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国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水调大队


一、首先,蒙古之所以不学习汉族文化,源于自身有底气,大多数统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比较落后,他们需要通过汉化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元朝却是个例外,元朝建立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那样实行汉化政策,而且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对中原汉族文化怀有崇拜之情。在进行扩张时,首先征服的是西方国家,接触过伊斯兰教等诸多西方宗教,接触了很多先进文化、学习面很广,蒙古的统治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汉化。

所以蒙古从一开始就对汉人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将各民族分成三、六、九等,汉民族地位最低,重要的官员只能由蒙古贵族担任,汉族最多担任副职,禁止蒙古族人与汉人通婚。

因为蒙古族文化低,汉族文化底蕴浓厚,担心汉族反抗,便打压士人地位,一百多年的元朝只举办了三次科举。还增加苛捐杂税,压迫农民,对中原实行高压统治。

由此可见,蒙古族人对汉民族的歧视有多深,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还会主动学习其他文化,蒙古文化与中华文化联系就很少了。

二、其次是清朝建立以后,担心骁勇善战的蒙古族人联合汉人对抗清朝,便禁止蒙古族人与汉人接触,禁止将汉民族先进的文化传入蒙古。

因此蒙古都一直没有办法与汉民族文化进行正常的交流。到了清朝末年,清朝国力衰微,沙俄入侵,侵犯中国领土,蒙古就沦落到沙俄的手中。

沙俄为了对蒙古实行绝对的控制,便对蒙古实行俄化,彻底清除汉文化对他的影响,有些会汉语的人也逐渐忘记了。随着沙俄对蒙古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外蒙古逐渐脱离了我国的控制。

最终,在民国成立之初,趁中国内乱之时,外蒙古宣布独立。

当时国内局势复杂,再加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导致外蒙古的独立无人干涉,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为了与中国形成缓冲带,在未经中国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同意外蒙古独立,从此外蒙古彻底脱离中国。

在之后苏联加强了对蒙古的控制,把蒙古变成了他的附庸,蒙古变成了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在这种形式下蒙古人民对中俄两国产生了些许敌意,阻碍了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

蒙古语本身不是来源于中国的汉字,而是由回鹘字母改造的,用回鹘文制造了用于拼写蒙古语的老蒙文,这也是现在内蒙古的蒙古族使用的文字,而蒙古国使用的是俄罗斯的西里尔字母。

中国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自己完整的体系,而蒙古族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他要学习汉字需要很长的时间,汉字与蒙语又有很多区别,改造难度较大。

而蒙古族为了加强统治,要求制造文字的时间必须要短,而让蒙古族人改变自己的习惯,学习复杂的汉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需时间很长,这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此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由于文字体系的不同,导致蒙古国对中国有一定的距离感。

三、还有一个原因,蒙古族属于游牧文明,中华文化属于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要先进,但农耕文明并不适合游牧民族,蒙古族所处的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耕种,只能发展游牧业,需要经常迁移,稳定性差。

蒙古族为了获得粮食、财富,只能向农耕民族进行抢夺,就像明朝时期经常遭受蒙古国的侵扰,因此在古代时蒙古族与汉族之间是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的。

最终,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导致蒙古国逐渐脱离中华文化圈。


小小嬴政


这个问题相当尴尬。

今天的我国,虽然领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领土大国,但我国却有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strong>因为这块心病,我国始终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因为这块心病,我国国土安全始终无法得到真正保证。

是的,他不是孤悬东南的台岛,而是横亘在北方的蒙古。

作为我国曾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在历史上和中原王朝山水相连,中原王朝和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冲突,更是持续了数千年时间。

然而这块距离我国腹地咫尺之遥的蒙古,这不属于中华文化圈,其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的程度,远远不如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更不如东南亚的缅甸和越南。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内外蒙古从来泾渭分明

明朝末年,雄踞蒙古高原的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两部,这就是今日内蒙古和蒙古的全身。

而在历史上,因为蒙古高原中部大漠的存在,漠南和漠北始终泾渭分明。

漠南地区,即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这一区域北临大漠,南接长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自东向西横穿这一区域,因此这一区域也是我国传统农牧文明的过渡区。

