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用高智商碾壓奔馳,卻無力用高情商堵住噴子嘴

摘要:又是贊女車主的講理技巧,又是贊她的媒介素養和情商,並不是說維權者都必須具備這些能力。我們不能苛求維權者有這種能力、那種能力,一個口才不好的、邏輯素養不高的、沒有表達技巧的、不會善用媒體的,就不能維權了?不是這個道理!一個健康的法治環境中,法律會逼著侵權者去面對法律和輿論,法律會保護一個維權者,讓她無須有什麼高智商高情商強表達強邏輯,無須抗爭,無須策略,無須技巧,就可以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但我們環境中的維權生態和乏力的法律,把消費者逼成了這樣兼備十八般武藝的“強悍”之人。


她能用高智商碾壓奔馳,卻無力用高情商堵住噴子嘴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沸沸揚揚的西安奔馳漏油事件,以雙方和解暫時結束,賠償協議沒有像輿論預期的那樣“讓奔馳賠得傾家蕩產”。——動不動讓誰傾家蕩產,讓誰涼涼關門,讓誰去死,也不合法治思維。雖然奔馳沒有“一賠三”,但此一事件對奔馳形象的傷害及帶來的損失,何只一賠三?臉都快丟光了。一個智勇雙全、智商與情商兼備、不惹事但不怕事的聰明維權者,在輿論的支持下,贏得了一次堂堂正正、清清爽爽、剛剛正正的小勝利,起碼那些4S店不敢亂收金融服務費了。修理奔馳和4S店之外的公共附加值是,讓很多人看到知識、讀書和邏輯的重要。

那些每次跟別人吵完架後,總覺得沒發揮好還想再吵一遍的;那些經常在夜深時醒來,想起某次吵架因憤怒和遲鈍而沒懟回去,恨得咬牙切齒徹底難眠的,應該能從那個18分鐘短兵相接錄音中,看到有一個強大的邏輯和掌握講理技巧是多麼重要。

從事情的和解來看,要學習的不只是辯論技巧、思辨和表達能力,更有情商。從最新的和解看,她用智商碾壓奔馳後,又努力用高情商堵住了噴子的嘴,讓想挑刺、找茬兒、說風涼話的噴子無處下嘴,打破以往類似中的維權者魔咒。

媒體報道說,西安維權奔馳女車主和西安利之星方面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包括更換同款新車、退金融服務費、支付交通補償費一萬元、邀請到德國參觀工廠、補辦農曆生日等。她和家人對此很滿意,接下來只想正常生活,以後遇到奔馳做得不好的還會投訴。他們很感謝網友支持,勝利屬於大家,“大家以後買車都不收金融服務費、他們更加把我們當上帝看待,這才是我們的勝利”,結果超預期,再想多就貪心了。——很多網友覺得不過癮,沒有一賠三,沒有讓奔馳付出天價賠償的代價,而當事人卻覺得“結果超預期”,這就是她的高情商之處。

如果她現在和奔馳搞私下保密和解,“保密”將她將成為眾矢之的;如果她爭取到一賠三的天價賠償,她也將處於尷尬境地。以往很多維權者都陷入過那種維權魔咒,訴諸於輿論,爭取到輿論一邊倒的支持,全民同仇敵愾站在一起劍指相關企業,維權者和輿論進入一種緊密合作的蜜月期,但藉助輿論壓力讓企業低頭後,維權者多很快選擇與企業私了,可能拿到一個高額賠償,協議越私密,賠償越高,輿論和維權者“反目”的可能就越大,輿論和網友會感受到一種“被人當維權工具利用後被甩了”的憤怒感。天價賠償也會讓人心失衡,輿論潮水的方向很快將轉向指責維權者,謠言誅心,進退兩難,這就是維權者魔咒。

奔馳女車主的聰明就在這裡,她努力跳出來了,努力用強大的情商堵那些可能的苛責,讓噴子無處下嘴。

其一,她與輿論和媒體一直保持著友好交流的關係,沒有像有些人在引發巨大影響後“玩消失”,沒有把媒體當成“維權工具”。當事件成為一個公共事件,當維權引發如此影響後,就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了,她就是一個“新聞人物”和“公眾人物”,有必要回應媒體的一些問題,把事件往公共方向去推動。可以看出,她一直在接受央視、新京報、北青報等媒體的採訪,不躲避,不迴避,這也是倒逼奔馳必須正面輿論。這種對媒體友好的、前後一致的態度,讓媒體有“共同利益感”。

其二,拒絕黑箱,一直在公開透明的語境中解決問題。無論是一開始坐在引擎蓋上,還是跟4S店老闆的交鋒,還是其他協商,全部都公開。包括後來和解協調的形成,也是在公開語境下進行的。當然,她也可以選擇不公開,但既然開始是公開的,後來私下解決,很多事情就說不清了。——如此公開,還有噴子充滿想象造謠稱“補過生日可能會以生日費的方式支付200多萬元”,更別說“私下解決”了。公開,樹立了光明磊落、坦率坦蕩的形象。透明,也讓網民和媒體沒有太多“想象”“腦補”的空間,很難有不利的謠言和傳言滋生。

