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中你最喜欢谁?

只是默默为你伤心


三国人物中,我最喜欢徐庶。徐庶虽然在整个三国人物(这里说的仅限于《三国演义》文学人物包括电视版,不讨论《三国志》真实故事)中出场并不多,也不是主要角色,但是徐庶在《三国演义》人物中,举足轻重,在民间流传中名声很好,他的故事一直被后人推崇备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也一直广为流传,人人皆知。

在《三国演义》里,徐庶最被人称道的地方,有四个方面。



一是忠于汉室。

徐庶少年时期学习儒学,并于诸葛亮相识,由于志向相同,成为好朋友。徐庶平生所愿就是匡扶汉室,恢复汉代一统天下,结束诸侯混战,民生涂炭局面。而刘备被人称为“刘皇叔”,是汉代宗室之后,代表汉代正统。所以徐庶主动投奔刘备,辅助刘备。当时刘备正寄人篱下,依附刘表栖身新野小城。徐庶被刘备委任为军师。正值曹操大军攻打,徐庶帮助刘备守卫新野,几次打败曹操军队,还乘胜追击,夺取了樊城。这引起了曹操的注意,并设计骗徐庶离开了刘备。

二是孝顺母亲。

徐庶从小父亲去世,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徐庶非常孝顺母亲。曹操正是利用了徐庶的这点,在军事上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为了对付徐庶,掳掠了徐庶的母亲,并且骗取老太太字体,让人模仿徐庶母亲,写信给徐庶,把徐庶骗到了曹操军营。《三国演义》情节徐庶最大软肋就是孝顺母亲,徐庶收到母亲的信后,“方寸大乱”,如果他不离开刘备,担心曹操加害母亲,被迫离开刘备。按照三国故事,也正是徐庶的孝顺,才害死了他母亲。这里不再多说了。



三是举荐诸葛亮。

这是一次谱写和改写历史的推荐。徐庶最大的亮点就是临走时候向刘备举荐了他的好朋友诸葛亮。《三国演义》里徐庶离开刘备后又“打马回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告诉刘备,诸葛亮志向高远,必须亲自去请才行,这才有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才有了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从此逐步摆脱四处流浪奔波命运,在诸葛亮辅助下,节节胜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开创四川根据地,奠定三分天下,三足鼎,三国演义的局面。

四是气节高远。

徐庶一生注重做人气节,,他后来不离开曹操是为了气节,他“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也是为了气节。《三国演义》中徐庶离开刘备见到母亲后,发现曹操阴谋,母亲知道徐庶是怕自己受牵连才离开刘备,于是上吊自杀,以断绝徐庶后顾之忧。徐庶也曾在离别时向刘备许诺,不为曹操献一个计策,母亲的去世,更坚定了他的信念,此后终生没有为曹操出一谋划一策。这是何等的气节?


学文说话


三国,一个中国历史上能人辈出,猛将如云的时代,群雄之间各出奇谋,诸侯相互尔虞我诈。虽说是“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但在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之中,仍有几位令人顶礼膜拜之人。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蜀汉的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后人称之为先主。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23岁时因镇压黄巾起义军有功而被封为安喜县县尉。此后刘备又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他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这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随后刘备夺西川、取汉中,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著称于世。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被后世誉为“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诸葛丞相不但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夺鬼神造化之功的神器,还在关羽失了荆州、刘备兵败夷陵、五虎上将相继谢世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蜀汉的大旗。诸葛丞相虽然北伐未竟,但却流芳百世,甚至他《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里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毕生的座右铭。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期唯一死后被封神拜圣的名将。

关羽一生追随刘备,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大战之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兵取西川之时,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取襄樊,曹操派大将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甚至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关羽兵败被杀之后,因为他的忠义千秋而被世人膜拜,历朝历代也多有褒封,最后更是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张飞(166-221年),字翼德,幽州涿郡 (今河北涿州市)人,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刘备在涿县组建军队之时,张飞就与关羽一起追随刘备,刘、关、张三人出则同行,寝则同床,无论刘备在何时出现,张飞和关羽都会侍立在刘备的身旁。张飞勇武过人,其武力还在关羽之上,关羽曾称张飞“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甚至就连三国二十四名将之首的吕布,不怕关羽而只惧张飞。当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余骑断后,曹操的百员猛将,竟无一人敢来挑战,足见张飞之勇武。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下邳(今江苏徐州邳州)人,东吴的建立者。

据说孙权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孙坚的次子,孙策的弟弟,在孙坚、孙策相继战死之后,孙权年少执掌东吴,最终成为了一方霸主。孙权具有识人之明,他唯才是举,果决明断,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力排众议,与刘备联手于赤壁击败了曹操,保住了父兄的基业。关于孙权,或许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了。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或许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一直是奸臣、枭雄的代名词。众所周知,历史上每当中原动乱之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之时,然而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曹操对内消灭了二袁、张绣、吕布、刘表、马腾、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曹操降匈奴、败乌桓、征鲜卑、平辽东,统一了中国北方,使动乱中的中原并未受到异族的入侵,可以说,曹操的历史功绩胜过三国时期的所有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无我一人,天下不知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纵观三国群雄,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孙权的开明,曹操的奸诈。当然还有从无败绩的赵云,宝刀不老的黄忠,壮志难酬的马超,谁才是你崇拜的人?


