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氣運行法》的後天生理機制圖

古老的人體生命科學,經過發掘整理,躍於時代的尖端科學,系統論,控制論,信

息論,熱力學耗散結構等學說,對人體生命活動規律、有了合理論述,給氣功的說理方

法,提供了新的切合實際的科學依據,實驗證明,真氣運行法可以使生理有序化,能把

熵值控制到最低點,減少耗能量,增加儲能量,從而達到健康長壽。

古往今來,研究性命學說的如:釋,道,儒,醫都經過數千年的研究,認為人與自

然息息相關,健身養生益壽延年,必須在不違背自然的原則下進行鍛鍊,取得了優異的

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念。因當時少有科學語言,往往用窈冪的字句形容,將有價值的

生理現象,愈喻愈晦,使後學難以琢磨,本文試以圖式說明人體生命活動機制,希能為

今後功理功法的制定,選擇與提高有所助益。

在示釋圖之前,先說明兩個問題。

一、動與靜: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以及各家學說:認為精、氣、神為人身三

寶,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但精氣神三者,又須結合動,靜相育這一自然法則,互相

轉化滋生,方能完成它們之間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生生不息的生理任務。《易》曰:

"一陰一陽論之道"宇宙萬物,莫不在"道"的孕育下而發育成長,而在人體生命活動過程

中,則是以"動"和"靜"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宇宙始於"無""靜態"而後變生"有""動態"陰

陽始分,天地始判,輕清無形者為天屬陽,重濁凝固者為地屬專為地屬陰。孤是不長,

天地以動靜之機,相互交泰,始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與天地合稱三才)以此萬物莫

不寓動靜之義,動和靜即事物運動,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有動就有靜,有靜也必須有

動,靜生動,動復靜,靜是動的物質基礎,動是靜的力量表現。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

的,動屬陽,靜屬陰,陽化氣為用,陰為形為體,用脫體則無所依附,體無用便成塊死

物。必須動靜相育,陰陽互根,體用並存,方是活潑潑一派生機,《素部、生氣通天論

》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乞乃絕"

《真氣運行法》的後天生理機制圖

【敬請原諒,多多包涵】

二、先天與後天:一般習慣認為,人在降生前為先天,降後後稱後天,如果按生理

知識來講,自獲得生命之時起,即落入了後天的生活形式,需要母體供給氧氣養料而生

存,不過在後天生活中,有胚胎時期,哺乳時期,獨立生活不同階段而已,若按習慣的

分法,降生前為先天,降生後為後天的話,那麼降生前應分為先天之先天,(其生理機

制在於父母)先天之後天(胚胎時期)即開始了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的生理活動過

程。胎兒降生後(經過哺乳時期)即開始了吸天陽以養氣,飲地陰以養血的獨立生活形

式,至十六歲腎氣充實,自身又可以生精傳代,這一階段可以稱為後天之先天,(屬後

天養先天)《內經》稱:"腎為先天之本"成年後,由於房事不節,飲食失調,勞逸不均

,內傷外感,求和應事等,對先天的消耗損失,必賴飲食呼吸攝取陰精陽精予以補充,

元真充足,始得盡終其天年,這一段可稱為後天之後天,(即後天補先天)故曰:"脾胃

為後天之本"。

以上根據生理,將先天與後天劃分為四個階段,這就明白的告訴我們,在練功時,

根據生理階段的需要,予以有針對性的入手施為,如:"練精化氣"的提法,被人們不加

慎的!盲目追求,不唯無益,反而招損。"真氣運行法"五步功法,符合生理的需要,所

以易學而效速。希有志於斯道的同事,慎思明辨,勿為習慣的認識,名詞的誤解而受到

愚弄,練功是從後天生理過程中開始修復的,因此先從後天生理機制談起:

(一)後天生理機制圖

精、氣、神、動、靜在人體生理活動過程中,不斷的進行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

神歸靜,靜生動,動力攝精複雜細緻而有序的工作,以維持整體生命的健康存在,逐步

分述於後。

1、練精化氣:人在後天生活中,由於不斷的消耗生命能量,故須不斷的予以補充,如補

充不足,則導致身體衰弱,正虛邪著,疾病叢生,故須用《真氣運行法》第一功"呼氣注

意心窩部"(中丹田)和第二步功"意息相隨丹田趨"調呼吸攝取陽精(氧氣)並推動心火

下降振奮脾陽(火生土)加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攝陽陰精。(養料)隨血循環運送

周身,滲出於組織間隙,供細胞攝取。在氧化過程中,產生熱和能(真氣)為人體使命

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的源泉。詩曰:"陰精陽精御血行,組織間隙竟全程,細胞攝取

