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垃圾如何現場“消化”?青浦菜市場“有一套”

食物殘渣、菜根葉、動物蹄角、瓜皮果屑、魚鱗、蛋殼……不難發現,菜市場是溼垃圾的一大陣地,日常生產的大量溼垃圾。有資料顯示,近年來,上海年蔬菜上市量在270萬噸以上,年產蔬菜廢棄物就有近200萬噸。就光處理菜市場的垃圾無疑是一項巨大工程。

一直以來,蔬菜廢棄物處理難、利用率低這一問題一直備受困擾。周到君近日發現,青浦區一菜市場直接建立溼垃圾處置中心,將垃圾就地分解,大大提高了垃圾處理能級。

湿垃圾如何现场“消化”?青浦菜市场“有一套”

溼垃圾處置中心 直接分解垃圾

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重固菜市場,經歷多次改造提升,目前現有攤位數230個,是一個集蔬菜、禽肉類、水產、南北乾貨等一體的綜合菜場。

湿垃圾如何现场“消化”?青浦菜市场“有一套”

來自山東的彭麗在此擺攤銷售蔬菜已經15年,說起如今的垃圾分類工作,她舉雙手贊成。她說原先摘下來的菜皮、菜葉都是扔在攤位下方,等中午或者下午收攤時自行處理,這其中幹、溼垃圾根本不分類。而如今,整個菜場東南西北以及縱橫交錯處都設置有幹、溼兩對垃圾桶。一旦產生幹、溼垃圾隨手就能投放,操作起來也不麻煩。

湿垃圾如何现场“消化”?青浦菜市场“有一套”

據瞭解,目前整個菜場區域設有40對幹、溼垃圾桶,同時,他們在管理過程中採取保潔員輔助分揀、管理員實時巡查的方式,幹、溼垃圾在攤位的源頭上就已經把控好。

但這還不是重點。要知道,整個菜場最最最核心的亮點可是它們的垃圾處置中心。

每天產生的溼垃圾集中收運後,運往中心進行粉碎分解。據管理員介紹,平均每天有20來桶,大約2噸的溼垃圾要進行處理。從處理的情況來看,菜場送至這裡的垃圾分類純淨度基本達到90%以上。

湿垃圾如何现场“消化”?青浦菜市场“有一套”

這幾天,溼垃圾處置中心將進行改造。原先中心的功能只是將溼垃圾進行粉碎或壓縮處理,經過8到10小時的生化降解,變成廢水排放,剩餘廢渣再由鎮保潔公司清運。改造後,設備將直接全部分解處理這些溼垃圾,大大提高了垃圾處理能級。

湿垃圾如何现场“消化”?青浦菜市场“有一套”

蔬菜廢棄物處理難、利用率低

根據之前的調研發現,當前蔬菜產生廢棄物的形態來看,主要有老葉、莖杆、藤蔓、殘留根等。而目前全市蔬菜廢棄物中,11.6%用於生產有機肥等肥料進行資源化利用,38.4%通過飼餵牲畜或直接還田等形式加以利用,剩餘的50%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而問題在於,與糧食、畜牧政策相比,蔬菜廢棄物處理及綜合利用的政策支持較少,明顯存在嚴重滯後的局面。同時,合作社和菜農對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視程度不夠,對於蔬菜秸稈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缺乏開展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內在動力。

其次,循環利用投入偏高。據資料顯示,蔬菜種植相對較為分散,且茬口多,常年有廢棄物產生,不利於統一回收處理,收集成本高。比如,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點前期投入普遍較大,一次性投入在30-45萬左右,日常運行過程中生產有機肥畝均成本高達305-790元/噸,而農民採購商品有機肥只需自付200-300元/噸,自制有機肥成本甚至高於購買商品有機肥。

加上技術配套尚待完善。由於規模化園藝場周邊環境和蔬菜廢棄物種類不同,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對現有技術的掌握不盡相同。由於部分設備的技術不盡完善,普遍存在規模化生產和利用程度不高、運行狀況不佳的情況。

所以,如何讓這些蔬菜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成為一個難題。

市農委曾提出:鼓勵蔬菜生產企業通過淨菜上市、分等分級等措施提高蔬菜商品附加值,走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的道路。並充分利用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服務組織開展科普宣傳教育,加大對小包裝蔬菜的推薦力度。同時,探索“中央廚房”工程,通過對地產蔬菜洗淨、切片、加工等手段,直接供貨食堂和市民使用,減少消費環節中蔬菜廢棄物現象。

另外,加大粉碎機等機械設備的開發力度。實施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專項,建立以肥料化為主的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模式,建成和完善10個園藝場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點,在示範點區域範圍內實現“兩個100%,兩個10%”。即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率100%,產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標準,節本增效10%,化肥用量減少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