刀墓手札


看见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半天,三国人物那么多,我到底最喜欢谁?

如果问最佩服谁,那毫不犹豫是诸葛亮了,他的雄才伟略,让孱弱的刘备变成了鼎立的三足之一。

最喜欢的人……可惜这里的“喜欢”不是男女之间的喜欢,如果是那就基本就是貂蝉了,人家可是四大美女之一呢。



排除来筛选去,三国里面我最喜欢的人是鲁肃。

在三国中,每个人都绞尽脑汁地给别人下套,想尽一切办法让人往里面钻。唯独鲁肃是一股清流,他很天真,却又一直屹立不倒。

刘备“借”荆州,谁都不相信他是真“借”,会有借有还。但鲁肃相信,还正儿八经地写上“借条”,然后还去讨还,讨还了还不止一次。

诸葛亮草船借箭,谁都不信他能行,只有鲁肃,虽然也不信,但一直支持他,跟着他。没有鲁肃,草船借箭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重点在于,鲁肃如此天真,却在东吴的地位一直很高,后来更是成了德高望重的代表。



按说这样一个天真老实的人,早就会被主子拿下了,即使主子不拿下他,同僚也会挤下他去。

看来“大智若愚”在鲁肃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了。他就像是润滑油,在各种复杂势力之间周旋,似乎什么都不明白,其实什么都明白,“揣着明白装糊涂”。

没有鲁肃这个人物,三国将难写很多,也失趣了很多。但鲁肃又不是杨修、蒋干式的反面人物,这种天真的正面人物,确实让一直很紧张的三国变得有些娱乐的意味来。

鲁肃在三国中有些另类,却表现出了一种高超的周旋技巧,不显山不露水,没有表现出雄才伟略,却是东吴的一根支柱。

在三国众多熠熠闪光的人物中,鲁肃就像是一片绿叶。鲜花固然娇艳引人注目,但绿叶才是真正的营养提供者,没有绿叶,何来的鲜花?



鲁肃,无疑是三国中最好的一片绿叶,常青的绿叶。


三人随笔


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人,似乎都有这么一个感觉:刘备集团乃汉室正统,刘备的仁义是三国里面最好的,张飞、关羽、赵云是非常有情有义的,武力值也超强,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似乎极少有失算,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当翻开《三国志》,看看比较公认的正史之后,会发现,曹操其实是《三国演义》里面被贬得最厉害的一个。看过正史,个人感觉,曹操才是最有霸主之才,最值得学习的一个人。


简单说几个优点:

1.有政治远见。

他在董卓当权之时,拒绝了董卓表奏他为骁骑校尉。宁可被追杀,也不与董卓为伍。

2.知人善任。

不论是顶级谋士如郭嘉,还是顶级将领张辽,典韦等等。在投入曹操麾下之前,都是默默无闻,而到了曹操这里,曹操慧眼识才,一个个都发光发热。

3.肚量大。

最著名的就是收了张绣。张绣可是投降过几次又反叛过几次,特别是在宛城之战中,导致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贴身护卫典韦惨死的罪魁祸首啊。如此深仇大恨都能放下,可见,曹操非一般人啊。

等等等等。所以,个人最喜欢的就是曹操。


历史回来了


三国我最喜欢的就是刘禅!


诸葛亮太苦,殚精竭虑振兴蜀国,事必躬亲处理国事。


刘备太难,白手起家,有点队伍不是被吕布抢就是被曹操打败。娶了个漂亮媳妇孙尚香,难得进了温柔乡,还被手下逼着回去工作!好不容易当了皇帝,兄弟却死了,又要为兄弟报仇,还搭上了几十万军队!

曹操太心累,年轻时候跟自己叔叔斗智。人到中年又开始争夺天下,跟诸侯斗智斗勇。人到晚年又和自己的儿子,下属斗智!

孙权太悲,少年死了爹,中年死了哥,晚年死了儿子(太子孙登)。


只有刘禅才是三国人生赢家!江山是爹打下的,不要去争就有。守江山有诸葛亮辅佐,不要费心费力就稳。有江山还有美人,张飞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死了。刘禅又娶了张飞小女儿!江山没了,也不影响人生幸福,投降可以做个安乐公,照样活得潇洒快活,儿孙满堂!

