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不清“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在中国古代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不安,那个时代中国处于严重的分裂局面,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多个政权并立,朝代更迭不断,政局纷乱复杂。不少人在学习这段历史时总是理不清朝代的先后顺序,容易弄混一些东西,今天我就简单说一下这段历史,理顺这一时期的朝代顺序。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历时9个月,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黄巾起义爆发后,为了加强对地方州郡的统治,东汉王朝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服从中央的政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相互吞并,战乱不已,东汉名存实亡。

三国。赤壁之战后,东汉形成曹操、孙权、刘备三股割据势力鼎立的局面。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正式灭亡。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南京)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弄不清“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西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渐衰落,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灭亡。而曹魏中后期,政权落入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手中。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了全国,自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军讨董卓以来共计90年的分裂战乱的局面结束,中国又归于统一。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刘曜围攻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西晋自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至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历时51年

弄不清“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东晋十六国。西晋灭亡以后,西晋皇族司马睿于317年在江南重建晋朝政权,史称东晋。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103年(317年—420年)而与此同时,在中国北方地区,内迁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以及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主要包括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北燕、夏等国(一成、一夏、二赵、三秦、四燕 、五凉),历史上叫作“十六国”。这一时期,北方陷于十六国的长期分裂局面,这种局面从刘渊建国开始(公元304年),到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公元439年),一直延续了135年,这一历史阶段史称十六国时期。由于东晋和十六国处于同一时期,因此并称为东晋十六国时期

弄不清“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南北朝。东晋灭亡后,从公元420年到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420年—589年)。而在北方,十六国后期,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之为“北朝”(386年—581年)。南朝与北朝政权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弄不清“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综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顺序正确说法应该是: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弄不清“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十六国时期的同一时间内,常有两个以上的国家并立,但从无十六国并立的事;另外,在当时兴起的北方国家,

并不止十六国,还有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北魏的前身)、汉人冉闵所建的冉魏等、鲜卑氏所建的西燕、以及丁令人翟钊建立的魏,氐族杨氏建的仇池,慕容鲜卑分支建立的吐谷浑等,这五国均不在十六国之列。在十六国时期,只有前秦曾一度完全统一北方,但为时非常短暂,此外始终属于分裂状态,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以上便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情况,希望这篇文章能有助于您学习这一段历史。

不知道您还有什么简单的方式来理顺这一时期的朝代顺序,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