由于这一地区纬度较低,距离海洋更近,所以成为蒙古高原气候最为适宜的地区。

漠北地区,即今天的蒙古。这一区域相比于内蒙古而言,距离海洋更远,纬度和海拔更高,因此气候条件更为恶劣。

漠南和漠北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也深深影响了两大区域的文化进程。

漠南相比于漠北而言,气候更为适宜,也更适合放牧。因此在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内部争斗中,只有强悍的游牧民族部落才有资格占领这里,而实力较弱的部落只能在气候更恶劣的漠北地区生活。

由于漠南和中原王朝仅隔一道长城,因此这里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这使得强悍的游牧民族部落可以通过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例如南下抢劫获得更多的资源,实力得到更大增强,进而开始轰轰烈烈的封建化进程。

而漠北和中原王朝距离遥远,在无法得到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以原始的分散状态生存下来,像成吉思汗这样统一漠北,进而横扫欧亚大陆的情况实属罕见。

所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漠南和漠北始终不是一回事。在漠南蒙古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纳入中华文化圈的情况下,漠北蒙古始终游离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即使1691年康熙皇帝举行多伦会盟,将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但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王朝,且出于防范蒙古的需要,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并未向漠北蒙古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曾经防范游牧民族进犯的长城,成为清朝实行民族隔离的高墙,这使得漠北蒙古始终游离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2、苏联强行作为战略缓冲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远离中原王朝的漠北游牧民族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即使元朝和清朝这样的少数民族将其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其靠天吃饭的性质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而当西伯利亚被沙俄占领后,漠北游牧民族连自生自灭的资格都没有了。

清朝末年,由于国力的衰落,沙俄趁机向蒙古渗透,并在19世纪末提出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煽动蒙古库伦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分立,建立大蒙古国,震动海内外。

所谓的大蒙古国建立后,开始疯狂地向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扩张,意图统一整个蒙古区域。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迫于海内外压力出兵蒙古,经过三年战争,收复内蒙古全境。

沙俄意图吞并蒙古的行径引起各国列强的激烈反应,于是沙俄改变策略。1915年在沙俄的怂恿下,蒙古取消分立,改为自治,但实际仍为沙俄控制。

1914年一战爆发后,沙俄迅速溃败,并在1917年走向灭亡,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国政府趁机出兵,皖系军阀徐树铮于1919年收复蒙古全境。

不过这一局面很快因为军阀混战而转瞬即逝。而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苏俄政府重拾沙俄时期的扩张政策。

在苏俄支持下,蒙古人民革命党夺取蒙古政权,并于1924年建立共和制政权。而后在苏联的操纵下,蒙古逐渐俄化,与中华文化距离更加遥远。

在苏联的控制下,为将蒙古作为和我国之间的缓冲,对蒙古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其中:

  • 文化上废除传统的回鹘蒙古文,改用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蒙古文化传承被彻底打断;
  • 思想上禁止民众崇拜成吉思汗,强行改变蒙古民众的宗教信仰;

  • 政治上不断掀起肃反运动,大量宗教喇嘛和封建王公遭到屠杀;

  • 经济上将蒙古纳入苏联整体的发展规划中,要求蒙古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经济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

  • 血缘上要求蒙古高层和苏联人通婚,在以血缘关系牢牢控制蒙古的同时,不断改变蒙古的人种结构。

通过对蒙古一系列严密的控制,使得蒙古人口虽然从50万实现了人口翻番,但蒙古已经完全面目全非。其深入骨髓的亲俄反华倾向,使蒙古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此经过历史和现实的一系列变动,蒙古彻底排除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东亚一个五个国家: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文化均有中国文化的强烈印记,而蒙古,既是中国的邻国,又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中原王朝,却在它的文化中从来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中华文化的影子,真的是一点都没有。

关于这段故事,就要从历史说起了。

在中国历史上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里,元朝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

特别在哪里呢?

我们算一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维持比较长久的有北魏、辽国、金朝、元朝和清朝。

1:北魏是鲜卑族政权,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鲜卑族就开始全面的汉化,连北魏的皇族姓氏“拓拔”都被改成了“元”,北魏的贵族们全部换成汉姓,国家制度,民族风俗全部向汉族学习。

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鲜卑族作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因为民族融合而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2:辽国,契丹族政权,在辽国历史上搞“治汉人用汉制,治契丹用契丹制”,一千多年前就搞了一国两制制度,但随着时间推进,契丹族和汉族不断混居通婚,辽国灭亡后,契丹族也成为了历史,被融合进了其他民族。