其三,和解具有公共性,最大限度地弱化“個人權益”。如果這一次和解,女車主拿到高額賠償,個人全勝大勝,很多人的心態可能就失衡了。你看,她被奔馳邀請去車間參觀,辦個生日會,已經有噴子眼紅了,如果拿到高額賠償,那還得了!輿論一直以來都有一種“完美受害人”“無私受害者”苛求,作為受害人,公眾會同情,會站在一起為你爭權利,可如果你作為一個受害人如何有瑕疵,或讓人覺得你不是一個受害人,而最終成為“受益者”時,公眾態度就會扭曲,情緒就會反轉,態度就會發生微妙變化。看得出來,女車主深諳此道,如此輿論壓力下,她完全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更高的賠償,但她沒有去爭取,而是弱化個人權益表達,強調“大家以後買車都不收金融服務費、他們更加把我們當上帝看待,這才是我們的勝利”——一句“我們的勝利”,讓輿論覺得這個維權者沒有在獲得輿論資源和道德優勢時,沒有拋棄網民,沒有變成“他們”。

當然,網上什麼傻叉鳥人都有,即使她竭力防範,竭力強化維權與和解的公共性,還是有噴子臆想“她私下得到鉅額賠償”,會以補辦生日時拿到200萬。最新的新聞是,她和家人回應說:這個生日還是不過了,放棄生日會這條補償,準備自己出去放個假。

好悲哀,她的道理能對付強大的奔馳,卻對網絡暴力無奈無力。進退兩難,進,說你貪,退,說你慫。

其四,一直與公眾保持交流,對可能的“負面”保持警惕。她在接受採訪時強調她是“合理維權,而不是按鬧分配”,她呼籲網友不要關心她的隱私,而是就事論事,這種及時的態度,很好地管理了公眾情緒,避免輿論可能的歪樓。所以,輿論一直站在她這一邊,保護著她的個人隱私,斥責那些說她是訛詐的帶節奏者,也沒有用“奔馳女”這種可能歪樓的標籤去攪亂視線。那些企圖曝光她隱私的營銷號和水軍,也受到輿論一致譴責。這說明,面對易變的、隨時可能反噬的洶湧輿論,她把自己保護得很好。

其五,剋制情緒,避免自身行為可能帶來的社會負能量。她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我現在非常害怕,因為鄭州的出事的奔馳女車主她說了一段話,她說難道你們也要我爬到引擎蓋上去哭?當時其實我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一驚你知道嗎?我很害怕我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我很害怕我這個事情解決了之後,別人認為,以後遇到這類事情就應該是這樣去做。——其實,作為一個受害者,她完全可以不介意這些,而去專心維護自己的權利,去讓輿論同情自己。可她卻能剋制這種示範,謹小慎微地考慮到逆向示範,這種不賣慘不恃弱的“公心”讓她的形象加分。

當然,她的意圖和初衷再好,也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就是肯定會有很多人效仿這種維權方式,這不是她可控的。這不,蘭州已有“女研究生坐上奔馳引擎蓋”。在當下消費者缺乏維權資源、法律乏力的生態下,一個成功的維權熱點必然會形成傳導效應,弱勢的消費者必然會藉助熱點的附加值去提起議題,雖然這種模式的邊際新聞效應會越來越低,這一次是女研究生,下一次可能得是“女博士後”了。這一次是坐引擎蓋,以後可能得“上車頂”了。


她能用高智商碾壓奔馳,卻無力用高情商堵住噴子嘴


其六,適度的要求,沒有得理不饒人地獅子大開口,避免拉仇恨。從法律、道義和此事形成的輿論形勢看,她都可以要得更多,但她顯然剋制了這種慾望。倒不是說維權者不能“依法爭取正當賠償”,比如像杭州那個案例中,4S店就賠了三倍200多萬。如此此時這樣做,很容易讓人覺得是在利用“輿論多數暴力”去施壓企業,形成一種讓人憂心的輿論氛圍。

這樣,噴子真很難下嘴了。

寫這些,又是贊女車主的講理技巧,又是贊她的媒介素養和情商,並不是說維權者都必須具備這些能力。我們不能苛求維權者有這種能力、那種能力,一個口才不好的、邏輯素養不高的、沒有表達技巧的、不會善用媒體的,就不能維權了?不是這個道理!一個健康的法治環境中,法律會逼著侵權者去面對法律和輿論,法律會保護一個維權者,讓她無須有什麼高智商高情商強表達強邏輯,無須抗爭,無須策略,無須技巧,就可以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但我們環境中的維權生態和乏力的法律,把消費者逼成了這樣兼備十八般武藝的“強悍”之人,會耍潑,能講道理,能製造熱點,是媒介專家,是溝通專家,是維權專家。

悲哀的是,不僅要面對強悍的企業和消極無為“沒有輿論壓力就當甩手掌櫃”的監管者,還要面對時時可能反轉的網絡暴力,這一刻網民站在你這邊,那一刻情緒可能立刻反轉,人肉,起底隱私,謠言,眼紅,讓維權者腹背受敵。維權者可能對付得了企業,但對藏在網絡和人性陰溝裡的噴子,卻無計可施。逼得維權者不得不“聰明”起來,這種聰明,是一種自我保護,而不是炫技的聰明。

真的,維權還要談智商和情商,真的挺悲哀的!但我們又不得不這樣做,不得不這樣保護好自己。噴子們,放過一個也是在替你們爭權利的維權者吧,讓她繼續她清淨的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