始生化,真氣循經全身榮"

2、"練氣化神":經過第一第二兩步功,集中真氣,貫通任脈,氣沉丹田,進入第

三步功,"調息凝神守丹田"即意守下丹田,培養真氣,經過築基階段,丹田實力充足,

即緣會陰繞尾閭轉入第四步功。"通督勿忘復勿助"經尾閭關,過命門,衝夾脊關,透玉

枕關而通督脈,小周天一通,百脈相繼通暢,精氣神會於上丹田(百會),古稱:"三花

聚頂"在生理上將起到根本的變化,尤其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協調有序,古說:"

若得不老,還精補腦"即此後天返先天之義是古練丹家最關要緊的一段功夫。詩曰:"丹

田氣滿透三關,腎氣入腦髓海添,陰陽伴隨周天轉,三花聚頂似月園"

3、練神歸靜:通督後,即進入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機"意守上丹田,百會穴處

現出靈動活潑的信息,古稱:"性理"百會者為百脈之會,一竅通百竅通,全身通暢舒適

(體呼吸)一念不起,有如一湖清水,波平月園,上中下三丹田互相吸引,渾淪無間。

此為深度入靜之境界。詩曰:"清清靜靜如止水,密密綿綿百脈隨,澄波月影遙相寄,如

是磁力引兩邊"

4、靜生動:在深度入靜時,是大腦皮層發揮了它的本能力量,抑制雜念的興起,

拒絕了外來的刺激,充分發揮了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力量,體現出自然生理功能活動的

形式,鼻息微微若存若無,自覺遍體通調明朗愉悅,處處春光,舒適情景,難以描述。

這種美好境界 的出現,即動靜相育,道法自然的結果,此後即進入"有無相生通真路了

"詞曰:"真法無為卻有為,有為是為化無為,有為無為為因果,無為之中無不為"

5、動力攝精:由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功能活動良好,呼吸攝取氧氣,飲食攝取

養料,合併而化生真氣,旺盛生機,化生精液,下歸丹田,以補先天之精氣,(五氣朝

元)而得健康長壽。詩曰:"奪得天地正氣來,元君運籌巧安排,五臟精英同歸海,補足

先天永不衰"

6、精為神舍:《內經》認為:"元神為元精化生"精為體為陰,神為用為陽,精是

神的寄寓之所,神能御用精氣使之再生,亦即動靜相育,陰陽互根,體用並存之義。詞

曰:"精神本是一陰陽,陽剛陰柔濟短長,精育神來神御精,陰陽離決兩敗亡"

7、氣從靜生:抱朴子曰:"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宇宙萬物,莫不需氣以生者",

蓋宇宙之氣,由道而生,道本虛無靜態,而後變生動態。產生陰陽二氣,以生萬物,人

吸天陽飲地有而化生真氣,為人體生命動力,依使真氣集中,旺盛的循經運行,須使大

腦安靜下來,心息相依,渾眷無知,寂靜之中自生妙境。"虛無,真氣從之"即是此義。

詩曰:"靜生動,法自然,虛無真氣源,知見愈多思愈亂,無字真經妙通玄"

8、神制妄動:神即元神,《內經》指出:"腦為元神之府"即現代醫學之高級神經活

動, 在先天胚胎時期主為生機。使之有序的發育生長。在後天則調節整體的生理功能活

動,因此,練功培養元神的本能力量,從而使人體生理有序化程度增強,自然身體健康

,享樂天年。詩曰:"元神蓄力育生機,高居顱內理全軀,非理方興即抑制,保健強身樂

有餘"

以上根據後天的生理需要,由練精化氣至動力攝精五步,為功理功法完成任務的總過程

。後三步乃精氣神去互相之間的自然規律,在後天生活中,最易損耗為陽氣,《內經》

提出,:七損八益,"七為陽精,八為陰數,陽消則陰長故損七則益八,古人認為,不患

陰傷,而患亡,陰傷可以繼復,陽亡則生命無存。

按照後天生理活動的自然規律,是由右向左,與地球自轉規律相同,以陰陽論,天

為陽,地為陰,後天屬陰,故圖缺於東方(陽)古有地不滿東南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