3:金国,女真族的金国,在入主中原之后执行的是全面汉化的制度,很快变成了一个跟中原王朝一样的封建大帝国。蒙古崛起之后,金国连老家东北和关外草原都丢了,中原的女真贵族甚至不会骑马。最终,农耕化的女真政权被蒙古和宋朝消灭在了中原。女真族退化回了部落状态。

4:满清,满清吸取金国教训,倒是把老家东北封锁的死死的,生怕将来被打倒回不去老家。但满清自己的汉化政策也是执行的最彻底的,但清末,连皇帝溥仪都已经不会说满语,北京的八旗旗人绝大多数不会说满语,生活习俗一如汉人。到现在为止,满语已经成为死语,满语的民族存在吗……仅仅存在于户口本上。

发现了特别之处了吗?

在所有曾经统治过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中,只有蒙古,从来没有接受过汉化,从13世纪占领中原开始,八百多年后,蒙古族依然保持了民族的鲜明特色,文化、语言完全独立。

原因是什么呢?


从元朝开始,蒙古就对民族独立性非常重视,在民族层面拒绝汉化。

蒙古虽然在政治层面上向汉族做出很多妥协,比如从《易经》中取国号等。但蒙古贵族和平民,从来没有汉化的意思。元朝历史虽然不长,一百年不到,却拥有九个皇帝,而这九个皇帝中,除了元世祖忽必烈粗通汉语,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精通汉语之外,所有的皇帝都几乎不懂汉语,这与清朝皇帝精通汉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除此以外,所有的蒙古贵族也都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终元朝结束,蒙古贵族中主动学习汉文化的人也很少,公文往来都是蒙文一份,汉文一份。连那些皇帝的尊号,他们本人也更注重“蒙古大汉”的身份,而对什么“英宗”“文宗”完全不感冒。

之所以元朝如此拒绝汉化,因为他们从心里就没有敬仰过汉文化。

在元朝建立之时,蒙古已经横扫了半个地球,暴打了伊斯兰文明,活捉了哈里发,也暴打了基督教文明,围攻了维也纳。无论是东方的南宋,中亚的花拉子模,西亚的阿拉伯人还是欧洲的封建主,通通都是蒙古的手下败将。

而这些文明,先进程度都远超过蒙古,蒙古充分了解过汉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一句话讲——蒙古人是见过世面的。

所以,面对汉文化时,元朝不想北魏、辽、金、清一样好像进了城一样,蒙古觉得——也没啥了不起嘛!

典型的例子是——元朝把儒生,当成跟和尚道士一类的存在。蒙古人认为儒生有自己的圣经、古兰经(四书五经),有自己的神(孔子),有自己的庙(孔庙,古代全国都是,现在很少见了),这不就是宗教嘛!元朝尊重宗教,你们自己去找地方念经吧,我们不干涉。


所以,和清朝的文字狱截然相反,元朝的文化相当自由。像元曲《窦娥冤》的唱词“老天爷,你塌了罢!你塌了罢!”,拿到清朝只怕又是一场屠杀。

整个元朝,一百年间只开了三次科举,三十多年才开一次,而且录取人数还极少。所以元朝根本就没有一个文官统治阶级,完全是蒙古式的贵族统治,因此他维持不了一百年的统治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还是凡事有利有弊,元朝虽然不到一百年,蒙古族却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回到了他们的故土。

元朝之后,蒙古迅速恢复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还跟明朝打了好些年的仗。清朝崛起之后,吞并了蒙古,然后清朝对蒙古进行了长时间的分化瓦解。

清朝的统治者认为,汉人对满族威胁不大,真正能威胁满族政权的,是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所以清朝对于蒙古贵族,极力拉拢,对于蒙古平民,则通过喇嘛教和划分旗区等方式进行迫害打压。而对于中原的先进文化,清朝则始终拒绝向蒙古渗透,尤其漠北蒙古(外蒙古),几乎完全受不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清朝灭亡之后,外蒙事实上独立,内蒙归入中国。对于蒙古族来说,蒙文和蒙语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是个奇迹,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中,蒙语是少数几个还被广泛的认同和使用,内蒙有蒙语的电视台、广播等,除了蒙语、藏语、维语之外没有几个少数民族语言有这种待遇。

