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政華: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順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偉大事業。在新時代,必須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進一步轉變理念、改革創新、紮實工作,加快建設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鑑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儘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關於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指示,發出了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動員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把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生動實踐,作為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建設寓法治於服務的服務型政府的具體措施,作為防範重大風險和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方式,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落到實處,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傅政华: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準確把握我國公共法律服務的科學內涵

公共法律服務既是公共服務,也是具有公共性的法律服務,是兩者的交集。我國的公共法律服務具有特殊內涵。具體而言,我國的公共法律服務是我國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是由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滿足各類主體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法律顧問、調解、仲裁、司法鑑定、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等方面。公共法律服務既包括無償或公益性法律服務,也包括面向社會公眾有償性的法律服務。我國公共法律服務具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特殊內涵:

★一是公共性方面。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提供和管理的法律服務,本身就帶有公共性質。我們的公共性源自我們政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這個意義上的公共性就是人民性,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二是法律性方面。對公共法律事務進行管理,行使的是法律相關職能,處理的是法律相關事務,滿足的是法律相關需求,毋庸置疑具有法律性。隨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法律服務也日益成為各類主體的普遍需求。

★三是服務性方面。我國政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性質決定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者不是自由職業者,而是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負有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確保法律正確實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職責和服務屬性。

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律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法律服務門類逐步完善,法律服務領域日益拓展,法律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法律服務制度日益健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行政工作指示批示最多的就是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並對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出部署。黨的十九大作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和優化政府法律服務職能,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國務院發佈的《“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也對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為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成績顯著。

★一是公共法律服務制度日趨完善,國家制定了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鑑定、仲裁、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司法部和各地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隊伍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全國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鑑定中心、仲裁委員會、人民調解組織等機構總數達到85.3萬個,各類法律服務人員達到420萬人

★三是公共法律服務三大平臺全面建成、運行良好。截至2018年底,共建成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917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39380個,覆蓋率分別為99.97%

96.79%,實體平臺普及化目標基本實現,中國法律服務網功能不斷完善,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覆蓋全國。為全國65萬個村(居)配備法律顧問,覆蓋率達到99.9%

★四是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總量和服務質量穩步攀升。2018年,累計通過人民調解化解矛盾糾紛953萬件,為人民群眾提供法律援助145.2萬人次、法律諮詢875萬人次、辦理公證1337多萬件、辦理司法鑑定236.8萬件、辦理仲裁54萬件,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接聽電話347.9萬次,中國法律服務網及各省級法律服務平臺累計訪問1.5億次

傅政华: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總體看,由司法行政機關主導、社會各部門參與,以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為載體,由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證處、司法鑑定機構、仲裁機構、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各專業法律服務機構組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進一步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建設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作出了頂層設計、指明瞭努力方向。

傅政华: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一是以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為抓手,實現全業務、全時空服務。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整合法律資源重要指示的有效途徑。我們努力促進各種法律服務資源向平臺匯聚,直接進駐平臺或者納入平臺調度範圍,以需求為導向,做到“應駐盡駐”。司法部將以“一體化、智能化”為目標,在更高水平上加快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儘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全業務”就是要求法律服務網絡不僅能夠提供基本的法律服務項目,而且包括司法行政所有的法律服務項目和其他相關法律服務;“全時空”就是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人民群眾有法律需求,法律服務體系就要有積極響應,提供隨時、隨地、隨身的法律服務。

我們將主要採取以下措施:第一,深化平臺功能建設,著力提升三大平臺服務功能和服務質量,推動中心城市的優質法律服務力量下沉、重心下移,讓基層人民群眾享用到優質法律服務,打通“最後一公里”,讓公共法律服務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第二,以網絡平臺為統領,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三大平臺融合發展,健全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模式,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與政務服務融合,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融入政府公共服務總體佈局。第三,以智能化信息技術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創新,拓展移動端服務新形式,實現“掌上辦”“指尖辦”“隨時辦”,向移動服務、隨身服務、個性服務、智慧服務方向發展。

★二是著眼貧困地區和重點人群,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一年。促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共享,首先要以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為重點,著眼薄弱環節和重點群體,消除基本公共法律服務覆蓋盲區,不斷提高城鄉間、區域間、人群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普惠化、均等化程度。在人人享有公共法律服務上,確保一個不能少,而且向貧困地區和重點人群進行資源傾斜。工作重點是保障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縮小城鄉公共法律服務差距;提高區域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水平。

★三是拓展創新法律服務領域,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領域、個性化的特點。公共法律服務要堅持需求導向,深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側改革,大力拓展業務領域,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工作重點是鞏固拓展民生領域法律服務,圍繞國家確立的重點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拓展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法律服務;提高專業領域的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圍繞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開展專項法律服務;積極做好涉外法律服務工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等高水平對外開放舉措,搭建涉外法律服務平臺,健全涉外法律服務網絡,有效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在海外的合法權益,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法律服務。

健全以人民群眾知曉率、

首選率、滿意率為主的工作評價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司法行政機關能否給出人民滿意的答案,需要我們時刻對標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千方百計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為此,我們強化了督促檢查和考核評估,建立健全了公共法律服務質量評價、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通過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公開制、群眾滿意度測評等機制,促進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依法誠信執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在公共法律服務質量評價、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中,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形成了以人民群眾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為主的工作評價和監督機制,積極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同步評價,在服務中及時評價、考核,做到隨時評價、隨單評價,服務一次、辦事一次,就接受服務對象評價一次,強化服務監督。在以人民群眾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為主的工作評價和監督機制中,知曉率是前提,首選率是關鍵,滿意率是目的。知曉率就是要讓老百姓知道公共法律服務的相關政策和服務項目;首選率就是老百姓遇到矛盾糾紛時,首先選擇法律途徑,選擇律師服務、公證服務、人民調解、仲裁等方式,而不是找人找關係,更不是通過違法的方式去解決;滿意率就是老百姓在接受了公共法律服務後,對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服務體驗很滿意,建立了對公共法律服務的信任,從而樹立起公共法律服務的品牌、口碑,讓老百姓遇事想得起、用得到、信得過、評價好。此外,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還普遍建立了“群眾批評意見分析報告”制度,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群眾批評意見,進行分類整理、分析、彙總,形成分析報告,提出整改措施,不斷提高公共法律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來源:學習時報司法部(ID:sfb_sifabu

投稿的小夥伴,請發到這個郵箱 :[email protected] 等你!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關注後不要忘了設為星標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