刘禅不争不斗不苦不累,三国有谁比他幸福!?


汉征西大将军


三国里面人物形象很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描写也比较鲜明。提到你喜欢三国里面的那个人物,有人喜欢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人喜欢赤胆忠心、义薄云天的关二爷,有人喜欢志向远大、目光如炬的曹操。而我从小就对里面的一位出场率不高的人物很有兴趣,他就是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曹子建。

曹植形象

曹植(192年-232年)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曹操第三子,在书中、影视作品中对他的描写并不多,之所以很喜欢他,是因为从小接触了不少和他相关的历史典故。

第一次知道曹植这个人,是在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有一首《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年幼无知的我,仅知道曹植在兄长曹丕的胁迫下,七步之内就作成了这首诗,一段时间之内都觉得这个人“不得了”,后来随着知识的丰富,才逐渐了解到此人是当时一大文学家,留下来的作品不仅仅只有七步诗,还有《洛神赋》《白马篇》等。

曹植“七步诗”

南北朝时期宋国文学家谢灵运曾评价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表示对曹植才华的折服、佩服。这个典故后来成为了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成语“才高八斗,”谢灵运的这句话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谁都不服我就服你”,很有灵性。

曹植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建安文学有“三曹七子”,社会环境影响、统治者政策的宽松,使得这些人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时代文学作品。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大繁荣的时期。

曹植自幼聪颖,深得曹操喜爱,不过终因为放荡不羁的性格,与储位无缘(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大特点)。曹丕上位后,深知曹操生前对曹植的喜爱多于自己,开始了对曹植的打击报复。从这个时候一直到去世,曹植都在曹丕和曹丕儿子的打压下生活,始终不得志。公元232年,时年四十一岁的曹植去世。

诗仙李白曾评价他“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这么一位惊才艳艳的人物,死于亲兄弟的打击报复,让人唏嘘不已。


乐玩Game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反映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就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宽仁爱民的刘备,才绝古今的孔明,雄姿英发的周郎,赤胆忠义的关二爷等等。每个人物都有其特点,要在上百个人物中选出自己喜欢的那一个,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最喜欢的是曹操,这个所谓的乱世英雄,用南阳许劭的话来说,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第二代曹操

无论是中国的戏曲、小说、影视还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都已经把曹操“脸谱”化了,说他就是一个大奸臣。在我看来不是如此,他是一个在乱世中知道如何追求自我价值,如何进行自我超越的典范。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变数,精彩无比。他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取得了令世人敬仰的成绩,后世对他争议颇多,但因为有了争议,才凸显曹操的重要性。

第三代曹操

曹操之雄才大略,不仅在于他有极高的眼光,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问题,更在于他不拘小节。有人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可是看一看东汉末年糜烂的社会,刀兵四起,狼烟滚滚,谁能出来收拾残局?董卓?只会擅行废立;袁术?只会称帝刻玺;袁绍?只会另立新人。而只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献帝于洛阳,至少保证了东汉政权的相对稳定。

第一代曹操

东汉末年,战乱频起,军事人才出了不少,而唯有曹操将民生挂在心上。他实行的屯田制让北方短时间内恢复了“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场景,他监督修造的很多水利工程直到北宋年间还在使用。诛董承,杀伏完,是向所有人再次发出警告,后宫无论是宫女还是太监,一律不得干政,以免重蹈东汉后期以来的悲剧。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文学成就,建安文学自成一派,其中就以曹氏父子为领袖。《观沧海》的壮志豪情,《龟虽寿》的奋斗不息,《短歌行》的悲怆震撼,让后世读者醉心不已。综上所述,曹操复杂的人物性格,给后世的研究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研究动力,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了许多人喜欢的对象。


动如脱缰兔


曹植

魏晋时期是文学上「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时代,我们说的“建安风骨”就是这一时期的文人特质,曹植作为建安七子之一是其重要代表。

五言诗在曹植手里可以说是真正的发扬光大,曹植之于五古,正如杜甫之于七律。

钟嵘《诗品》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推崇,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文采富艳,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三是他的不幸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魏停蹄


三国人物中,最喜欢关公,这位对结义兄弟忠肝义胆,有勇有义的英雄我十分喜欢。在为兄弟上,关羽始终不忘结拜誓言,在协助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不为千金所动,一心一意的履行一个小弟的忠诚,在对有知遇知恩的曹操,也是放他一马,对于刘备的家卷也是细心保卫,这样的人,值得敬佩!



伊春美食美客


看我华夏儿女多少豪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2d5e10225f9e88541fe044c6aa9f3f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