而外蒙古情况更为特殊,外蒙古被苏联改造后,连传统蒙文都抛弃了(蒙文,不是蒙语)。上面那种蒙文是传统蒙文,也叫回鹘蒙文,而外蒙参照俄文改造了蒙文,叫做西里尔蒙文:

外蒙古受苏联的宣传,对待中国始终保持敌视态度,接受俄国文化远远多于中国文化,以至于中国商店在外蒙连汉字招牌都不敢打,更不要说向人家传输文化了。


小约翰


谁说蒙古国不属于中华文化圈?蒙古国不仅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员,还是中华文化圈的缔造者之一。

外界我们常知的,比如两韩、日本、越南,以及曾经的琉球王国,那是典型的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他们同尊儒学,有相近的习俗和文化,以及曾经相似文字和历史体系。

至于蒙古国,现在的蒙古国在习俗、民族文化、甚至文字方面,与传统的中华文化已经有了根大的差异,而是更多的受到了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但是,当今蒙古国受到俄罗斯影响更重,并不能认为蒙古国就是俄罗斯文化圈的一份子,相反,蒙古国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纽带,以及残存的历史文化,依然昭示着蒙古国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员,而且是坚实的一员。

在服饰上,蒙古国的传统服饰依然是古代北方部族与中华文化融合的产物。蒙古国的传统服饰已历经千年有余,是在汉唐中原服饰与游牧部族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今看蒙古国平民化的传统服饰,依然能够感受到历史上的中华底蕴。这方面的文化联系,岂是那么容易就割舍掉的?

在传统的固定建筑上,蒙藏虽然自成一系,但是这一方面依然是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两者在根本方面是大抵相同的,只有局部细节略有差异,这个和日本建筑相比中华的差异,其实如出一辙。而日本依然被称为中华文化圈的一员,为何蒙古国就不能?

此外,在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历史体系方面,蒙古国依然与中华文化有根可循,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是相互影响的。在历史上,与中原王朝联系最大的就是北方部族,而北方部族的与外界联系最多的,也是中原王朝。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方包括蒙古国的区域,本身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其存在也共同构成了中原文化,缘何不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员?


苏绽


蒙古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中国现行的蒙古文是12世纪到13世纪初由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制的回纥式蒙古文,蒙古语在忽必烈之前是统一的,由于元朝的不断扩张,蒙古人散布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大疆土上,蒙古汗国瓦解后,统一的蒙古文开始分化,主要分为卫拉特语,布里亚特语,科尔沁语等。

由于历史原因,蒙古国自治后,受苏联影响,蒙古国使用西里尔字母创制的蒙古文,其实就是俄文字母拼写,也就是斯拉夫蒙古文字。内蒙古人习惯称其为新蒙文。

新蒙文方便了打印排版,但是也失去了传统蒙文书写迅速,兼顾各地方言的优势。

内蒙古现行的还是传统蒙古文字,有29个字母,其中24个辅音,5个元音。内蒙古的标准蒙古语是以察哈尔语音为标准。




阿樊达1986


还真是如此,说起如今的外蒙古,也就是蒙古国,虽然这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土地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如今在这块土地上,却几乎看不到中国和汉文化的踪迹。如今的蒙古国人,既不使用汉字,也不说汉语,生活习惯和建筑设施也几乎与中国毫无关系。

外蒙古

为什么蒙古国这块儿曾长期属于中国,在封建王朝中也多次被中原王朝征服的地区,却并没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呢?

第一,与清王朝对于蒙古地区的统治政策有直接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蒙古国并不等同于蒙古,蒙古国充其量人口只有300多万,在清朝时期,如今的蒙古国地区也不过是喀尔喀蒙古所居之地。比之人口众多的漠南蒙古和地域辽阔的卫拉特蒙古,无论是实力、势力还是人口,喀尔喀蒙古都并不起眼,更没有资格代替整个蒙古。

清朝时期,处于苦寒之地的喀尔喀蒙古,由于距中原距离遥远,清廷鞭长莫及。为便于统治,同时为了防止蒙古和汉人联合起来反抗清廷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在蒙古各部设旗建盟、大力推广藏传佛教的同时,也颁布了严厉的法令,禁止蒙古各部与内地汉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更严格禁止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文化。

明末清初蒙古活动区域

类似禁止蒙古人学习接触汉文化的法令,清廷颁布了许多。例如在清嘉庆二十年,嘉庆帝曾颁布口谕:

近年蒙古渐染汉民恶习,并有建造房屋,演听戏曲等事,此已失其旧俗,兹又习邪教,尤属非是,交理藩院通饬内外扎萨克部落,各将所属蒙古等妥善管束。

此后,包括嘉庆皇帝在内的清廷多位皇帝,都曾多次下达此类禁止蒙古人学习接受汉族文化的命令。清朝皇帝命令甚至细到,不允许蒙古王公贵族们请内地的书吏教他们学习汉文,连公文呈词都不允许使用汉字的地步。

对于内地的汉人,清廷也有明确的规定:内地商人如果想出口到蒙古地区做生意,必须得持有理藩院等专门机构发给的票证。而且,内地的商人如果想出关经商,不但一年之内必须回去,而且也不准滞留蒙古各部安家立业,更不允许取蒙古名字。自然,清廷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汉人与蒙古人的交流。

清朝疆域

在清朝统治蒙古的近300年间,清朝中一直坚决的贯彻隔离蒙古和汉人交流的政策。如此长时间的政策执行之下,位于漠北地区的蒙古各族,对于汉文化和汉族自然越来越陌生。本来已经熟悉汉文化,会书写汉字的蒙古人,也因此逐渐失去了传承。

第二,由于清末时期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对土地极为贪婪的沙俄,早在清朝初期就将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与此同时,欲壑难填的沙俄开始将侵略的触角伸至中国,蒙古地区自然也在沙俄的侵略范围之内。

不过,由于清中前期尚处于鼎盛时期,经过雅克萨之战之后,感受到清廷实力的沙俄被迫收敛了侵略触角,但是沙俄从未放弃对于中国地区的侵略。鸦片战争之后,远东帝国的虎皮被揭下之后,沙俄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对清王朝张开了血盆大口,在先后鲸吞中国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包括蒙古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从清中期就开始在蒙古地区扶持反清势力的沙俄,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蒙古的控制。而很显然,在外蒙古去除中国痕迹,将其俄罗斯化,是最好的侵略手段。因此,在沙俄的挑拨、威胁和利诱之下,外蒙古地区对中国的离心力越来越强。最终,在民国建立之时,趁中国内乱,外蒙古宣布了所谓的“独立”。

而后,在民国蔓延数十年的内战之中,各路军阀只顾各自私利,根本无暇顾及外蒙古,外蒙古愈发脱离中国。最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成为世界两极之一的苏联,为了与中国形成缓冲带,完全没有征求中国意见,蛮横的将外蒙古独立写入了雅尔塔协定。也从此,外蒙古彻底脱离出中国。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蒙古国

随着沙俄和苏联对蒙古地区影响力的逐渐壮大,尤其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强国之后,外蒙古的俄罗斯化迹象愈发明显,中国的痕迹也越来越淡薄。最终,当蒙古国建立之后,连蒙古国的文字,都由回鹘蒙文改为了俄罗斯的西里尔字母。蒙古国的中国痕迹也几乎消失一空。


鸢飞九天2018


这个命题是非常愚蠢的,因为无论怎样回答都会把本是中华民族的兄弟分化的,因为保持民族多样性是民族团结的重要一环,仔细看看我们荷包里的钞票,不也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字吗,难道要加上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的文字吗?外蒙古人对我们不友善,那是因为他们受贪婪而恶劣的俄罗斯所蛊惑,而他们掌权者的自私又维护着现在对我们的仇视。从外蒙博物馆断章取义的宣传上就可见一斑,况且孙中山还放过一句没脑子的蠢话“驱逐鞑虏”,让外蒙人渐行渐远,再有就是清末至改革开放前,积贫积弱的中国让咯尔喀蒙古人看不起,但对民族政策的正确扶持,文化教育上内蒙古依旧还是用的老蒙文,呼和浩特就有最大的国际蒙医院,蒙族服饰上各个盟都是不同的,保持着蒙族各原部落的传统,尤其是蒙族的黄金家族全部都在内蒙古,不用着急,当我们祖国在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更加强盛的将来,我坚信作为草原的仆人咯尔喀蒙古,会想通的,自然就会回归祖国的怀抱。历史上乾隆年间,自伏尔加河历尽千辛万苦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蒙古人就是实例。所以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团结的中华民族,必将辉煌延续亿万代!


