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今早,花朵財經(F-Finance)照舊打開電腦,喃喃念出《亞馬遜撤離中國》的新聞標題,這條消息還沒有來得及在心裡泛起波瀾和感慨,這時候,身旁一位90後的同事問出了今天標題那個疑問三連——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我啞然,試圖在辦公室尋找一部kindle,來向她證明亞馬遜其實一直在中國有業務,遺憾的是沒有找到。

許多kindle的擁護者並不知道,kindle的E-ink電子墨水技術,屬於名字很牛,但極其原始古老的技術,這種技術的本質是刺激眾多細小的電子墨水囊使墨水重組,每一個顯示點都只需要極其微量的電流刺激即可發生變化,並且一旦反應完成就不再費電。

所以儘管kindle的屏幕極其易碎,容易漏光,但有些人半年後回到家發現自己的kindle依然在兢兢業業顯示著最後的那一屏時,會油然而生“高科技真牛劈”的感受。

使用過kindle的人,理論上都知道亞馬遜中國的存在,因為這個小玩意兒需要綁定亞馬遜中國的賬號才能使用——悲催的是,你最好不要切換美亞(美國亞馬遜之簡稱)的賬號,因為亞馬遜中國和美亞的賬號並不互聯互通,有些人改了,然後就再也回不來了。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在中國,亞馬遜就和kindle一樣,名字很牛,所代表的互聯網回憶卻很舊,極其(不得不)低調,上面的東西很靠譜,但你有一種感覺,它就像隔壁家的暹羅貓咪,精緻可愛但不如自家那隻中國土貓暖心貼肺那樣地懂你。

那隻中國土貓,當然是T-mall天貓。

如今的阿里是爸爸,佔據中國電商過半壁江山,亞馬遜中國業務卻已經被官方歸入了“其他國家和地區”,只佔中國電商大盤的1%不到。

然而當年,並沒有家貓,在噹噹、淘寶、京東們的眼裡,亞馬遜是一頭不折不扣的美洲豹。哦,請不要質疑噹噹網被寫在前面,因為在古早的21世紀初,網商格局中,它的體量曾一度等於淘寶+京東的總和。

而即使是噹噹+淘寶+京東+其它中國所有電商——不管你ABCD誰to誰——在亞馬遜面前,曾經都看似是不堪一擊,隨時可以被一伸舌頭捲進口中的螞蟻。

如果要問2004年的馬雲最怕什麼,答案很可能是它,那時候的亞馬遜收購了佔電商業務份額約18%左右的卓越網——貝佐斯也曾試圖收購噹噹,但李國慶很有骨氣地拒絕了,後來的事你們也許都知道,在早年多次拒絕亞馬遜,後來拒絕淘寶之後,去年傳來了它75億賣身未遂的消息,並且去年底李國慶不再任噹噹任何職務。

如果2004年有人告訴花朵財經,亞馬遜未來在中國混不下去,成為強中強的將是阿里巴巴,那個長得很像騙子、姓馬的小個子男人會成為中國數一數二的商界領袖,花朵財經一定會大耳刮子抽他——快醒醒,瞎扯什麼天方夜譚。

哦,在此不得不對90後和00後們多說一句,當時,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因為這名字聽起來一個是南美洲的、一個是阿拉伯世界的,總之都不像中國企業,後來阿里巴巴和京東們在短短五六年間成為舉世皆知的電商巨頭,在21世紀初那幾年是壓根看不出來的。

亞馬遜的優勢,直至今天看起來,都是很明顯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對中國電商同行造成碾壓。

比如說,亞馬遜都是自營,假貨極少;

比如說,亞馬遜支持貨到付款;

比如說,亞馬遜的網頁設計很簡單但美觀,深諳簡單就是美的設計理念;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如說,亞馬遜彈窗少,也基本不會出來花裡胡哨各種勾引你多買的購物券;

比如說,亞馬遜恨不得把書包裹成傳家寶的模樣給你送來,還不加錢。真心的,很多人拆都捨不得拆。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那心情類似於面對這樣的蛋糕——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再說一遍,這些優點在今天依然存在。

而且,這些優點僅僅是消費者層面看到的優點,如果從資質、資本等商業角度來看,亞馬遜一直是全球商界巨頭,是與微軟能一較短長的企業,facebook在它面前都壓根不夠看,它是全球電商鼻祖,在任何一個你能叫的上名字的國家,它都迅速打敗了當地的電商網站,最多留下一些垂直電商網站生存的空間……

就是這樣體驗好+經驗豐富+超級有錢的亞馬遜,竟然在中國逐年萎縮,成了一副“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的模樣,互聯網圈都知道,亞馬遜中國早晚都會成為亞馬遜的棄子,只是看它什麼時候棄。

這就像是有人告訴你王思聰今天要飯了,連熱狗都吃不起,你敢信?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WHY???曾經的地主為何竟在一群佃戶的夾攻下節節敗退?亞馬遜中國到底是如何淪落到這般田地的?

因為上述的優點,其實統統是它在中國的競爭劣勢,注意,是競爭劣勢,而並非完全的“缺點”。

一條條來看吧!

