座“地下城”,如同血管源源不斷為身體提供血液一樣,每天將水電氣熱等必不可少的能源輸送到園區的各個角落。

深入7.5米地底,探秘北京世園會“地下城”

昨天,世園會地下管廊首度向媒體開放。本報記者隨同巡線守護人員一起,深入7.5米的地底,探訪為世園會輸送養分的“地下大動脈”。

探秘

記者剛進入 管廊內突然響起警報聲

從豔陽高照、氣溫20多攝氏度的地面入口,沿著臺階一步步向地下深入,走得越深,空氣越顯陰冷潮溼。待深入到大約7.5米深的地下時,室溫一下子降低了足有5攝氏度,讓人忍不住打起了寒戰。臺階盡頭,一條3米多寬的管廊出現在眼前,一直延伸到遠處的黑暗中。這裡是世園會整個園區的正下方,全長約有7.1公里長的地下綜合管廊就藏於園區地底,源源不斷地將水電氣熱等能源輸送到世園會園區的各個角落,保證世園會的正常運行。

“綜合管廊基本建設在世園會園區的道路下面,避開了場館,大約有3.4公里的園區道路下方都修建有地下綜合管廊。”負責建設和運營世園會綜合管廊的是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安志強告訴記者,這座容納了熱力、燃氣、給水、再生水、電力、電信6種管線的“地下城”,其實是世園會開建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在場館和道路建設前,就已經提前挖出了巨大的地下空間,用於建設綜合管廊。這樣可以大大節省後續工期,避免場館和道路建設過程中或者建成後,再到處挖溝埋管線。

記者沿著深入地下的臺階剛剛抵達管廊通道不過幾分鐘工夫,管廊內突然響起了尖利的警報聲。“別緊張”,安志強解釋說,非管廊人員只要一進入,紅外感應和攝像頭雙重監控就會立刻同時發現這一問題,隨後觸發報警。在和監控中心取得聯繫幾秒鐘後,管廊內的警報聲立刻終止。

記者看到,寬度只有1米左右的巡檢通道兩側,依次分佈著兩根水管,藍色略粗的管道上寫著“給水”兩個字,綠色略細的管道上寫著“再生水”。安志強說,截至目前,入廊管線總長度約為54公里,整個管廊的管線入廊率已經達到了70%。管廊還為遠期的發展預留了一些空間,“這些管廊裡空著的架子,就是為未來預留的。”

“地下城”亮點

■291個攝像頭5分鐘巡檢一次

地下綜合管廊內一共安裝了291個攝像頭,每個攝像頭的監控範圍可達100米,可進行24小時攝像監控,監控大廳屏幕上顯示的監控畫面每隔5秒鐘輪換一次。這也意味著,只要通過監控攝像頭,就可以將7.1公里的管廊在5分鐘之內巡檢一次。此外,廊內的氧氣、溫度、溼度等環境狀況及硫化氫、甲烷等有害氣體都可以進行實時監測。

■遇緊急情況自動應急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系統將自動進入應急模式,對燃氣、熱力管線洩漏、電力管線火災、人員入侵等事故進行處置。可以自動關閉防火門、排風、排水、滅火等設備,並及時通知管線單位及外圍單位,形成應急聯動。如果管道一旦發生漏水,水流就會聚集到積水坑中,積水坑內設有自動感應泵,當水位達到積水坑75%的時候,泵將自動開啟;而當水位下降到20%的時候,泵就會自動關閉。

■手機APP記錄巡檢數據

系統自動分配巡線員每週的巡檢任務,並與手機APP聯動。運維人員走到相應的分區,手機即可分配該分區的巡檢任務,同時記錄所有巡檢、維護、維修等日常運維數據。

■智能安全帽能錄會說

每名巡線員都配發了一頂“多功能”智能安全帽。除了具有防護安全等常規作用外,帽子正前方配備的頭燈能夠在光線較暗的管廊內進行照明。只要戴著安全帽,在管廊內就可以和監控中心進行實時對話。帽子上還內置了攝像頭,在管廊內打開安全帽上的開關,只要是巡線人員看到的畫面,安全帽上的攝像頭都能夠實時回傳到監控中心,讓監控中心隨時掌握管廊內的巡線情況。通話、報警、攝像拍攝、照明等功能全部都被集中內置到一個安全帽裡。

巡線

地底13小時 徒步20公里

為了保障綜合管廊及入廊管線的安全運行,除了24小時不間斷攝像監控之外,由12人組成的巡線員隊伍,還將每天對全廊進行一至兩次全程巡檢,以保證應急處置5分鐘內到達。

曾經參與過奧運會工程的霍鐵軍,還是第一次接手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和運行。談起“地下城”的日常維護,京投管廊公司項目經理霍鐵軍告訴記者,管廊的寬度一般為2米至3.4米,中間留出一條只有1米寬的小路可供巡線員通過。行走的過程中,還需要不停巡檢,查看各類管線的狀況。“比如水管,要看閘門是不是擰緊,有沒有跑冒滴漏現象;檢查燃氣管線,要看有沒有出現位移。”12名巡線員個個都是經驗豐富的熟手,每個攝像頭的位置,每根管線放在什麼地方,每個設備在正常情況下應該什麼樣,每個人都非常清楚。

記者跟著霍鐵軍和巡線員沿著管廊走了半天,才走出了一小段距離。霍鐵軍說,通常情況下,巡線員在地下管廊裡的行進速度非常緩慢,是地面正常步行速度的1/3,每小時只能行進1公里多的距離,“同樣走10公里的路,在地面可能只需要兩個小時,但是在地下,足足要走上6到8小時。”

別看走得慢,在“地下城”走起來,卻比在地面上還要耗費體力。原來,巡線可不僅僅是在平面上巡視,還需要不斷爬上爬下。有些設備安裝在三四米高的夾層中,只有爬到半空中才能對設備進行檢查,每人每天需要爬上爬下10次左右。除了體力消耗,在黑漆漆的地下幽閉空間內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還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霍鐵軍回憶說,上個月,園區進行臨時用電和正式用電更替,大約有一週左右停電的空窗期。那一週時間,靠電力運行的電子監控設備無法使用,巡線員只能純靠人力巡檢,從每天巡檢1次變成每天巡檢4次,在地底下徒步行進的距離也從正常情況下的6到10公里,一下子變成了徒步行進20公里。“一天下來,每個人要在管廊中待上12到13個小時。沒有電,整個管廊漆黑一片,只能靠頭燈和手電筒來摸黑進行巡檢。全黑的情況下不間斷走上兩三個小時,大概巡檢兩個小時左右就必須上到地面緩緩。體力和精神消耗非常大。”

記者瞭解到,世園會“地下城”的巡線員,平均年齡只有30歲。

補白

全市開建的地下管廊已有130公里

截至目前,全市開工建設的管廊已有130公里,投入運行的管廊一共有3處,包括保險產業園管廊、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管廊以及試運行已有半個月的世園會綜合管廊。

市城管委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處調研員張燕峰表示,按照規劃,到2020年,北京要建成150公里到20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而到2035年,北京的地下綜合管廊將達到450公里。市城管委正在會同相關政府部門構建科學的管廊管理體系,包括規劃、設計、投融資和運行管理等。

來源:北京晚報·深度報道 記者:張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