微雪清晨


伪命题。蒙古人种,本身处于中华圈内。蒙古民族,乃华夏之苗裔也。忽必烈创造元朝,取易经之元,乃华夏之义也。元朝创造元曲,和唐诗、宋词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化链。元朝施耐奄、罗贯中等大文学家出现,各种话本大量产生,包括《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早期本已于元朝形成。景德镇元青花瓷器世界一绝。其各种故事纹被烧制在元青花瓷上,和宋瓷平起平坐。成为景德镇的文化名片。今天的蒙古族早已改变,成为中华崛起的重要一员。没有蒙古族,就没有今天的西藏和云南大理等地域,更不会有长城之外之领土。不知此命题是何意,一天一个蛮夷,污辱谁呢?是要搞纳粹,还是要分裂中华!


阴山老史


此题差矣!蒙古文化是中华文化或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说蒙古文字、语言不属于汉文字、汉语言,还是情有可原。

蒙古民族不仅统治中国98年,且称霸黑海、东亚、欧州、西亚,蒙古族本身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体。即使现在真正保留纯蒙古文字、语言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现在的蒙古国。

对于现在的蒙古国承认为国的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考虑到苏维埃联盟的的影响,我国才承认的,而中华民国至今仍然不承认蒙古的国家地位。

一旦国家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就是中国,蒙古国仍然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而已。

对于蒙古国的汉化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也没有必要用狭隘的汉化或不汉化说亊了。中华民族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血融于水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代,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包容、伟大和长存。

如果要想找见历史证据,蒙古国的蒙古族和内蒙古的蒙古族,同属于蒙古族是没有争议的,敬俸的是同一祖先成吉思汗也是没有争议的。而内蒙古的蒙古文字、语言是原生态的,未受到汉语言和汉文字改造,而蒙古国的文字是受到过苏维埃改造的。内蒙古蒙古族与蒙古国蒙古族都相信传承于世的《蒙古秘史》,记叙的人和事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并奉为经典。但《蒙古秘史》讲述他们的祖先乃是商朝的盘庚😄😄😄。

因此,中华民族是大家范儿。不仅有汉文化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还是草原文化,也称为和包括蒙古文化、伊斯兰文化丶藏文化、壮文化、苗文化等等。

管见了。


商世好


非常憎恶这类提问。

其本身对文化圈的定义就一团雾水,却有意将民族之词突出,其用意极为明确和恶毒。

这使我想起此类人在头条装作无辜地问元清两朝是否不是中国,一样的歹毒。

我早就说过,人类文明近万年的发展,愈是高度发达的民族和国家,血统长期融合交流,已不是鉴别的标准,文化认同才是唯一的依据。

就拿汉族来说,从上古的炎黄蚩的征战到统一,就是个民族混血,信仰趋同的过程。夏商周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就确定了中华大地上各部落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形成统一的文化。

秦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纷争,重新统一了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创新了中央集权新的政治体制,并开发五原、东夷和岭南,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族源和文化,功在千秋。

就是为我们民族命名的汉王朝,吸纳匈奴,羌胡,百濮,开发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也在不断输入新鲜血液,而众多少数民族因仰慕华夏文明,纷纷内附,共为同胞。

大唐盛世,李唐王室就有一半以上的胡人血统,大量胡人融入中原,甚至伊朗人,阿拉伯人,日本人,经商,学习,竟有在朝为官者。

北魏孝文帝改革,南迁都城,用汉姓,着汉服,说汉话,写汉字,现代汉族少不了鲜卑的血统,这就是文化认同最著名的例子。

元以尚书“大哉乾元”定国号,崇道教,而满清入关尊孔到极至,政权稳固后力推满汉一家,这都是文化认同的活生生例子,怎么能说不是中国?

要谈血统,美国人血统最杂,是世界人种的大聚会,靠什么立国?文化认同。怎么不见网上大V喷子们怼怨其不是国家?为什么?民族自卑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导致的洋奴嘴脸罢了。

什么是汉文化圈,我以为就是在历史上中国王朝直接统治未能到达,但中国的文化礼制却影响甚至主导到的地方和国家,例如朝鲜半岛,日本,冲绳,越南等,而蒙古地区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从猃狁、匈奴、突厥、鲜卑,几千年征战交流,深受中原文化浸润,而在元蒙直接为上都之所在,与大都北京并列,所以,蒙古地区岂止是汉文化圈,就是中国领土,直至大清,民国初年。

提此问之人,定下心,不带偏见的好好读读历史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