  • 比如說,亞馬遜都是自營,假貨極少;

——淘寶、京東們採用自營,或自營+第三方開店的經營模式,世界之精彩來自參差多態,這句話完全符合中國的電商生態,亞馬遜中國抱持著在歐美國家自營開店的戰略在中國開店,註定要有產品種類百倍少於對手的窘態。它在那些人口少於中國十倍甚至數百倍國家的電商自營經驗,不符合中國數億網民的現狀,亞馬遜,義烏商貿城門朝哪開?

  • 比如說,亞馬遜支持貨到付款;

——為什麼要支持貨到付款?因為,paypal在國內不能用,亞馬遜中國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支付寶等線上支付手段。而線上支付是電商的一條腿,京東、美團、360、百度、騰訊們為什麼都要百折不撓地搞金融牌照?因為在互聯網+的時代,沒有線上支付的互聯網企業,天生瘸腿。而亞馬遜就是這樣瘸著腿過完了它在中國的短暫一生。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 比如說,亞馬遜的網頁設計很簡單但美觀,深諳簡單就是美的設計理念;

——這一條倒不能算很大的劣勢,只是相比淘寶、京東們,少了一些無限刷屏逛店的快感,這與頁面設計非完全相關。

  • 比如說,亞馬遜不搞什麼彈窗,也基本上不會出來花裡胡哨的各種勾引你多買的購物券;

——購物券對於中國網購族的重要性還用講嗎?讓亞馬遜把常青藤院校的心理學大師都拉過來研究一下,才能彌補上這一塊短板吧!

  • 比如說,亞馬遜恨不得把書包裹成傳家寶的模樣給你送來,還不加錢。真心的,很多人拆都捨不得拆。

——是,不僅書籍,亞馬遜所有的東西都是包郵,而且包裝精美,用貝佐斯的話說,要追求長期效應,不怕短暫的賠錢(是的,亞馬遜把10年這種時間尺度,看作是“短暫的”。)反觀中國對手們,貨物不求包裝精緻,追求的是一個“快”字。而你如果你在歐美國家等過快遞,會知道半個月的包裹都是常事。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亞馬遜重外相而不重實用的風格,和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恰好相反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還有很多其它的原因,或者我問問你:你為什麼會選擇淘寶、京東?

答案無非是:東西便宜、支付方便、溝通便捷、快遞飛快,等等……

總而言之,你喜歡的這些中國競品的優點,基本上全是亞馬遜中國的劣勢……

說到這裡,想必你已經明白了,亞馬遜為何會在中國折戟沉沙,這其中固然有它是外資企業的緣故,但是最本質的原因,是它不懂中國,不懂中國人。

亞馬遜的百度百科對它“發展歷程”的介紹,第一段就會令你啞然失笑:徘徊在電商企業的第二陣營,一副與世無爭的面孔,亞馬遜中國在中國電商圈裡有些特立獨行。在紛亂、浮躁的電商競爭中,亞馬遜中國堅守著其全球的理念與策略,雖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中,並沒有佔到便宜,但也被圈內公認為“很有潛力”的企業。從雅虎、eBay、Myspace,再到谷歌,美國互聯網巨頭在中國難逃魔咒。但亞馬遜中國不僅活下來,而且活得有滋有味。

“什麼?亞馬遜撤離中國?它在中國原本不就沒業務嗎?”

是啊……它們還沒來得及更新這個頁面。

哪怕就從這一點,你也能看到它與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差距,我們假設馬雲或者劉強東今天出了什麼新聞,恐怕不需要等1分鐘,百度的相應百科頁面已經加入了最新信息。

亞馬遜中國的撤離,為所有的互聯網從業者再次提了一個醒:在這個行業,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也許不是都最重要的,但用戶思維一定不可或忘。

當然,不用擔心你們的kindle淪為廢物,或者只能用美亞的賬號登錄,因為亞馬遜雖然主體電商業務將於今年7月18日前撤離,但它的海外購、kindle業務依然存在。

最後,Kindle是亞馬遜在2007年推出的產品,那是智能手機出現之前,全世界最新潮的電子產品之一,當初屬於在地鐵上拿出來能亮瞎眼,在咖啡館拿出來是泡妞神器的那種,它也成為了全世界最經典的電子閱讀產品,它的技術老得掉渣、它的屏幕經常漏光且有壞點、它那些沒有背光功能的產品每天都收穫槽聲一片,在iphone代表的智能手機推出後,無數人預言過kindle必死,但它依然成功了。

不僅在全世界範圍內成功了,在中國也成功了,成功到什麼地步呢?不知道亞馬遜中國的人大有人在,不知道kindle的人寥寥無幾。即使在今天,在地鐵上拿出一本kindle來讀,依然會收穫一片欣賞的目光(這個人手裡沒拿手機耶!一定是個很有品位的人吧!)

當年的亞馬遜無疑是金光閃閃的天選之子,沒有人能看出它15年後在中國的大失敗;而kindle作為亞馬遜一個槽點無數的副產品,卻成為了整個互聯網史上最成功的產品之一。

世事之稀奇古怪,恐怕莫過於此。而互聯網就是這麼個怪事頻出的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