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逃离洛阳后去了哪里?最终,这个地方成了他的根据地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一遇到战乱年代,历史上就不乏野心膨胀者,但最终,能成就大业的野心家们,都是些有勇有谋的枭雄人物。所以,没有智勇支撑的野心不过是空想罢了,三国时期的袁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中,袁术的形象大多贬比褒多。

袁术逃离洛阳后去了哪里?最终,这个地方成了他的根据地

袁术出身于汝南地区第一“豪门”,四世三公名门之家,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所以,上天给了他参与争霸的资本。史籍记载: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说她怀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

并且,在袁术年轻时“以侠气闻”,经常与公子哥们田猎游玩,后来有很大改变。这里所谓的“侠”者,既可以是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的“及时雨”,又可以是,路见不平救人于危难的“急先锋”。所以,想要成为有“侠气”的人,银子和武力是必不可少的。

袁术生在豪门,这两样想来是不缺的,所以,虽然袁术从小不学无术,但是,他身边却聚集了一群可以替他卖命的死党,这是袁术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之一。根据《三国志》记载,袁术成年后被推举为乡里的“孝廉”,进入官场。这是那个时期名门公子想要当官的必经之路。

袁术逃离洛阳后去了哪里?最终,这个地方成了他的根据地

史书中并没有说袁术就任郎中期间政绩如何,但是,从他后来被提拔为折冲校尉和河南尹来看,这人还是有一定政治能力的。史料中对三国时期的折冲校尉的记载很模糊,大概是一个武官,而河南尹则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职权很大。若袁术是个无能之辈,很难爬到市长的地位。

前文说到的这些,在史书中都是一笔带过,袁术在历史上的正式登场是在何进被杀时。

当时,何进与洛阳地区的官员,打算联手拔掉朝廷的宦官势力,派时任中郎将的袁术带二百精兵顶替宦官集团的中黄门侍卫。由于,何进的阴谋败露,宦官集团的张让等人抢先下手,趁着何进入宫时将其杀害,最终导致,何进的部下吴匡等人发动宫变。

当时,守在宫门外的袁术参与宫变,率众砸门,却被守在中黄门后的卫兵阻拦在外。直到黄昏后,袁术烧掉九龙门及东西两宫,想要通过大火逼迫宫里的张让等宦官就范。结果,张让等人挟持太后逃出皇宫,这就是小说中“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桥段的由来。

袁术逃离洛阳后去了哪里?最终,这个地方成了他的根据地

这场宫斗对于袁家人来说,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因为袁绍早先犯下的一个错误,最终,使袁家满盘皆输。袁绍早期向何进谏言,希望何进能够招揽外镇进京,直接导致外镇军阀董卓进入洛阳独揽朝政。

董卓执政之初,对袁家人的态度十分友好,更是将袁术任命为后将军。后来,董卓与袁家人就“废帝另立”一事上发生纠纷,双方撕破脸皮后袁术与袁绍双双逃出洛阳。史书中对于袁绍出逃的细节记载很多,但是,对袁术出逃这件事则比较模糊。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董卓打算另立新帝时,袁术采取了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而且,就是因为袁术的默许态度,董卓才封袁术为后将军。只不过,袁术觉得董卓的做法势必会惹来大祸,他害怕自己受到牵连,所以,才逃出洛阳躲祸。

袁术逃离洛阳后去了哪里?最终,这个地方成了他的根据地

那么,袁术离开洛阳后去了哪里呢?

《后汉书》记载,袁术来到南阳投靠刘表,《三国志》中对此并无记载,只是说,袁术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在“北连”的过程中,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战死南阳,间接导致袁绍与公孙瓒结下深仇。

司马彪的《战略》中则有不同记载:刘表在接管荆州之前曾受到袁术的阻挠,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不和。若《战略》中所言非虚,那么,刘表怎么会任命袁术为太守呢?这段记载中疑点重重,除非任命袁术为南阳太守是刘表的缓兵之计,这份记载才说得通。

《战略》的作者司马彪生于西晋时期,由于,年代较近,所以,该文献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从《战略》中关于袁术的记载来看,袁术离开洛阳后选择荆州作为落脚点的根本原因是:荆州地区宗贼作乱,虽然,局势不稳,但是,对于袁术来说无异于巨大的发展机遇。

袁术逃离洛阳后去了哪里?最终,这个地方成了他的根据地

之后,袁术凭借自己的身份在南阳落脚,平定了流窜在南阳附近的宗贼。

那么,何为“宗贼”?

其实就是以宗族为首的地方势力,由于,他们各自为战,又有很强的侵略性,所以,有了强盗的性质,被称为“宗贼”。袁术之所以能在南阳发迹,正是借着后将军的名号,招安了大量地方武装势力,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虽然,真正令袁术称雄一方的是孙坚,但是,南阳是袁术发迹的基础,在南阳站稳脚跟的袁术有了“启动资金”,事业也进入相对平稳的上升期。

【《三国志》、《后汉书》、《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